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匡扶汉室会比反清复明听起来更激动人心?三国中,曹操刘备一开始攻打黄巾反贼,后来又各自在实际上造反(匡扶汉室),那他们和黄巾有啥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匡扶汉室会比反清复明听起来更激动人心

巍峨太行,灵光岱岳,少室熊耳,三水潇湘,我站在神州热土,见九曲黄河入海洋,剑门古道,峨眉金曩,终南太白,不见汉唐,恨未屠灭异种,以我之血荐炎黄,轩辕树下的绿阴,西域龙城飞将,九鼎华夏,于亿斯年,金瓯永固,雄心万丈!

三国中,曹操刘备一开始攻打黄巾反贼,后来又各自在实际上造反(匡扶汉室),那他们和黄巾有啥区别

在下楚塞江郎,现在也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结合这个问题,必须要确认两点:一是张角的黄巾军造东汉(后汉)王朝的反,这是事实,不管在正史上还是演义中,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当然,现在有一些名头偌大的什么专家、学者们非要称其为“农民起义”,也是一个意思、同一内涵。二是不管曹操也好,刘备也罢,终其一生,都没有造过东汉王朝的反!

曹操的半生霸业,始终都在坚持奉行着自己“胁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操守,虽然把汉献帝踩踏得跟个瘪三儿一样,但无论正史还是演义,直至“操贼”一命归西之时,汉献帝仍然还在名正言顺地当着他的“大汉天子”,则曹操造反,显悖事实!另外,曹操实际上已经把自己和后汉朝庭融为了一体,在关羽降曹一节中,曾有数次都表述得明明白白:汉即是曹,曹即是汉!曹操若造汉朝的反,岂不也就等于是反了他自己?

至于胁迫天子、禅汉立魏,那是曹丕个孬孙干的好事儿,那会“阿蛮老贼”早就已经死了多年了,怪他造反,岂不枉哉冤也?

至于刘备,那更是名满天下的“大汉皇叔”,终汉一代,无日不秉耿耿忠心而欲“兴复汉室”,其心可昭日月!至于后来称帝,那是因为曹丕个贼子已经禅汉建魏,灭亡了汉室正统,没有后汉王朝了啊!可以说,刘备称帝而建立蜀汉,其实也正是其忠于汉室的具体表现。正因为他及其手下的一般文武大员们不愿意奉曹魏为代汉的正统,所以才一起建立了僻居一隅的蜀汉朝庭。可以说,正是刘备的这一称帝行为,事实上又延续了数十年的汉祚!这般忠于汉室的行为,又怎能以造反而视之呢?

由此可见,曹操、刘备二人虽然都曾在东汉王朝灭亡前夕的风雨飘摇中浮浮沉沉,但事实上都未曾真正造过汉朝的反,与黄巾军张角、张宝等辈的行为还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绝不能一概而论!

袁绍,刘备,曹操,孙权,谁最有决心“匡扶汉室”

一个也没有真正想匡扶汉室,只想借匡扶汉室之名镇压农民起义,打击异己。其中刘备最起劲,为什么?匡扶汉室就是他刘备自己当皇帝,想象一下,如果刘备在称帝之前统一了中原,那诸葛亮和关张文臣武将,肯定会黄袍加身,一致推举刘备称帝。

刘备的人生目标是称帝,还是匡扶汉室

  • 刘备是皇室后裔,虽然迈踪遥远,起于织席贩履。但是他从平定黄巾军开始,屡建功劳,名望越来越大。直做到徐州牧,是一步步升上来的。但不久为吕布所败,转投曹操,曹操将他带回许昌。汉献帝以皇叔称呼他,封左将军。又密写衣带诏,上面有刘备名字。希望刘备除掉曹操,忠于汉室。但刘备似乎没急于谋划。事泄露时,刘备已整军在外。刘备的意思还是自保为主,脱离曹操控制。
  • 曹操其实有大恩于刘备,刘备被吕布杀的大败,妻儿都被吕布抓获,还是曹操接纳了刘备,并又回师击败吕布而杀之。刘备家属又回来。刘备本是先天仁慈之人,对有恩于他的曹操是下不了毒手。
  • 刘备再次占领徐州后,曹操先派兵征讨不利,于是亲征。刘备遥見曹操亲来,也许是心中有愧,又惊慌失措I,再次大败,关羽也被擒,这次刘备的老婆孩子再次做了浮虏。刘备单骑投奔袁绍 。
  • 后又投奔刘表,居荆州5年多,荆州豪杰多投奔。刘表很忌惮刘备。命令刘备住在新野北拒曹军,刘备也打退了夏侯惇、李典的进攻。207年刘备后来遇到诸葛亮,主动接纳诸葛亮。诸葛亮提出隆中对,认为刘备可以占有荆州后,联合东吴,与曹操形成鼎足之形势,在选择机会北伐,可以恢复汉室。到这个地方,刘备的心思还是要恢复汉室,不是想做皇帝。要恢复汉室必须先有自己的势力。刘备此时不可能说,我就是要入主中原,夺取天下成就自己的事业,自己做皇帝。他还是要为汉室大江山。以汉室为号召。可谓初心不改。因为刘备本人似乎并没有那样的野心。
  • 其他的汉室宗室也很复杂,都是不敢废汉自立的,因为都姓刘。
  • 比如刘璋、刘表这都是皇室的人。在天下将乱之前,汉室已经有先见,将他们派到地方做官,拱卫汉室。刘璋的益州基本处于半独立状态。形式上还是服从中央。
  • 刘岱,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董卓乱政,为18路诸侯之一,讨伐董卓。后兵败。
  •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兴平元年(194年),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他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败归丹徒。刘繇又击破反叛的笮融,旋即病逝,年四十二。刘繇也是在维护汉室战斗。
  •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 )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单骑入荆州,占据荆州,地方千里,自立保民,荆州少动乱。
  • 刘备占领益州后,又占有汉中,部下尊称为汉王,还是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自己曾经临受诏书要灭曹操,只因为不机密,国舅董承被害,现在在外统兵,还是要杀回去,灭曹操,恢复汉室。
  • 在关羽被杀后,曹操也死了,曹丕废掉汉献帝,大汉不存在了。刘备在部下推戴下称帝于成都。还是昭告天下,要恢复汉室。

诸葛亮明知不可能匡扶汉室,为何对刘家两代忠心辅佐,死而后已

匡扶汉室,是诸葛亮自己的理想。刘家两代为诸葛亮搭建了一个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家两代,死而后已,本质上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水镜先生说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而在诸葛亮心目中,能得其主足矣。

诸葛亮高卧隆中,遍观天下群雄,除了曹操、孙权,其他皆为割据势力,早晚定会灭亡。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需要寻得一位雄主,辅佐雄主成就汉高祖和光武帝那样的伟业,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诸侯群雄之中,这样的雄主只有刘备。

因此,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之际,诸葛先生对刘备开口就问:敢问将军之志?刘备答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非常满意。于是,他不问你刘备封我何官职?也不问给我什么待遇?直接就和刘备下山出发了。

至于刘备是不是真心?会不会易志?诸葛亮自信根本就没有必要考虑。

因为,诸葛亮深知其实自己也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再说,他自己需要的也仅仅是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而已。若刘备父子不是那样能够带领自己实现伟业的主公,那自己就把他们打造成那样的主公;即使他们不能被打造成为那样的主公,自己也可以打造那样的“业绩”。

总之,只能说诸葛亮明知匡扶汉室难度很大。但他也深知,在汉室气数将尽之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