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的诗意古诗意思?有哪些描写寒食的古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寒食的诗意古诗意思

诗意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时,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原文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具有讽刺韵味的诗,寒食节的习俗是要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这首诗讥讽的就是宦者的得宠。诗虽然没有直接讽刺,只是通过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来表达出讽刺的意思,十分精巧。

有哪些描写寒食的古诗

一千年过去了,寒食几乎被大家遗忘了。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在古时,寒食节是重要的节日。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关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了。寒食节的习俗有很多,不能起火,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祭祀扫墓,踏春郊游都是寒食节的传统活动,古代人究竟是如何过寒食节的呢?我们就通过古诗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提到寒食节,就不得不提到这首诗。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著名诗作不多,但是只此一首就可名垂千古。特别是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传颂的经典。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节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也将寒食节的习俗写入了这首诗中,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生动的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寒食节当天禁止生火,但是皇帝却可以破例,虽然有一些讽刺意味,但是却清晰的展示了当时的皇室气派。所以此诗收到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喜爱。

寒食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要禁止生火,要吃冷食。这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被烧死而留下的传统。作为和宋之问齐名的初唐诗人“沈宋”之一的沈佺期,通过一首诗记录了这一习俗《寒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虽然因为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而备受责骂,但是他的诗词才华是不容忽视的。这首诗就通过描写寒食节当天的习俗,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寒食这天,家家都禁火藏烟。自己飘泊在外,不知道哪里的火,可以温暖自己这颗游子的心。

唐代时,寒食清明扫墓十分盛行。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写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扫墓思念亲人就是一个重要的活动。扫墓是为了缅怀先人,这样的时节令人沮丧和难过,怀念亲人的悲伤之感让人不禁痛哭流泪,满天飞扬的纸钱,浓重的悲伤氛围,梨花、杨树都是触景生情的地方。只可惜天人相隔,哭声不闻,只能在匆匆归去

因为寒食节正值春天,虽然因为习俗有了一些悲凉,但是并不妨碍喜欢交友的人,趁着天气晴朗,趁着大好时光,踏春游乐,也可以缓解悲凉的心情。古代人的春游,活动十分丰富。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诗中写道:“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这首诗描述了盛唐时人们春游的盛况:赏花、荡秋千、蹴踘,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致,非常热闹。这样的寒食节多了一份喜悦,少了一些凄凉。

随着时间的流逝,寒食渐渐被清明节代替,现在过寒食节的越来越少了,但是传统不应忘记,不能将传统节日变成远古的回忆,曾经的记忆,文化需要传承,而古诗文就是传承文化的连接,通过古诗文我们可以穿梭时空,了解千百年前的习俗。

寒食古诗原文与译文

韩翃《寒食》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韩翃《寒食》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古诗寒食的意思

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韩翃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