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炒掉李纲助攻金国,赵桓为何宁丢江山也不容不下李纲
发布时间: 2023-07-17

导读 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正值壮年的北宋王朝轰然倒塌,仓促间退出了历史舞台。准确地说,是宋钦宗赵桓在关键时刻,炒掉之前开封城的防御总指挥李纲,直接助攻金国,从而让金人轻松攻破开封城,导致“靖康之耻”的发生,宣告了北宋的灭亡。

那么,如果宋钦宗不炒掉李纲,是否就能避免““靖康之耻”的发生呢?不一定,不过,如果不自毁长城炒掉李纲,肯定是能延长北宋国祚的。因为,在金军第一次攻打开封时,正是李纲组织军民坚城防守,最终击退了金军,而金军第二次攻打开封之所以得手,正是得益于李纲的下课。

李纲

那么,宋钦宗为什么如此痛恨李纲,宁可丢掉江山也容不下他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李纲说起。

进退一身关社稷的李纲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脱脱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曾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公元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在金人第一次南侵时,李纲就洞悉金人要灭亡大宋的狼子野心,于是以"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为由,力主宋钦宗放弃割地议和的幻想,坚决以武力抗金。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整顿京城的禁军、团结城中居民,同仇敌忾保卫开封城,同时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如此内外夹击,则可退金兵。

在宋徽宗、蔡京、童贯等要员人闻风逃往南方,而太宰白时中、李邦彦又不堪重用的情况下,陷入四面楚歌的宋钦宗别无选择,只好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由他全权负责治兵御敌之事。

李纲书生当大将,不辱使命。临危受命的李纲,率领开封城内的军民,迅速部署好防线。而在金军攻城时,李纲更是毫无畏惧,亲自登上城楼督战,开封军民在李纲的鼓舞下,士气大振,重创了攻城的金兵。

金军进攻受阻无法破城,而北宋各路勤王之师却陆续到达开封,此时形势已对孤军深入的金军很不利。金军主帅完颜宗望无计可施,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实际没有割让)后,就顺坡下驴撤军北回,开封保卫战在李纲的带领下取得胜利。

李纲提出在金军撤退时采取“可击则击之”的策略,但遭到宋钦宗的否决,从而错失歼灭金军主力的良机,将金兵纵虎归山,留下了无尽后患。

纲奏请如澶渊故事,遣兵护送,且戒诸将,可击则击之。乃以兵十万分道并进,将士受命,踊跃以行。……宰相咎纲尽遣城下兵追敌,恐仓卒无措,急征诸将还。诸将已追及金人于刑、赵间,遽得还师之命,无不扼腕。比纲力争,复追,而将士解体矣。——《宋史》

开封保卫战胜利后,宋钦宗误判了局势,他认为金人不会再次南侵。于是,他开始迫不及待地向李纲动手了。

宋钦宗强令李纲率援军去解太原之围,但又对李纲做出诸多限制,使李纲虽有统兵之名,但实际无调动军队之权。而李纲提出以“掏心”战术重拳出击金军的合理建议,也被宋钦宗错误地否决了,最终导致救援太原行动失败。随后,李纲被宋钦宗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削职后贬谪至宁江。

未几,以纲专主战议,丧师费财,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宋史》

公元1126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并很快包围了开封。宋钦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幡然悔悟,紧急任命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让他全权负责开封的御敌事宜。

李纲在贬谪宁江的途中接到任命后,便马上率领湖南的勤王军奔赴开封救援。可惜鞭长莫及,刚走到半路,就传来开封城失守的消息,北宋也正式宣告灭亡。

正如脱脱所说,以李纲之贤,如果北宋的统治者不对他横加干涉,那么,靖康之耻的悲剧或可避免。但可惜的是,宋钦宗赵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在大敌当前时,却自废武功成全敌人,这违反常规的作法,是自取灭亡之道。

那么,宋钦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知道其中原因,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宋钦宗赵桓其人。

宋钦宗赵桓:在错误的时间登上皇位 宋钦宗(赵桓、赵亶),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在位一年零两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

公元1125年十月,金军南侵北宋,直逼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得知消息后,当场吓病,无法再理朝政,只好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

赵桓一开始是拒绝当皇帝的,但最终拗不过大臣们的坚持,只好硬着头皮临危即位,开始了他一年零两个月的皇帝生涯。

即位初期,宋钦宗一度表现出非凡的魄力。他果断起用李纲,并毫不犹豫地处理了蔡京、童贯等六个祸国殃民的民贼。宋钦宗这一波操作顿时圈粉无数,开封城内人们奔走相告,交口称赞他的贤能。

可惜宋钦宗的魄力只是昙花一现,他很快就暴露出了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的特点。我们都知道,处理危局需要的是果断、坚毅、具有战略目光的领导者,而宋钦宗明显不是合适的人选。

宋钦宗也许可以成为太平盛世时的守成之君,但他绝对不是能挽狂澜于既倒的治乱之君。所以,宋徽宗在国家面临危局之时,自己遇害难而退,将毫无治国经验的赵桓推上前台,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后来宋钦宗对李纲的处置,则证明了这点。

李纲深得民心:军民曾为李纲逼哭宋钦宗 李纲在开封军民中拥有极高的威信及号召力。在开封保卫战过程中,宋钦宗曾听信主和派之言,一度将李纲罢职,没想到这却惹恼了太学生及开封城内的军民。

太学生陈东虽与李纲素不相识,但李纲临危受命保卫开封的行动令他敬佩,听说李纲被罢职后,他立即上书并到皇宫宣德门外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的官职。

“一进一退,在纲为甚轻,朝廷为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复纲旧职,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陛下不信臣言,请遍问诸国人,必皆曰纲可用,邦彦等可斥也。用舍之际,可不审诸!”——《宋史》

开封军民听到消息后,一呼百应,自发加入请愿队伍,宣德门外一下子集聚了好几万人,群情汹涌,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由于朝廷一再拖延不复,请愿人群在愤怒之下,开始追打官员,并杀伤内侍。

禁卫军将领王宗濋判断形势随时有失控的风险,急忙进宫劝说宋钦宗接受请愿。宋钦宗被逼无奈之下,只好恢复李纲尚书右丞的官职,并令他负责京城防御事务。

宋钦宗在宣布李纲复职时,是流下了泪水的。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皇帝的眼泪!而按照当时的情形,宋钦宗不可能是因为感动而流泪的,因为对他来说,没必要为李纲复职而感动。当然,他也没有为李纲复职而伤心的理由,而唯一能让他流泪的,就是他被迫给李纲复职这件事,所以他流下的是害怕、无奈而又委屈的泪水。

“纲入见,泣拜请死。帝亦泣,”——《宋史》

李纲在军民中的威信及巨大的号召力,让宋钦宗心有余悸。在这次事件中,宋钦宗完全沦为配角,成为了任人操纵的木偶,这让权力欲极强的宋钦宗感觉挫败,同时,这次军民的逼宫行动,也让他感到后怕。此时,宋钦宗已将李纲视为最大的威胁。

李纲调和两宫犯大忌:君臣渐生间隙 金军南侵北宋时,手足无措的宋徽宗紧急摔锅,写下“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 处龙德宫”后,就弃国南逃。而一百个不愿意的太子赵桓(宋钦宗)就此“被”登上皇位。

宋钦宗上位伊始,就给徽宗来了个下马威。他以民意难违为由,将宋徽宗智囊团中的蔡京、童贯等六人或处死或放逐,使宋徽宗成了光杆司令。但是,这也使徽、钦两父子关系,从此开始微妙起来。

宋徽宗从万人之上的权力之巅退居二线后,仍对权力充满眷恋,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于是,他以太上皇的身份频频发号施令,又赐玉带、金鱼及象简给李纲,并说:"卿辅助皇帝、捍守宗社有大功,若能调和父子间,使无疑阻,当遂书青史,垂名万世。"而忠心耿耿的李纲被此话所感动,此后他一心想促和徽、钦两父子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两宫纠纷中。

自古以来,介入皇室事务都是大忌。而李纲曾是宋徽宗的旧臣,又是现任保卫京城的军事统帅,手握兵权,顾位敏感。这就让刚继位不久,自感根基不稳的宋钦宗,对李纲的态度心生疑虑,从此君臣之间就渐生间隙了。

李纲功高震主:北宋不能容忍大臣专权现象出现 开封军民在李纲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最终打败金军,取得开封保卫战的胜利。而李纲也凭借在此次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使其个人声望达到巅峰,这不仅让宋钦宗感觉如芒在背,更是让以李邦彦、耿南仲为首的主和派人士又忌又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李纲对宋钦宗、耿南仲等人的心思毫无察觉。他仍心系边防,未雨绸缪着调兵进行秋防,而宋钦宗在主和派人士的怂恿下,开始出手了。

李纲奏请补充二名副尉,但宋钦宗却以“大臣专权,浸不可长”为由否决。在北宋,“大臣专权”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当年赵匡胤实施“杯酒释兵权”的目的,就是要削了“专权”的大臣们兵权。现在,宋钦宗又抛出了“大臣专权”这一说法,摆明了他是要动手削李纲的兵权了。

果然,金军在二月份刚撤走,宋钦宗在五月份就开始向李纲动刀。他强令李纲统率兵马去解太原之围,但又不给他节制军队的权力,也就是说,李纲虽有统兵之名,但实际无调动军队之权。

李纲无奈之下只好辞职,但宋钦宗仍不甘罢休,他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为罪名,将李纲赶出京城,贬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