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牺牲后,妻子改嫁再生一女,50年后却整理出版前夫87封情
发布时间: 2023-07-11

彭雪枫

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奉命率领部队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顽军李光明支队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

几天下来,第四师已经全歼顽军一个中队,俘支队司令李光明及其部下等千余人。

大家兴奋不已,粗略清查完战况之后就有人跑去向亲临现场的彭雪枫做汇报。

恰在此时,一枚流弹击中彭雪枫的左胸。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彭雪枫高大的身躯已经倒下。

虽然大家迅速找来了卫生员,但彭雪枫终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彭雪枫和林颖

他才刚满37岁。结婚不足3年的妻子林颖此时正怀着身孕。

出于战略战术的考虑,上级封锁这一消息。所以,等林颖得知丈夫死讯的时候,已经是1945年的1月。

展开全文

2月,彭雪枫和林颖的儿子出生。为了纪念丈夫,林颖给孩子取名彭小枫。

回顾和彭雪枫的婚姻生活,林颖发现,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半年。所以,写信成为夫妻间最好的交流方式。

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彭雪枫给妻子写了87封信。而随着彭雪枫的永远离开,这些信也就成为两人爱情的见证。

而他们的婚姻的开始,也恰恰是因为一封信。

彭小枫

1907年9月9日,彭雪枫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4岁的时候,他开始跟着教私塾的祖父彭如澜读书识字。别看他年纪小,但祖父讲的书,彭雪枫总是一听就懂。祖父总是慈爱地摸摸他的头,夸他聪明。

后来,彭雪枫在伯父彭延庆开设的私塾里给那些富家子弟当伴读。

伴读这个名字听起来挺好听,可实际上就是陪着那些阔少爷们解闷的玩物。阔少爷们高兴了,兴许能给一两点好处。阔少爷一旦不高兴,伴读自然首当其冲要倒霉。

彭雪枫就因为给人家当伴读的时候不合阔少爷的心思,没少被整过。

小小的他想不明白,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孩子,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差异和不公。

南开中学

14岁的时候,彭雪枫只身来到天津,投奔在此教书的伯父彭延庆,并顺利考取南开中学。

那应该是彭雪枫最快乐的时光,不用为吃穿生计发愁,还可以尽情地徜徉在书山书海里。

除了学习、吃饭、睡觉,彭雪枫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在图书馆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祖父时常念叨的话。有过给富家子弟当伴读经历的他是那样渴求新知识,那样希望自己快快强大起来。

可惜,在他还没来得及变强大之前,厄运再一次降临。

彭雪枫

他所就读的学校搬迁到北京南郊并更名为“育德中学”,可伯父因为经济原因已经不能继续资助他了。

没人资助就意味着彭雪枫不能在这所学校里继续读书。可是以他现在的水平即便走进社会也没有能力养活自己。

彭雪枫一筹莫展之际,校长余心清向他伸出了援手。

几年相处,这个孩子的勤奋和努力都被余心清看在眼里。所以,他实在不忍心这样一个聪慧过人的年轻人就此埋没。

余心清安排彭雪枫在该校的小学部做国文老师。这样彭雪枫每个月就可以收入10元的工资。靠着这些钱,彭雪枫才可以继续完成学业。

《共产党宣言》

1925年,彭雪枫受学校进步老师的影响开始接触《新青年》、《共产党宣言》。

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之前的困惑在这里全部都能找到答案。于是,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和研究进步书刊上。

“五卅惨案”爆发后,已经找到人生目标的彭雪枫挺身而出。他组织学生和校方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他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育德中学学生自治会。彭雪枫被选为会长。

8月,经人介绍,彭雪枫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他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投身革命。

一开始,彭雪枫被组织派去搞兵运和农运工作。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彭雪枫总能出色地完成组织委派的各项任务。很快,他就被调入部队从事政委工作。

因在长沙会战表现突出,彭雪枫刚刚入伍3个月就晋升为新改编红3军团第8军第6师政委。

后红3军团跟毛主席的红1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红军第1方面军,从此,彭雪枫就一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立了无数功勋。

彭雪枫

二万五千里长征过程中,彭雪枫率部作为先行部队,二渡赤水河,攻取娄山关,为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打通路径。

在他参加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彭雪枫更是身先士卒、屡立奇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敌人的阴谋。

抗战爆发后,彭雪枫更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灵活多变的游击战运用到极致。

对敌作战的同时,彭雪枫也不忘提升战士们的作战能力。

他创办随营学校,扬言“仗打到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号召战士们边生产边学习。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彭雪枫还创办《拂晓报》。“拂晓”二字是他所取,寓意光明终将到来。

《拂晓报》

“皖南事变”之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出任师长,继续与敌人作斗争。

也就是这一年,彭雪枫遇到他的一生挚爱——林颖。

其实,早在两年前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的接风宴席上,两个人就有过交集。只不过彼时的两人都没有把对方当成爱人的打算。

在林颖眼里,彭雪枫是才华横溢、用兵如神、儒雅大气的首长。

而在彭雪枫的心目里,林颖则是一个活泼开朗、有主见、勇敢的女孩子,

林颖当然够勇敢。出身资本家家庭的她为了理想敢于抛下自己的家庭和过去,这本身就很令人钦佩。

彭雪枫

林颖,原名周裕群,后改名周玉琼。1920年,她出生在湖北

樊城的一个资本家家庭。

12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她在母亲的教养下长大成人。

虽然送她进学堂读书,可母亲骨子里是一个相当守旧的人。在她眼里,女孩子找个好人家嫁出去就是最好的归宿。

可林颖却根本不认同这样的老旧观念。她追求自由、平等,觉得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可以做所有的事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愤怒于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行,林颖就敢走上街头参加游行示威活动。

林颖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排演文明戏,揭发日本鬼子的暴行,借以唤醒民众。

期间,学生们和宪兵队起了冲突,林颖差点儿受伤。

学生游行

这下,妈妈坐不住了。她狠狠心,直接把女儿送到乡下的田庄里看管起来。自己则开始给女儿物色合适的人家。

崇尚自由的林颖怎么肯把自己的命运交付到别人手上?于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她逃离了原来的那个家。

逃离家庭的林颖就好像终于飞上蓝天的雄鹰,再无任何后顾之忧。从此,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洪流中。

在此过程中,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钱俊瑞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二文化队。文化队解散之后,她就来到新四军留守处。

钱俊瑞

一般像林颖这样的女孩子都会被分配到文工团或者医务室,可林颖却不愿意享受这样的优待,她主动要求到基层去从事妇女工作。

在林颖的心里,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东西用在实处。

只是她自己都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真爱。

彭雪枫

这个时候的彭雪枫已经三十好几了,无论是部队首长、还是中央领导都十分关心他的个人问题。

为此,彭雪枫在1940年特意写信给邓颖超:“特向大姐郑重声明,我个人的问题并未解决,海阔天空,独来独往,岂不惬意?已经老了,已经老了!”

话虽如此说,了解彭雪枫的人知道,他不是不愿意找,他只是没有时间去找那个他心目中的伴侣,只是不愿意将就。

于是,这个帮助彭雪枫物色对象的任务就落在淮北区委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的肩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和观察,两个人都觉得林颖不错。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彭雪枫和盘托出。

彭雪枫与林颖

一开始听到两人的建议时,彭雪枫觉得这两个人纯粹是瞎胡闹。家境差异那么大先不说,就说两个人13岁的年龄差就不是一个容易跨过的鸿沟。

对此,刘瑞龙有经验。他不说两个人的年龄差不碍事,他只是给彭雪枫详细讲述林颖参加革命的过程。

这招果然奏效,听完林颖经历的彭雪枫一下子被这个女孩子深深吸引了。

彭雪枫和林颖

于是,1941年9月4日,时任淮宝县县委妇女部长的林颖就收到了彭雪枫的亲笔信。

彭雪枫在信里感谢刘子久、刘瑞龙两位同志的一番美意,并表达了想要和林颖交往的意向。

虽然从刘瑞龙的口里,林颖已经知道组织有意撮合自己和彭雪枫,但猛然间收到他的来信还是让林颖十分意外。

单从条件上来说,彭雪枫绝对是一个很合格的丈夫人选。他拿枪能杀敌,拿笔能写文章,战功卓著,又十分有亲和力。

可林颖担心的是,一旦爱上这样优秀的男人,自己就会毫无底线地放弃自己的原则,最终完全成为男人的附庸。她不愿意这样。

可是,让她就此放弃这样一个优秀的男人,林颖又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