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广西有哪座城池易守难攻,固若金汤?东罗马帝国固若金汤的都城为何被攻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在古代广西有哪座城池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城池,即城墙和城河的合称,因古代城邑四周围一般筑有城墙,城墙外开有护城河,以利防守,因此而得名。城池也泛指城市、都邑,是都邑建置的一部分,旧方志设有此条目,以记叙城的长、宽、高和池的深、宽及修建年代、修建者。因此,城池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均是研究地方历史地理的主要内容。

下面这些城池在古代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一,桂林王城

为明靖江王府所在地。位于桂林市中心独秀峰下。南明曾为永历皇帝的行宫,又称“皇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侄孙朱守谦受封靖江王,就藩桂林。王府从洪武五年按藩王府第规格兴建,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建成。并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周围建城墙,永乐元年(1403年)建成。周长1000米,城墙高约8米,内外均为方整的大青石砌筑,中间填以灰砂、碎石、泥土,夯紧打实。有4门:东为体仁门,南为端礼门,西为遵义门,北为广智门。城墙上有女墙和城楼。前后共有14个藩王在王城生活过。清顺治七年(1650年),孔有德攻破桂林,改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1652年),农民起义军围攻桂林,孔有德纵火自焚,王府建筑毁于一炬。王城城垣及城门等现仍存。清初在此建贡院,清末改为咨议局。民国时孙中山在桂林整军北伐,曾设大本营于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临贺故城址

 为汉至清郡县建置的治所驻地。位于贺州市贺街镇。从汉设临贺县治始,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为现存县级行政所在城址中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城址。由旧县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城址、河东城址和城外古墓葬群组成。现尚存板筑土城垣,外有护城濠,且城内有大量汉代方格纹、三角纹陶片和绳纹瓦片。其中,该城墙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完整的地面遗存规模最大的一段汉代夯土城墙。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智城城址

 唐澄州刺史韦敬辨修建的州城所在地。位于上林县白圩镇爱长村智城山。于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建成,约废于开元十年(公元722)或十六年之前。以石灰岩山体为城墙,仅在内外谷口各筑一道城墙,形成“外城”和“内城”,整体呈“L”形。现存外城长150多米,内城30多米,总长约190米。城内残存有水井、石滚、石碾、石臼、石槽及陶瓷等。外城墙东侧的崖壁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摩崖石刻《智城碑》。为广西壮族地区最古老的州治城府遗址之一。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定边城;

当地称它为定头城,据有关史料记载,距今已371年历史,系明思宗朱由检赐予的城名。城西百余米处,有收葬战争中死难者的“万人坟”一座。定边城建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是由普安监军副使朱家明组织建造的11座城池之一。于崇祯四年(1631)建成,以“宿兵防卫”为目的。城内“军民杂处,农商并居”,颇为繁荣。该遗址位于贞(丰)至卡(子)公路旁,城垣周长约2100米,用青石砌就,分为东、西、南、北四门。该城的形状为梯形,西面城垣长约650米,南面城垣长约350米,东、北两面城垣各长550米,城墙厚1.5米,总面积约0.19平方公里。残墙最高处4米,最低处1米以上。现仅存西门门拱,高3.9米,宽3.28米,厚2.42米。该城北门为上街组,南门为下街组,现住有165户农民。

五,永安州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永安州取永久安宁之义,属桂林府。并开始编村设里。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改为长官司,五年复置永安州,属平乐府。万历年间(1573-1620年),永安州设3里。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分5里。州治东为东平里(约今蒙山镇,西河镇辖地),西为龙定里(约今文圩镇,夏宜乡辖地),南为湄江里(约今黄村镇,汉豪乡辖地),北为群峰里(今新圩镇)及龙廻里(今荔浦县杜莫镇辖地)。1851年3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后,整顿建制,相继建立下列军政制度:(1)修改历法,制订天历(2)令人民蓄发(3)建立圣库制度,财产统一管理(4)确定官制(5)论功行赏,分封五军主将为王。

东罗马帝国固若金汤的都城为何被攻破

君士坦丁堡作为都城,东罗马帝国对其经营可谓煞费苦心。君士坦丁堡整体呈三角形,因其南北两面临水(南为马尔马拉海,北为金角湾),因此这两面的城墙高度只有12到15米,而西面由于濒临色雷斯草原,因此君士坦丁堡的主要防御方向便是西方。

在城市西面,除了君士坦丁一世修建的城墙外,奥多西二世时又在城墙以西修建了提奥多西城墙,并将这段城防设计的复杂无比。提奥多西城墙从外向内依次为外护墙、护城河、护城河内墙、陡坡护壁、外城台、外城墙、内城台、内城墙,其中外墙高8米,内墙高12至20米。

城墙外侧陡立,用花岗岩巨石砌成,墙顶为人行道和作战平台,并有雉堞掩护士兵。城墙内侧为斜坡,有岩石护墙、藏兵洞和仓库。外城墙和内城墙上耸立着96座塔楼、三百多座角楼和碉堡,塔楼凸出城墙约5米,平均间距60多米,形成强大的火力支援系统。城墙外为宽约18米的护城河。可以说,在1453年土耳其人用上火炮之前,能威胁到提奥多西城墙的唯一危险就是地震。

可以说,经过数代东罗马皇帝的打造,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工事堪称固若金汤。然而,即使如此,在东罗马时期,君士坦丁堡还是被攻破了三次,其中第三次直接宣告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么,这三次君士坦丁堡都是怎么被攻破的呢?

第一次:1203年7月,被十字军和威尼斯人攻破

1203年,在威尼斯总统丹多洛、十字军统帅孟菲拉特侯爵、神圣罗马皇帝和拜占庭帝国宫廷斗争中落败的流亡王子阿列克谢的阴谋下,东征的第四次十字军将最终的攻击目标改为了君士坦丁堡。6月23日,一万名十字军、一万威尼斯水手和一百五十门各式攻城武器,在两百艘桨帆船和一百余艘登陆用舟艇的运输下,抵达了君士坦丁堡滨海。

然而,当十字军将士们望着那道绵延不绝的西城墙,简直无比绝望。不过,威尼斯总督丹多洛显然对君士坦丁堡极为了解,他表示想要直接攻击西城墙,简直是痴心妄想,但我们却可以从防御相对薄弱的金角湾方向进攻,只要十字军能够攻占加拉太半岛,进而解开金角湾的行船障碍,那么威尼斯海军便可以冲入金角湾,从君士坦丁堡防御薄弱的侧面发动进攻。

7月11日,威尼斯登陆舰运载着十字军,成功横越博斯普鲁斯海峡,成功登陆加拉太半岛。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十字军,拜占庭军队显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几乎没有抵抗便逃进了加拉太南部的加拉太塔要塞里,而加拉太塔要塞便是控制金角湾铁索的所在。

△复建的加拉太塔

拜占庭守军凭借着加拉太塔坚固无比的防御工事,对十字军造成了极大损失,但在威尼斯舰队以舰载石弓弩炮的攻击下,最终还是失守了。之后,十字军开始昼夜不懈的切断金角湾的铁索和阻碍桩,成功疏通了金角湾。

之后,在孟菲拉特侯爵的建议下,三千五百名十字军登陆金角湾内侧,并将攻城武器与扎营设备一并登陆,准备配合威尼斯舰队挟击一小段城墙。总攻于7月17日展开,由于法兰克骑士近乎鲁莽的勇猛,他们不可思议地正面攀上了城墙,结果导致守军的军心士气遭受了沉重打击。

7月18日晚,眼看事不可为,阿列克谢三世将宫中的财宝搜刮一空,然后带着公主爱蕾娜从君士坦丁堡南岸逃到了色雷斯。就这样,当7月19日的朝阳升起,大家惊愕的发现,固若金汤的君士坦丁堡竟然就这样被攻破了。

第二次:1204年6月,再度被十字军和威尼斯人攻破

君士坦丁堡被攻破后,阿列克谢王子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新任皇帝,即阿列克谢四世。然而,由于帝国财政山穷水尽、皇宫财宝被席卷一空,他原本答应支付的二十万马克军费,却是无论如何也支付不起了,于是便使出拖字诀,希望能够赖掉这笔账。

于是,没有拿到报酬的十字军,只好进驻了君士坦丁堡,然而由于十字军的横行霸道,导致其与君士坦丁堡市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引发了冲突,而阿列克谢四世则被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虽然十字军最终因民怨于半年后撤出城市,但君士坦丁堡却也已经是民怨四起,丹多洛总督发现这一情况后,连忙派儿子拉尼尔返回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