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全文版
发布时间: 2023-07-06

坚持学习 坚持研究

突破价值投资的高门槛

拒绝负债 拒绝杠杆

做最保守的价值投资者

—— 《聪明的投资者》 ——

读书笔记

介绍

巴菲特1972年对本书的评论:“我读到《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第1版,是在1950年年初,那时我才19岁。当时我就认为这是最好的投资书。现在,过了20多年,我依然认为它是最好的投资书”。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学习格雷厄姆,做好三件事:

第一,做些傻事——防御型做分散投资,定期定额投资指数基金。格雷厄姆把投资者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防御者”和“进攻型”。防御型投资者的第一大目标是避免重大错误和重大亏损,他最主要的投资精力当然都放在防守上;第二个目标是轻松自由,不需要经常分析决策,省心省力,省时省事。

巴菲特从不推荐买入任何股票,过去20年却10次推荐指数基金:“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就是股票投资的最佳选择”。

【笔记】个人投资者要想成功的投资指数基金,股票方面的知识也是少不了的。比如,沪指基金就有很多种,买哪种指数和买卖时点都需要进行判断,而这些没人能带着你玩,或者一直带着你玩下去。

第二,做些趣事——进攻型做价值投资,强调安全边际。进攻型投资者的最核心特征是,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选择比一般证券更加稳健可靠而且潜在回报更有吸引力的证券。格雷厄姆否定了两种特别流行的投资策略——技术分析及采用成长股投资选股,都不靠谱。格雷厄姆推荐三种投资策略:

①购买相对不受市场追捧的大公司股票:

②买进被严重低估的便宜货股票;

③特殊情况或“破产债务重组”股票套利。

【笔记】格雷厄姆否定成长股投资策略......

格雷厄姆本人是买便宜货股票为主,特殊情况套利为辅。巴菲特早期完全模仿格雷厄姆,但是后来他发现,非常低估的便宜货股票后来变得很少,于是转向第一种策略,购买相对不受市场追捧的大公司股票。

巴菲特后来总结自己的选股之道是寻找超级明星股:“我们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大公司。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盈利——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寻找超级明星股的投资之道,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笔记】价值投资的基石——好生意、好管理、好价格。

不管什么选股策略,格雷厄姆强调最根本的投资原则都是安全边际,这是格雷厄姆所有门徒成功的基石。安全边际的功能是让你能够安心:“安全边际的功能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有了充足的安全边际,就用不着准确预测公司的未来盈利。只要安全边际很大,就足以让投资者假定公司未来盈利不会远远低于过去的平均水平,面对投资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幻无常,感觉盈利相当有保证了,心理就踏实多了。”其实,价值投资就是逆向投资,在股市过于低估时买入,而在股市过于高估、安全边际太小甚至消失时卖出。

第三,做些好事——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利己利人。找到好公司容易,找到具有相当大安全边际的好公司的股票也不太难,难的是情绪,无论市场高于低估的大盘股,还是严重低估的便宜货股票,都是市场非常不看好的,看好就不会过于低估,不会过于便宜了。能不能克服人性的从众心理,隔绝市场巨大的情绪影响力,保持理性,这是最大的挑战。

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企业分析判断能力,又具备一种能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和那些在市场上盘旋而且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的能力,只有企业分析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同时具备,才能取得投资成功。巴菲特和芒格分析流通股票投资是否成功,使用的衡量指标是这些股票公司的经营业绩好坏,而不是这些股票每天的股价,甚至是每年都股价高低。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巴菲特多次公开宣称:“我买入股票奉行一个简单的信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要想投资成功,一要智商,二要情商。智商不是聪明,而是正确的思考框架;情商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要一生投资成功,只需要两个因素——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思考框架让你能够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一种能力让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避免情绪破坏这个思考框架。

导言(本书的目的)

1.几乎所有这些“技术方法”均采用这样的原则:因为股市上涨而买进,同时因为股市下跌而卖出。这种做法是与其他商业领域的合理经营原则背道而驰的,而且很难在华尔街取得长久的成功。根据我们自己长达50余年的市场经验和观察,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依据这种“追随市场”的方法而长期获利的投资者。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此种方法无疑是荒谬的,虽然它仍然十分流行。随后,我们将通过简要分析著名的股市交易道氏理论来说明我们的这种观点,当然,这不能被看成是一种证明。

2.稳健投资的基本原理是不会随着年代的更替而改变的,但这些原理的应用,则必须随着金融机制和金融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

1969-1970年间的市场下跌,有助于驱散在过去20年间逐渐形成的一种幻觉:在任何时间以任何价位买入大盘蓝筹股最后肯定都能够获利,其间发生的任何损失都会随着市场的再创新高而得到弥补。这种税法未免有些夸张。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最终会“回归正常”,这意味着,无论投机者还是股票投资者,都不得不准备承受其股票市值的大幅缩水乃至长时间的被套;反之亦然。

对于许多二线乃至三线股,特别是那些新上市的股票来说,上一次市场崩盘带来的损失是灾难性的。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1961年-1962年股市下跌造成的损失,在程度上亦与此相当。但这一次有些新情况:某些投资基金大量地介入这种高度投机且价值明显高估的股票。虽然热情在其他行业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品质,但在华尔街却总会招致灾难;显然,这一警告并非仅仅只适用于那些新手。

3.防御型(或被动型)投资者的首要目的是避免重大错误或损失;其次则是不必付出太多的努力、承受太大的烦恼去经常性地作出投资决策。进取型(或积极型或激进型)投资者的主要特点是,他们愿意为挑选合理且更具吸引力的股票而付出时间和精力,以获取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但明年或许多年以后,情况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将继续对进取型投资的可能性予以关注;这些可能性过去曾经存在过,今后也可能会再度出现。

4.长期以来,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认为:成(敷衍是什么意思?敷衍的意思是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或者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有欺骗的成分。)功的投资技巧首先在于找出未来最有可能增长的行业,然后再找出其中最有前途的公司。这种投资者也许会买进——比如说——航空股,因为他认为,该行业的前景会比其当前的市场估值更为看好。对这种类型的投资者而言,本书的价值与其说在于其介绍的备受推崇的投资技术,毋宁说在于它这种投资方法潜在危险的警告。

事实证明,这种危险在我们提到的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当然,我们很容易地算出,航空运输量会在未来数年获得长足的增长。正因为如此,航空股亦成为投资基金的最爱之一。但是,尽管该行业的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其速率甚至高于计算机行业,但由于技术问题,再加上产能的过度扩张,该行业的利润十分不稳定,有时非常糟糕。1970年,尽管该行业的运输量创下新高,但却为其股东带来了2亿美元的亏损。与此对应,这些公司的股价在1969年-1970年再次出现超出市场整体水平的跌幅。这一业绩记录表明,即使是拿着高薪的全职投资基金专家,也会把这样一个并不奥妙的重要行业的短期未来完全搞错。

另一方面,虽然投资基金对IBM公司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但是,由于股价过高,再加上其未来的增速不确定,从而使得基金在这家业绩极佳 的公司的投入还不到3%。因此,他们对这只表现优异的股票的投资,并不能使其整体业绩增加多少。此外,他们对IBM公司以外的许多计算机公司的投资,似乎并不赚钱。从这两个实例中,我们读者可以得出如下两条教训:

(1)某一行业显而易见的业务增长前景,并不一定会为投资者带来显而易见的利润。

(2)即使是专家,也没有什么可靠的方法,能使其挑出前景光明的行业中最有前途的公司,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该股票。

【笔记】个人投资者做股票投资,也要以基金经理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如何选股?何时买入,又何时退出?如何构建股票投资组合?如何分配资金?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性的思考,需要建立一个投资框架去解决这些重要问题。

5.投资者的最大问题甚至是最可怕的敌人,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即使最保守型的投资者,也不得不更多的投资于普通股,因此必然会受到股市的刺激与诱惑。那些情绪适合于投资活动的“普通人”,比那些缺乏恰当情绪的人,更能够赚取钱财,也更能够留住钱财,尽管后者拥有更多的金融、会计和股票市场知识。

6.我们将建议我们读者,只买那些价格不高于其有形资产价值太多的股票,并以此作为我们的第一项要求。这种看上去有些过时的建议,是出于实践和心理两方面的考虑。

经验告诉我们,尽管有许多成长性突出的企业的价值数倍于其净资产,但这种卖家会过分地受制于股票市场的变化和波动。与此相反,那些以大致接近净资产价值买进——比如说公共事业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则总是可以把自己视为稳健和成长企业权益拥有者,而不管股票市场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这种保守策略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