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早就得到情报,为何不阻止?如何客观评价日本袭击珍珠港事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早就得到情报,为何不阻止

美国轻视了日本军界的疯狂,认为当时日本在华战争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随着战争的消耗,日本国内供应严重短缺,生活物资全面实行配给制,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储备渐趋匮乏。这种情况下很难再去支撑与美国的战争。

美军情报机构虽然破译了大量的日本密电,从千万分密电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很难!!!总之情报太多了,分析能力不足。错误地认为日本将利用时机北上进攻苏联。

美军的太平洋舰队舰艇数量非常多,在珍珠港即可以守又可以攻,自认为日本的舰船和飞机无法到达珍珠港就会被发现。小看了日本的海军作战技术能力,当时美军还未认识到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谁知日军航母编队秘密航行16天,航程3300海里(6000多公里),最后利用飞机偷袭成功。

《珍珠港:警告与决策》一书。作者在谈及珍珠港事件时,曾说:“事后看迹象总是清楚的,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看出的灾难,因为灾难已经发生,但在事发之前我们未能预测到灾难。

如何客观评价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

突袭珍珠港,三本五十六是犯了一个愚蠢的决策。

首先,日本在二战中对亚洲的侵略战争,其战线太长,这就使日本的战略已经感到力不从心。然而日本鬼子不自量力,将原先与希特勒所划定的分治界线看成了“既成事实”似乎将纸上谈兵的东西看成了自己所必须要完成的目的;日本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也把东南亚诸国都包括进了日本设想的范围之内,这就是越南、腼甸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但,这些东南亚诸国原先就是英法美老殖主义者的势利范围。此时,美国与英法谈起:认为日本的野心太大;美国这么一说,正中英法的下怀,终于盟军之间达成了默契,要求日本撤离东南亚诸国,回到1931年日本进驻的中国东北地区。结果,日本根本不想撤离东南亚,换来的只有以美国为首的制裁,将日本从欧洲进口的石油、废钢铁等物资通道彻底阻死了。这下可好?日本如果断了石油,其所有的舰船、机械化装备半年后都得趴窝。山本五十六急傻了眼,于是一场报复动机蕴饟而生,1941年12月7日凌晨,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至使美国伤亡3000士兵以及多艘舰只,同时夏威夷机场的飞机也给炸了188架、受损155架以及城市建筑也损毁了不少。

这是一组珍珠港事件的部份照片。

日本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何来精明一说?首先低估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同时又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一个比日本发达多的国家。这就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太平洋战争。

当时的日本总兵力才只有100多万,70万美东军谨防着苏联红军,后来发生太平洋战争,关东军的的精锐都调到了南方沿海,日本的海军已无法力敌英美盟军的力量,加上日本还要付之在东亚既得利益的统治,日本兵力已是捉襟见衬。因此说,偷袭珍珠港的行为是蠢的表现,蠢在没有全盘统筹及没有进行敌我力量的对比。其实,日本军国主义一开始就将世界人民放在了敌对面,这一决策本身就是蠢的表现。

珍珠港事件对二战来说有什么影响,日军为什么要发动珍珠港事件

谢邀请。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了美国太平洋基地夏威夷的珍珠港,这是美国最强大的海空基地,7日是星期天,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绝大多数战舰都停泊在珍珠港内,大多数飞机又都集结在机场上,除少数舰船及两艘航母外,均被日军的轰炸机悉数将泊系在港内的舰船和飞机炸沉炸毁,基地遭到摧残,仅有数架飞机升空作战,寡不敌众,阵亡的海军官兵达2300多名,军港晢时瘫痪,日本尝到了偷袭后的胜利。无疑,日本此举将美国推入同盟国的怀抱,当珠珍港被日本炸毁的的加急电报呈到罗斯福的案上时,罗斯福不顾腿脚不便,没坐轮椅,作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来到国山会,向全美国发表了向日本宣战的国情咨文,随后下达战时紧急状态法,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军工体系日夜运转,生产出数量不非的战略物资和军火源源不断运往英苏等国,全国募兵法案出台,动员全民战时备战,保卫拉美大后方,适令青年及退役官兵迅速参军归队,日本低估了美国的战略储备,以珍珠港的小胜换来了美国参战,当丘吉尔得知美国参战时高兴的哭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换来《租借法》,日本很轻松地将美国拖入战火中,同盟国赢了。当希特勒得知此事时,暴跳如雷,本来欧洲战场德军所向披靡,碾压欧洲各国,就怕美国插上一脚,这下子完了,第三帝国成不了气候了,轴心国必败无疑,事实确实如此,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德国的战败,也叫日本尝到了世界上唯一一块原子糖,最终日本在东京湾的密苏里战列舰上签上投降书。日本的侵华战争消耗了大量的战略资源,战线过长,军需补给满足不了战争的需求,日本国土狭小国内资源有限,地下矿藏又不敢开采,特殊的地理,随时引发地震火山海啸,23年时,关东煤矿过度开采引发了大地震,死伤无数,产生了经济大危机,此后,日本政府规定今后不开采煤炭及其他矿产和树木,一律进口。相当大部分人认为日本资源贫乏,其实日本拥有矿产,只是特殊的环境加上经常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不敢开来罢了。所以日本用易货换货的方式同美国签订了进口钢铁,石油,有色金属,橡胶等来满足海外侵略的需要,而美国这期间发战争财,为各交战方供应军火及物资,在同盟的压力下,美国不得己断绝了同日本的供货贸易,这无疑惹恼了日本,只有向东南亚的英属,荷属,美属的东印度区域各国牛刀小试,那里有丰富石油橡胶及矿产,侵占了南亚各国,己经抢了英荷美的奶酪蛋糕,势心将引发与英美的战争,何不先下手为强,先将美国最强大海空基地珍珠港摧毁,破坏美国的战争机器,伤了美国的元气,才不能与日本交战,本着这个天真的想法,北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南12月8日对马来亚,香港,关岛,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途岛,班塞岛等等发动了进攻,并企图斩断滇缅战略通道。太平洋战争美日都损失惨重,美国集中了庞大的陆海空军,打垮了嚣张狂骄的日本,美国笑到了最后。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奇谋妙计罗斯福,自导自演苦肉计?关于珍珠港事件的阴谋论,在圈子里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了。

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坚定的认为,日本联合舰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偷袭珍珠港,完全就是因为美军“放水”。因为在他们看来,整个珍珠港事件,就是罗斯福与美军高层导演的一场苦肉计,日军只不过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而已。

为了证明这确实是一场阴谋,他们翻箱倒柜,废寝忘食,苦思冥想……最终鼓捣出了一条非常完美的“逻辑线”。

首先,罗斯福存在进行苦肉计的动机!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美国国内对于参加二战,其实是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力求参战,维护世界和平;另一种声音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罗斯福自然是支持参战的,否则他也不会巧立名目,鼓捣出《租借法案》和驱逐舰基地协定,明目张胆的支持英国和加拿大。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福之所以愿意介入二战,不仅仅是因为所谓“世界和平”这么高尚的口号,更多的是出于美国的利益考虑。

首先英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联邦体系下的加拿大更是美国的邻居,他们之间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纠葛。此外,英美都是英语国家,甚至于不乏大量的英裔,他们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认同。所以,在当时的美国国内,有着相当一部分的商人和英裔群体,是站在英国这一边的。甚至在不列颠空战期间,有着不少的美军士兵,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帮助英国。

当然,站在罗斯福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