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开战略核潜艇机密,核武已能覆盖美国,为何还要继续强军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21年,中国海军新型战略核潜艇、055型万吨驱逐舰、075大型两栖攻击舰等大型现代化作战装备密集入列,可以说是中国海军大型主战装备的一个丰收年,同时也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进入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新型战略核潜艇的公开入列,不仅表明在当前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下,中国正在致力于进一步壮大二次核打击的兵力、装备规模,增强核反击威慑力,同时显示了中国对国产海基核反击装备的有效性以及战技水平的高度自信。

中国海军编队

2021年内,中国海军的作战训练密度远超往年,055大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南昌”舰以及“辽宁”舰、“山东”舰航母作战群的表现尤其令人关注。当前中国海军正在按照国家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相结合的战略要求,加紧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体系。不断面世和服役的更大吨位和具有更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水面战舰乃至水下作战平台,无论装备技术水平还是兵力规模的发展势头均充分显示,中国海军已经进入远洋海军时代,并已经跻身于当今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055大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南昌”舰

2021年中国海军装备发展亮点

“长征18号”艇公开入列以及水面作战平台的大型化

展开全文

2021年4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2周年纪念日这天,中国海军在三亚举行了庄严隆重的新型战舰入列命名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为3艘国产新型主战舰艇入列授旗。此次入列的3艘国产新型主战舰艇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征18号”战略核潜艇,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大连”舰,首艘国产大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外界普遍注意到,“长征18号”战略核潜艇入列是中国海军首次为这型国之重器公开举行入列仪式,而此前多艘战略核潜艇的入列时间外界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往往都是从国内新闻传媒公开发表的相关报道中才确定其存在和已经服役。

海军“长征18号”战略核潜艇

对此有分析认为,以往中国之所以对战略核潜艇的建造、服役情况高度保密,一方面是基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奉行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政策,由于战略武器及平台数量与美俄对比悬殊,并且公开承诺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而中国需要保持核反击能力的模糊性以令潜在敌国感到莫测而有所畏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多年来中国在核潜艇技术以及在潜射弹道导弹技术领域与美俄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透明度高了反而降低威慑效果。

应当说,上述分析虽有一定道理却并不尽然,但近年来人们确实看到某核大国由于其常规军力已经无法确保对中国领土主权统一进行武力干涉的胜算,开始明里暗里炫耀其在核武器领域相对于中国的显著优势,实际上是对中国进行新一轮核讹诈。严酷的现实表明,中国较低限度的核作战能力已不足以压制和打消拥有极大核武库优势的战争狂人在某种形势下发动核战争的冲动,所以,尽快壮大中国的战略反击力量,并且采取使其看得见的方式令其头脑有所冷静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战略核潜艇

目前,中国在核潜艇技术尤其是水下隐蔽性方面与世界最先进水平可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就战略核潜艇而言,隐蔽性固然很重要,但当前形势下其实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有效射程、精确性、突防能力和作战威力更重要,当战略核潜艇部署在我军多种兵力装备有效保护下的安全水域进行值班巡逻时,对敌人的威慑仍是巨大并且是实实在在的。

其实到目前为止,外界所有关于中国海军现役战略核潜艇的性能分析均属于猜测。国外媒体防务周刊载文分析,“长征18号”艇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094型战略核潜艇的改进型。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094型战略核潜艇于1996年立项,1999年首艇开工建造,2004年7月建成交付。随后,094型核潜艇进行了极限深潜、水下高速、深海发射战雷等试验与考核,截至2018年已交付服役6艘。

巨浪-2导弹

文章推测094型战略核潜艇艇长135米,宽12.5~13米,水面排水量9000吨,水下排水量11500吨,水下航速26节以上,自持力70天。094型战略核潜艇为目前中国设计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潜艇,其艇体中段弹道导弹发射装置仍为12具,但装备了射程约8600千米的“巨浪”-2型洲际弹道导弹,因此094型战略核潜艇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拥有了实用化的“二次核打击”作战能力。

094的改进型094A在2018年中国海军在南海水域举行的海上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相对于094基本型,094A对指挥塔围壳进行了修形,使围壳上部前后缘的流线型更佳,围壳底部与艇体结合部位采用了填角过渡,使指挥塔围壳与整个艇体结合得更加平滑,同时取消了舷窗。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措施对于降低该艇水下高速航行时指挥塔围壳产生的湍流以及减少潜艇航行阻力和噪声有明显作用,因而会有效提高潜艇静音性能并进而提高潜艇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美国核动力航母

外界观察人士称,近年来通过卫星图像确认,至少已有3艘094A型战略核潜艇在役。而相比先前的094A型在2021年4月入列的“长征18号”艇的艇体中段细节略有变化,分析认为该艇配备了射程超过10000千米的“巨浪-3”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使之即便是部署在中国沿海仍具备覆盖整个北美的威慑范围。因此,“长征18号”战略核潜艇的公开入列,不仅表明在当前的安全形势下,中国正在致力于进一步壮大二次核打击的兵力、装备规模以及在航值班的数量,增强核反击威慑力,同时显示了中国对国产海基核反击装备的有效性以及战技水平的高度自信。

另据海外军事评论称,商业卫星照片显示,中国已经开工建造新一代核潜艇。无论消息是否属实,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海军继续发展自己的潜艇装备以增强自己的国防能力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合理的。

2021年内,“拉萨”舰、“大连”舰等多艘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先后交付服役,同期,排水量仅次于航母的国产075型两栖攻击舰进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的批量服役,显示中国海军水面力量体系构成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水面战斗舰艇的排水量更大,意味着可以配备作用范围更大、更完善的各种探测、警戒、通信设备和覆盖范围更大、数量更多、战技性能更全面的舰载武器系统,因而具有更强的攻防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具有更好的适航性、居住性。

中国战略核潜艇

作为新时期中国海军在质量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的重要标志性装备之一,055型导弹驱逐舰在当今中国海军现代海上作战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主要任务包括:作为航母战斗群的主要护航舰只,从事区域防空和反潜;或作为非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或主力,指挥和实施编队防空、反潜和反舰;为两栖作战提供护航和火力支援等。

在此之前,中国海军052C/D型主战舰艇虽然在系统架构方面已经达到国外同类装备的技术水平,但由于吨位的局限,在舰载武器配备数量和火力的持续性方面与国外海军排水量更大的“盾”舰仍存在明显差距。这一弱点在担负航母护航任务时尤为明显,而为弥补这一弱点,就必须为航母作战群编入成倍的052C/D型驱逐舰才能达到世界海军强国航母编队的水准。

随着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的批量服役,极大地缓解了中国海军在这方面面临的不利局面。055型导弹驱逐舰在武器携载量和隐身设计方面领先于国外最新款“宙斯盾”驱逐舰,它的先进性和综合作战能力已显著超过国外航母作战群的主力巡洋舰。目前,中国海军“辽宁”舰和“山东”舰这2支航母作战群已能各编入2艘万吨级护航战舰,从而大幅增强航母护航编队的防空、反潜、制海以及对陆攻击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

不久的将来,首批8艘055型驱逐舰就将全部入列,实际上是为正在舾装中的国产新一级大型航母进行主力护航舰只的准备。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的批量服役,还能够使中国海军舰艇部队组成多支以055型驱逐舰为核心的强大水面战斗群,指挥和实施编队防空、反潜和反舰作战,以及为两栖作战护航和提供强大火力支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对海洋资源、能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对海洋运输通道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形势要求中国海军必须在装备技术和作战能力上加紧发展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这不仅需要中国海军加快发展以航母平台为标志的舰队航空作战力量,而且需要更多具有更强综合作战能力的非航母水面战斗群,以在必要时担负多种方式的远海护航、远海反封锁作战乃至争夺局部海域制空权、制海权等远海任务。因此,055首舰“南昌”舰自服役以来,不仅曾作为“辽宁”舰航母战斗群的主力护航舰进入太平洋水域进行远航训练,更频繁作为指挥舰率领其他水面战舰远航训练并率队赴日本海参加中俄海上联合军演。

国产075证明了海军造舰实力

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服役同样是中国海军水面作战平台进入大型化时代的重要体现。075型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约4万吨,该舰集海、陆、空作战力量于一身,既可用于实施空、海、地一体化登陆作战,也可作为编队核心,与其他水面战斗舰艇组成制海战斗群,遂行护航、反潜、反舰、保交等制海作战任务,是目前中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现代化两栖战舰。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入列,不仅标志着中国海军两栖登陆作战能力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而且可以作为重要的远海兵力投送机动平台与指挥中心,在保卫海上交通、保护国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