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的什么政策,让中国人多留了50年的辫子?咸丰死后,慈禧是怎样从肃顺身边夺权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肃顺的什么政策,让中国人多留了50年的辫子

肃顺的什么政策,让中国人多留了50年的辫子?

说起肃顺让中国人多留了50年长辫子,就要谈起中国人被迫留长辫子的事情,也就是清朝时期的“剃发令”。

而“剃发令”其实是源远流长,自后金时期,随着女真族的发展壮大,努尔哈赤攻陷辽阳之后,就下达“剃发令”,剃发不杀,辽阳百姓被迫剃发。到多尔衮领清兵入关之后,继续推行“剃发令”,因为当时李自成的起义军,还有明朝的残部,阻力极大,被迫推迟。到后来清军占据决定性优势后,强势推行“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才是剃发成为必然。

在汉族强大的同化能力下,上到皇帝,下到黎明百姓,头发越留越多,辫子,越流越粗由鼠尾巴变猪尾巴,由猪尾巴变牛尾巴。当然,这也说明了清廷统治能力的减弱。

到晚清时期,随着清廷统治能力衰弱到了极点,并且以太平天国为首的起义军,以燎原之势崛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大臣向咸丰建议,破除满汉成见,其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去除长辫子。

在这个时候,爱新觉罗·肃顺就出现了。

他主张重用汉臣,包括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晚清时期的名臣都是由肃顺推荐、崛起的。但是,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重用汉臣也是为了“以汉制汉”。

当然,曾国藩等人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剿灭了太平天国起义,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清廷领土完整。但是随着这一批汉臣受到重用,也意味着汉民族势力的崛起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晚清时期,奋发图强,抗击列强的主力,作出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事。

当然,也因为肃顺“以汉治汉”的政治主张,使得我中华民族多留了50多年的长辫子。

我是春秋百晓生,与大家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敬请期待!

咸丰死后,慈禧是怎样从肃顺身边夺权的

慈禧长期生活于宫中,耳濡目染了一幕幕勾心斗角的话剧,内心对人性的丑恶面早有了深刻的认知,聪明智慧,工于心计的她,玩弄权术的技艺日臻完善.那种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捅刀子的把戏早滚瓜烂熟.

而所谓的顾命八大臣,以肃顺为代表的书呆子们,因为承受帝恩,享受托孤之任的美誉,飘飘然起来,早不知天高地厚,分不清东南西北,根本没有把两个寡妇放在心上.过分自信,悄无声息地被一个年仅26岁的女子给收拾了。最终招致了身败名裂.

祺祥政变发生在公元1861年,咸丰驾崩,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咸丰的弟弟,慈禧的小叔子)发动的政变。除掉了顾命八大臣势力。

其时,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同治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慈禧便 暗中鼓动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并吩咐御史董元醇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来自八大臣的坚决抵制。两厢抗庭,不相上下.心有灵犀的慈禧,利用咸丰宗族中,与咸丰关系最为亲密的恭亲王奕䜣,咸丰在世时的当朝名将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圈外,心有不甘的矛盾,暗中联络奕等人,发动了政变。

26岁的慈禧先告诉肃顺,让肃顺等扶着咸丰的灵柩走大路回鵉,而慈禧却带着新皇帝小同治抄小路提前回到了京城,充分掌握了主动权。等肃顺等一干遗老回到京城,在奕䜣,僧格林沁,文祥等人的操纵下,立即逮捕了肃顺等人,并宣布了罪状,从而除掉了肃顺,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辛酉政变,曾国藩为何不支持亲近汉人的肃顺

曾国藩老奸巨滑且善于审时度势,岂能不盘算辛酉政变的成功率。两宫太后和恭亲王有满蒙权贵支持,已占天时和人和。肃顺虽当朝摄政,但权势和人脉难及两宫,因此,在突发的辛酉政变时只能束手就擒。

做为汉臣的曾国藩也不可能参与满族朝庭对权势的血腥争斗,明哲保身当是他几十年从政经验的智慧选择。况且,他呕心沥血得到的封疆大吏,总该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了,岂能因一次幼稚的站队惹来杀身之祸呢!

清朝历史中应该怎样客观评价肃顺呢

肃顺姓爱新觉罗,是满清镶蓝旗人。他的祖先舒尔哈齐,是满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肃顺是舒尔哈齐的八世孙,与哥哥爱新觉罗端华深得咸丰帝的信任。

在咸丰去世之前,肃顺和端华都被任命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奉诏辅佐年幼的同治皇帝。可是慈禧太后作为同治皇帝的生母,也想要夺取权力。

为此一场辛酉政变,便在这个时候爆发了。慈禧太后连同恭亲王奕䜣一起,将顾命八大臣给拿下,夺取了政权,而肃顺作为八大臣之首,被慈禧拖去菜市口咔嚓了,年仅45岁。

肃顺在咸丰帝时期,地位相当高。

咸丰帝是个没什么主见的皇帝,但是有一条他是坚决执行的,那就是把那些威胁皇位的人,都给拉下马了,比如说恭亲王奕䜣。

像肃顺这样的远房亲戚,没有皇位继承权,又是自家人,自然是会受到咸丰帝的重用。这就好比曹丕把曹植曹彰这些亲兄弟的权力都给罢免了,改用曹休、曹真这些没有继承权的人执掌朝政一样。

肃顺日益骄横,睥睨一切,而喜延揽名流,朝士如郭嵩焘、尹耕云及举人王闿运、高心夔辈,皆出入其门,采取言论,密以上陈。於剿匪主用湘军,曾国籓、胡林翼每有陈奏,多得报可,长江上游以次收复。左宗棠为官文所劾,赖其调护免罪,且破格擢用。文宗之信任久而益专。---《清史稿》

肃顺在道光时期就虽然也在升官,但是始终没有走进核心圈子,等到咸丰时期,肃顺的春天就算是真的来了。

肃顺连续几个月都在生前,从工部右侍郎,到礼部左侍郎,再到总统大臣,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咸丰帝十分信任肃顺,让他担任前锋营统领,手握兵权,成为了实权人物,是正二品官衔。咸丰七年,肃顺再次得到提拔,成为了左都御史,兼任都统,军政大权可就都有了。

咸丰十年,肃顺再次得到提拔,成为了临时位内大臣,两个月后,又被授予总管内务府大臣。当时六部的所有事情都是肃顺一把抓,实在是一个厉害的实权人物。

尤其是在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之前,将肃顺封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相当于摄政王的地位,辅佐同治皇帝,肃顺的地位达到了巅峰。

肃顺认识到,只有汉人可以挽救清朝危局。

清朝是一个怎么建立起来的朝代呢?其实所依靠的一直都是汉人。他们一直以来标榜的八旗兵马,其实只有不到十万人。

这点人马别说侵吞大明江山,能够保住东三省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此清朝政府最初的政策,那就是借助汉人的力量,帮助自己达成一统天下的计划。

十一年七月,上疾大渐,召肃顺及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见,受顾命,上已不能御朱笔,诸臣承写焉。穆宗即位,肃顺等以赞襄政务多专擅,御史董元醇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清史稿》

所以他们任用吴三桂,任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同时还有洪承畴这样的文武全才,这些都是汉人中的精英人物。

在这帮汉人的帮助下,满清才夺取了天下。这件事八旗人马不愿意去提,但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咸丰帝时期,清朝出现了危亡的局面。这个时候肃顺立刻意识到,只有再次重用汉人,才能够帮助,满清朝廷摆脱危亡的局面。

在肃顺的支持下,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在湖南招募乡勇,以朝廷的名义与太平天国较量。他们不需要朝廷发钱,十几万大军全部自己来供养。

可是不少满清贵族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担心汉人手握兵权以后,会无法控制。为此他们坚决反对重用汉人。

咸丰帝一看,再不重用汉人,可能大清朝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