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为何称男女之事为行周公之礼?“周公之礼”和“周公解梦”里的周公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分别是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先秦时期,为何称男女之事为行周公之礼

大家知道,男女间行房事,往往被称为行周公之礼,那么这个周公之礼是怎么来的,为何会成为男女合欢的代名词呢?

其实在古时,男女之间相处并没有后来那么防范严密,在西周之前,男女关系可以说是比较开放甚至是混乱的。

古籍中有如此记载:

《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

《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管子.君巨篇》: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后来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不过武王没多久就死了,成王初立年幼,由周公辅佐,一切事情由周公做主。周公在历史上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他是武王的弟弟,也就是成王的叔叔。

有人这么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这并非言过其实的说法,周公确实是当得起如此高的评价的。

周公一生的功绩相当之多,而他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制定礼仪。在此之前,民间风气有点混乱,还不是夫妻的男女之间也可以随便发生关系。为此,周公亲自制定了一整套礼仪,他把男女从媒人说亲开始到新娘入门成婚为止,分成了七个环节,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这些礼仪被称为“婚义七礼”。

其中最后一礼——敦伦,就是指的男女交合之事。也就是说,周公规定,从此以后,男女交欢之事要到新婚夜才可以进行,在此之前都是不合礼仪的。而且,敦伦是专指的夫妻之间的交欢,其他男女关系是不能用敦伦这个词的。

并且,关于周公推行婚义七礼,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周公为了让别人更容易理解七礼,与妻子亲自进行示范,到前面六礼容易示范,到了第七礼,就成了问题,总不见得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演示吧。

于是,周公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找来一个葫芦,一切两半,用葫芦来代指夫妻二人,用根绳子拴住两个瓢柄,表示夫妇二体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摆在新房内,象征男俯女仰及子孙繁衍。

从此,周公之礼就流传了下来,成为了男女之事一种代称。

“周公之礼”和“周公解梦”里的周公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分别是谁

这里的周公是一个人,即是辅佐成王,匡扶天下的周武王同母弟周公旦。

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民众思想尚未开化,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无法做出解释,最简单的例如:风,雨,雷,电。会催生出对原始神明的崇拜,在周之前,神权掌握在商朝王族手里,他们用武力征服敢于反抗的民族,用手里的神权控制已经臣服的各个诸侯国。

周反商,不光在军事上,他们也要反商人手中的神权,不要小看了现在看起来无比愚昧的跳大神,活人祭祀,这个就是当时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商人祭祀想象图

所以文王姬昌把自己打造成了能和鬼神对话的半神一样的圣人,他在把政权交给武王姬发的同时把神权传给了周公旦。原因可能是对周作战的工作过于繁重,他不得不把自己控制下的周的政权和神权分离,让武王发掌握政权,周公旦掌握神权。

文王死后,周公旦就变成了周的核心价值观打造者,成为武王发的得力助手。周公旦半人半神的形象也一直传到了现在。

但是周公解梦这本书应该是后人假托周公之名做的。至于周公之礼是西周建立后,在周公的主持下,形成的以礼为根本的统治秩序。不光指男女关系,这只是古人对性羞于启齿的一种委婉说法。

古代男女同房为什么叫-行周公之礼

周初 礼乐崩坏 周公为了规范礼乐 也便于治民 开创了周礼 然后将同房引之为周公之礼成了后世之说

王熙凤与贾琏的两次“周公之礼”,曹雪芹为何写得非常隐晦

贾家在里,为阴,王家在表,为阳。王熙凤即才的化身,才亦为彩,西鸟皮毛美艳。西为肺,肺主皮毛,故西在古文化语境中为鸟方,书中王熙凤的判词讲得已分明。贾琏,从玉从连,(在《红楼梦》文本里,玉即名,金即色,金玉即指名色),名,物色之名。贾琏者,名相连也。才与物的钩连。如其事相有,权与钱物的结合,一定是隐晦的。权谋治国才华即是王熙凤,而政经联系即是贾琏。见相(文字相)非相(见性理),而又是相(事相),即可解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