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满人排队剪辫子,汉人宁死不屈,仅仅害怕清朝复辟吗?从人性的角度看,真有宁死不屈的人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清朝灭亡后满人排队剪辫子,汉人宁死不屈,仅仅害怕清朝复辟吗

首先我向提问者提出个质疑,满清倒台后,满族人排队排剪辫子,而汉族人却宁死不屈,也就是说不肯剪辫子,这话你是从哪里听到的呢?你确实看见了这样的事了吗?你了解当时的辛亥革命吗?

清朝时期留在男人脑后的那条辫子,那是满清统治者强行留给中原人的,留头不留发,留法不留头,有的人说汉族人没有血性,那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人,迫于无奈,中原的百姓只好扮起了满清人的装束。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制度上打倒了满清王朝,也是封建社会到此结束。

满清倒台后,一部分满族人不肯剪辫子,因为那是他们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不愿舍去,而剪掉辫子满族人,也并非是害怕革命党的迫害,因为此时,国家已经成为共和。

至于说是他们的姓氏改变,那是老早的事了,因为一大串字的汉字姓氏,使他们与汉族人实在无法交流,有的放弃了老姓,有的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老姓,他们与汉族人杂居以后,干脆也姓起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在汉族人这里,有那么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就像鲁迅笔下的一些假洋鬼子,把辫子盘在头顶上,戴起了礼帽,拿着文明棍摇摆走路,革命党来了,他们就是革命党,捞取一些政治资本,讨个一官半职,保证他的后半生荣华富贵。

保皇党来了,摘掉礼帽,露出辫子他们就是满清的功臣,讨上几房姨太太,捐个县官儿,坐上八抬大轿招摇过市,既可光宗耀祖,又能得到他人的阿意奉承,美哉,乐哉。

让我们再看看天下的百姓,是如何对待辛亥革命的。

据村里的老一辈人讲,大清亡了,革命党来了,号召剪辫子,这个消息传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沸腾,男人们纷纷的割掉辫子,可以说是一夜之间,男人们便剪掉了辫子,留下的只是齐耳短发。

教私塾的先生告诉大伙,满族人强迫我们留着近300年的辫子,终于割掉了。

留着齐耳短发,穿着裙子的农村女教师,带领着学生们,走向街头,号召妇女们弃裹放足,把这个残害了妇女几千年的裹足陋习,彻底掘弃。

当然也有着一些人不愿意割掉辫子,但那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留着辫子并不是光彩的事,而是被人耻笑,就连他的大号名字都没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张大辫子,李大辫子就是他们的称谓。

当然了,由于当时的文化不发达,信息传递的不畅通,甚至信息闭塞的一些偏远山村,还保留着裹足的陋习,因为他们觉得这不是满清留给他们的,而是汉族人近千年的风俗习惯,而一陋习直到解放初期才彻底扫除。这一说是汉族人不肯剪掉辫子,但是对汉族人的蔑视,以及对历史的不了解所致,甚至有幕后黑手,推动反华宣传之嫌疑。

从人性的角度看,真有宁死不屈的人吗

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利益,由于不同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心理特征及信仰有着不同表现与表达。

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特殊材料铸就的。在纪念我们的党即将诞生百年的时刻,怀疑还有“宁死不屈的人吗“,试想今日之新中国,是如何建立的,短短70年来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人也面临退休。建国革命元勋的业迹,誓死如归,宁死不屈革命故事,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形象,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红色中国是怎么建立的“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西方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一直未死。把红色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第四代身上。人民有信仰,国家,民族才能有力量,才能有希望。信仰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对共产主义事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教育少了,今天的新一代不知英雄为何,只知娱乐明星璀璨,挣钱多形象美艳。他们不知新中国是如何建立的,更不了解放前旧社会当时生活状态,社会状况。甚至一味地怨天怨地,怨自己的父母,祖辈无能无銭,供他们过上享乐腐化的美好的生活。社会生活中青少年学子们攀比心理,攀比思想较为严重特别是农村进程中出现众生象让人们无法理解乡愁,乡忧愁死人。做父母的只有誓死如归为儿孙,宁死不屈多挣钱。春蚕到死丝方尽,为家,为儿孙,永远在幸福的路上,奔跑,劳作。

现实中国教育要改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子,上好第一堂课:革命教育,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课程设计学习。只有这样,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认识国家的昨天,才能为自己明天美好生活去学习,去创造财富,为国强大去努力工作。

中国文化主张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同时又劝诫人们要有骨气、宁死不屈,你是如何看的

谢邀!

这个问题好。

中国文化大都继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所利用。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思想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有一定现实意义。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人处世应该端方正直等。

题中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是处事智慧,人总不能不分轻重,什么事都计较,那样不仅影响生活,对身体对事业都没有好处。这就需要理智和忍耐,有个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什么事都是有原则的。当矛盾发展到

一定程度,涉及到人格尊严,涉及到重要利益,就得坚决反击,不能软弱退让。那样也不现实。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尊严更不能忍让退缩。

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靠智慧,把握好尺度。

人还是要有道德底线的,忍耐涵养不能缺。中庸之道本身是好的,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只是被历代统治者歪曲本意,甚至断章取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和腐朽的东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是本人不成熟见解,欢迎友友们指正。

真有人可以经受无限度的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看到如此罔顾事实,怀疑一切,否认一切,甚至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提问,竟然允许出现在《头条》,并敢邀以作答,无不为之感到惊姹!

也许生活在今天和平年代的我们,确实感受不到革命与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然而,遥远的历史壮举,暂且无需多言。仅就新中国从黑暗里一路走来史诗般的历程中,无数类似于刘胡兰、江姐、赵一曼、杨靖宇等这样的革命先烈,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为了保护同伴的生命;为了新中国的到来;为了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们却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而宁死不屈。她们催人泪下的悲壮情形,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她们英勇无畏的壮举,已镶嵌于新中国的史册,而永远流传于世。这难道是虚构的故事吗!

理应说,英雄的烈士也是血肉之躯的人,欲问她们为什么能“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是因为她们有保护同伴的坚强意志;是因为她们有“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的崇高品德;是因为她们有坚贞不渝的信仰。否则,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

信仰是关键。也许人们不会否认一个这样的事实,有些邪教组织的人,为了所谓的“信仰”,都可以为此而自己婪身。而我们的革命先烈,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不就是怀有让劳苦大众脱离苦海,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与信仰吗?这难道不是信仰的力量吗?她们的壮举难道还值得怀疑吗!

令人遗憾的是,在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物质极为丰富的个别当下人,竟然罔顾事实,质疑一切。类似于本提问,表面上看似是“幼稚”,实则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为自己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丧与不仁不义寻找托词。

为何面对太平天国很多清朝官员宁死不屈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