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从中美制度对比,分析中美对抗的结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的本质不同是什么?

我们先看两个例子。在14—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羊毛和毛纺织业迅速发展,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手段,将农民、牧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强占他们的土地,并把土地圈起来,形成私有的大农场和大牧场,这就是英国的“圈地运动”。

到了16—17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高涨,而英国政府不仅不阻止,甚至通过公开立法的形式,鼓励贵族们强占土地,将“圈地运动”合法化,在当时,英国底层农民被强占了约600多万英亩的土地,农民却未得到一分钱的补偿。

这项在我们看来如同强盗的行为,一直持续到19世纪40年代才结束,随后,这些被强占的土地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名义被固定了下来,事实上,不仅是英国,在德意志、荷兰、法国、丹麦等欧洲国家都出现过“圈地运动”,英国只是最典型、也是规模最大的那一个。

再来看看中国社会对于土地的态度。

从春秋时期的“初税亩”制度开始,我们一直走在保障农民土地的道路上,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汉朝时,实行编户制度,隋唐时,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国家的土地),再到后来的屯田制和“王安石变法”,再到利用占田制、课田制抑制土地兼并,在我国古代,除了宋代以外,几乎历朝历代都在“耕者有其田”方面下足了功夫。

就算发生水旱灾害、粮食歉收的情况下,农民自愿买卖土地给地主,换取衣食谋生,但起码还有合约在,还遵循着法律的“规定”,你什么时候见过我们出台法律鼓励地主强占农民土地的,还不给一分钱?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展开全文

在人才流动上,从战国时期开始,“商鞅变法”确立了12级军功制度,打破贵族权力的世袭罔替,秦国的任何一个老百姓,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战功,就能获得军功,甚至达到封侯的高度,结果也很明显,秦国统一了六国。

汉朝时,更是建立了一整套的选拔人才制度,包括察举制、举荐制、考试任命制等,终于在隋唐时期,我们确立了科举制度,从“乡试”、“省试”、“殿试”,多少寒门学子“鲤鱼跳龙门”,实现“人生逆袭”,科举制一直沿用了1200多年,并一度影响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周边国家。

即便现在,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教育公平,不管你是农民工的孩子,还是总裁的孩子,所有学校在基础建设、教师编制、设备采购上的补贴毫无差别,都是按照学生数量给予平等的政府补贴。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甚至落实到立法上,任何人无权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学杂费一直免除到初中阶段,对建档立卡的困难学生,可以免除到高中阶段,高考更是全国最为严格、不容任何权力插手的考试。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只要努力,任何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西方国家呢?在人才选用上,拿英国来说,从小学开始,贵族子弟在私立学校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而平民子女只有在政府学校浑浑噩噩,这样的模式一直持续到大学,就算贫民考上大学,高昂的学费也让人望而却步。

十几年前,某社会机构通过调研发现,英国的社会阶层在几百年来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贵族依然是贵族,平民仍旧是平民,八百年前的大种姓,如蒙哥马利、达希、曼德威等家族,在如今仍然身居高位,活跃在政、商、医疗、金融等圈子。这就是盎克鲁撒克逊人的“丛林法则”,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很多人说美国的教育好,在美国的移民区,许多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和数学根本达不到该有的受教育水平,这些毕业生从学校出来后,甚至连普通的流水线岗位都难以胜任。很多人说美国的大学好,但美国的大学学费基本在5万美元以上,而且富人可以通过捐赠的方式,子女可以直接入校,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富人热衷给美国大学捐钱的原因。

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的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这也是中国文明能够5000年绵延不绝的关键所在,一个社会的发展,最怕的是什么,一个是财富过于集中,贫富差距过大,一个是阶级固化、人才难以流动。当财富集中到一定程度,最基层的平民连最基本的消费品都买不起,资产阶级生产的商品卖给谁?假如我们穷得饭都吃不饱,就算苹果手机200块钱一个,你会去买吗?当人才被牢牢限制在底层,统治阶级永远保持统治地位,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社会将失去所有活力。

那么,为什么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下,还能历经几个世纪而不崩溃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掠夺,在英国还是世界霸主时期,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他们通过征服和奴役,将一个个殖民地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劳动力市场,不管是对非洲,还是美洲的印第安人,再或者是印度人,用整个大洲的资源供养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很难有“崩溃”的理由,拿印度来说,在当时的人口是英国的十倍还多,土地、煤炭、劳动力样样丰富,英国通过这样的殖民地,在国内的“蛋糕”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掠夺将“蛋糕”做大做强,维持国内的稳定。

美国何尝不是一样,通过一张绿色的纸片收割全球,在往期,我们对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有过介绍,美国目前制造业产生的GDP不足国家总量的十分之一,在去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6787亿美元,什么意思,这是美国跟世界各国做生意“赔的钱”,相当于亏掉了两个马来西亚一年创造的国家财富。

也是在去年,美国疯狂印钞,向全球输送了超过5万亿美元,相当于两个印度一年的GDP,如今,美债已经超过28万亿。想一想,如果美国没有印钞的“能力”,没有“欠钱不还”的“特权”,换成一个普通国家,恐怕早已“崩溃”。

但一个国家走掠夺的“捷径”能走多远?拿现在的英国来说,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后,英国的GDP不断下降,去年只有2.71万亿美元,而我们广东省就超1.6万亿美元,法国曾经也是霸主,目前还不如英国,去年GDP只有2.63万亿美元。

那我们国家在和美国“博弈”中的底牌是什么?还是公平,也叫做共同富裕。

目前,我们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没有释放,如果我们将全民的消费能力提升20%,我们的GDP将增加多少?不妨再大胆一些,如果我们实现了共同富裕,又是什么概念?在去年,我们的GDP总量超1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7%左右,如果我们共同富裕后,GDP基本可占据全球的30%甚至40%,到了那时,美元还是世界货币吗?世界各国还会用美元计算GDP吗?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重点在三次分配上。

第一次分配是市场分配,也就是工资和劳动收入,第二次是国家财政分配,以富裕地区的财政补贴落后地区。比如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第三次分配最关键,那就是社会主体的自主分配,自发地对贫困地区进行捐助、帮扶,也叫作慈善。

抛开第一次分配不说,在第二次分配上,国家下了很多功夫,我们在乡村修路架桥、因地制宜、科研攻关、派驻干部扶贫,给困难群众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在三次分配上,我们也看到了曙光,比如疫情期间,多少企业捐款捐物、不计得失,在洪灾期间,有的企业甚至拿出一年的盈利全力支援灾区,各行各业的爱心群众也广泛参与,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局面。

对于这些爱心企业,广大的消费者纷纷抢购旗下商品,形成了企业盈利反哺社会,获得消费者认同、助力企业发展的正循环,接下来,在价值观上,我们如果能做到让这些爱心企业越来越多,让正能量的、对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越来越火的时候,想必就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不远的时候,这也是我们提出核心价值观的用意所在。

古往今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安居乐业,这既是我们的愿景和追求,也是我们对抗霸权的有力武器,有这张底牌在,不管我们面对什么对手,都不会将我们击垮,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属于古老东方的伟大智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