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李煜的经典名篇《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渔父》中两个人物屈原、渔父你更喜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怎样欣赏李煜的经典名篇《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李煜这首只有27个字的《渔父(fǔ)·一棹春风一叶舟》,真要欣赏起来还真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下面襟亚就来谈谈为什么这么说。

先说说《渔夫》这个词牌。

《渔夫》中夫念作——

在古汉语中夫(fǔ)是男子的美称,所以渔夫(fǔ)和渔夫(fū )不同,它不是粗糙的打鱼的男人,它是带有某种美好的人文色彩的——打鱼(钓鱼)的男人(咳咳!)

词牌就是词牌,它首先得雅啊!

我们现在知道《渔夫》这个词牌“雅了”,作者李煜呢?——不用说肯定也雅了,毕竟用“亡国”的代价换取写作经验的人,他是NO.唯一!论雅,雅大了去了……

那么《一棹春风一叶舟》的内容呢?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1.第一层解析

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看到渔父驾着一叶轻舟,划着一支长桨,荡着春风,出没在波涛之中。他弄好一根丝线,放下一只鱼钩,然后举起酒壶,望着渚上的烂漫春花,在碧波万顷之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好一番得大自在!

这首词的语言简白、朴素,犹如一幅简笔画,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清新、明朗的钓鱼画卷。春风、小舟、丝线、钓钩、酒、波纹这些普通的意象构筑在一起,凝聚成一空间“春风得意”“洒脱自由”的意境。

这首小词,是不是像一幅画?

对,它本来就是一首题画词。

南唐画家卫贤有画《春江钓叟图》,李煜观看之后,咕嘟咕嘟的往上冒才华,于是就作了这篇27个字的“看图说话”(小朋友,这个可以模仿哈)!

那么这个“看图说话”说了这么多,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是: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美好啊,我要融入其中,做一个潇洒自由、天人合一的人!

然而,真就是这么简单吗?


2.第二层解析

李煜出身于帝王之家,作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因为自身德才兼备,受到身为太子的兄长李弘冀的猜忌。

李煜是个谨小慎微(也可以说怯懦)的人,为了打消哥哥的疑虑,他一直小心翼翼,埋首研究文学和艺术,以显示自己对于权力的淡然。

为了表明自己确实不热衷于权力,有时候还要“耍点手段”。

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李煜的《渔夫·一棹春风一叶舟》,又不简单地说明了他要把“逍遥自在”作为人生理想。他是想要让他哥哥知道他的这个理想,然后明白自己对他没有威胁,从而打消对他的疑嫉。

也就是写这个,最终的目标是——求生!

潜台词是:“哥,你看我不想当皇帝,我就是钓钓鱼、喝喝酒、看看花、瞅瞅景、作作词,我这个人就是这么没出息,你就放过我吧!”(他哥可能会想:“我信你个鬼!”)

不过,没过多久,他哥信不信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领盒饭下线了……


3.第三层解析

李煜的这首《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和他的另一首《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同题在卫贤的《春江钓叟图》上,而这两首词在内容、意趣上也大体相同,表明的是同一个立场,同样都是向他哥哥表遁世决心的。

我们来看看另一首《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还是浪花、桃花、酒这些意象,只不过,这一首更急赤白咧地说出“快活如侬有几人”的大白话来(大概怕他哥听不明白)。

不过,对照这两首《渔夫》,高下立判。显然第一首《一棹春风一叶舟》水平上更“可观”!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四个“一”除了节奏明快,也渲染了一种出世的清高;“花满渚,酒满瓯,”两个“满”和四个“一”两相对照,更显出对于“出世”状态的心满意足;而末句“万顷波中得自由”则体现了这种快乐写意性的酣畅,比起“快活如侬有几人”写实性的笔法,更加耐人寻味!


小结

王国维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王鹏运说“莲峰居士(李煜)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胡应麟说李煜词“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神秀、超逸、虚灵、词家王维孟浩然,他都担得起,他担不起的是——他作为帝王的职责和命运!

于是,郭麐说:“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千古怅然皆化入:一江春水向东流……(音乐起)


——end——

谢谢阅读!

我是襟亚,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赞、评论加关注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渔父》中两个人物屈原、渔父你更喜欢谁

对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楚国大夫屈原,本人一真深怀景仰,并一直做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在我个人看来无疑我更爱屈原。我曾于端午节写过《悼屈原》 千古楚江

龙舟竞航

大伟屈子

为国而殇

万民为系

苦难力扛

九死不悔

毅勇刚强

上下求索

忠义流光

不问毁誉

不闻赞谤

为民请命

百死勇当

心如瀚海

志在国光

才情横溢

思想辉煌

智勇仁爱

清正芬芳

气壮河岳

襟怀汪洋

治国经纬

其道大方

皎皎屈子

千秋景仰

莘莘学子

泣血如浆

祭奠国魂

伏惟尚飨。 在文中屈原与“渔父”这两个人物作者都赋予了自己鲜明的政治举张和人生理想。对于屈原完全以一种入世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苦难与阻险。屈原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他所深深爱着和关心的是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他“九死不悔”、“上下求索”的人生信念感动并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他虽然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不接受“渔父”的开导与劝说,毅然以死报国,是一种极端地方式,但这种既惨烈又悲壮的行为感动过无数的人!特别是有血性的人!之所以这样,屈原是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醒民众,报答祖国以及壮烈殉志!他宁折不挠决不苟活的高尚品质——生也生的轰轰烈烈、死亦死得轰轰烈烈!斯人虽逝,其英风浩气必永传万古!“渔父”则选择出世的方式对待人生——一切顺其自然,无为不争,道法自然。这其实是一种道家的哲学思想。这虽然也是一种理性符合实际的选择。甚至于在当时,因为个人力量面对整个社会环境而言仅仅是云泥之于天壤,实在无法相提并论的境况下,接受事实垂钓于清波之上,濯足于江水之中,仰清风之闲逸,慕明月之悠然也是“明哲保身”的选择。这种思想,生逢乱世或能“苟全性命”,然而对于国家大义、民族前途而言,如果有能力者都置身事外,则国家何存、民族何兴、人民何辜!中华民族之所以数千年以来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有无数个象屈原这样深具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的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他们不仅愿意为国家奋不顾身、赴汤蹈火、不计得失、牺牲一切,而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民请命、九死不悔!他们是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礼赞他们!我崇敬他们!他们是我永远的榜样!也是我源源不断的动力重要来源!无疑我选择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