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图片(浙江老家,清明扫墓祭祖,一般上溯三代,曾祖父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那里呢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浙江老家,清明扫墓祭祖,一般上溯三代,曾祖父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那里呢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这种习俗在全国范围内可能都是一样的;但是,扫墓祭祖的方式和讲究,却会因各地不同的风俗而产生不同。

我是农村人,在我们这里,能去扫墓祭祖的日子,可以在清明节的前后三天,一共有七天的时间;而且,在每一个家庭中,只能去扫男方这头已经逝去亲人的坟墓,女方那头的是不能去扫的,因为舅子们不允许,据说会把娘家的好风水扫到女婿家中去。……

每到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只要男方这边已经逝去的亲人,还有坟堆的存在,不管是新坟还是老坟,就都要去扫的;只是因为时代的变迁,每个家庭最多只能找出上溯三代的坟堆完好的存在了。其余的就只能到现在时兴的当地祠堂中完成对祖先的祭拜了。

因为,在社会中,能去扫墓祭祖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参加;当每一届的中老年人也老去后,那些土葬在荒山野岭中的许多坟墓,就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清到底是谁家的祖先了,也很难找得到了!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清明节你会回家给离世的父母或亲人扫墓吗为什么

清明节即将到来,给父母及亲人扫墓早已开始了。届时,我也当然会去墓地祭拜已故的父母和亲人的。

清明,气清景明。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中华民族把它作为祭祖之日,慎终追远,缅怀先贤,迎接一年农耕的开始。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所以,这是一种心灵的纪念,重在意义,形式只是一种表达,应摒弃旧的烧纸传统,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保护山林。

清明扫墓是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也是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及对国家的认同,因此其意义绵长而重大。

我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六人,历尽艰辛,每每想起,泪盈眼眶,清明正是寄托这种哀思的节日,坟头前,我们庄重鞠躬,感谢父母,愿他们在天堂安祥。

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要叫上自己的下一代,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来源,明白先人的辛劳和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传承传统,传承文化,传承家国情怀,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清流!

清明祭祖,农村人习惯上坟添土,什么时间、何方取土添坟最好

清明祭租,入乡随俗,我们这里竖碑添土找一百五,今年清明是农历二月二十三日,一百五的日子就是二月二十一日,实在是没空可以在清明前三日后三日都好,何方取土,就地取土方便就好,心到神知。顺便说一下节气俗语:春到清明六十日,清到夏至七十七,要问明年何时逢,来年本节加十一,下一年清明是三月初四日。

农村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啥意思

两日较忙。看到此题,略简叙述。

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指的是祭祀时间和添坟时间。

首先说明一点:清明节添坟和上坟(祭祀)只可提前,不可推后。过了清明这一日,就没必要再去上坟了。若是忙,或是不在家,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再去上坟已失去了礼节性的孝道祭祀意义了。

民间古今有一俗语:早清明,晚十来一(农历十月初一)。说的就是这个理(礼)。十来一,可不着急,过个三五天上坟祭祀照样算数。但清明节当日已过,再去上坟祭祀已不算数,也没有阴节价值了。

前三后四指的是祭祀。民间规矩是家人(晚辈)先添坟,过后再上坟。这都是按过去的田野之中的土老坟说的,象现在的公墓则又一种说头。

祭祀烧纸就在节前的三四天。寒食节前算三天,清明节前算四天,这为正规祭祀日,就那三四天。这是古代之规,当然现在也没那么认真了。

左五右六,指的是添坟(上土)时间。一般为春分日过后的后一周时间,左右就是那五六天。左右也为正常之用。也就是正常清明节添坟就在那五六天当中,这是规矩。它犹如民间修房子一样,得有几天的时间。为了不影响祭祀日,所以只能提前,不可推后。当然现代人也大多用于春分日一过,就有添坟的了。但若修于(添坟)春分之前和清明之后,是概不允许的,也是不算数的。但是你要随意找时间,那别人也是管不着的。

哪一首诗词,最能契合清明扫墓的心境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踏青节)(祭祖节)节期属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公历一般在4~5日之间,是人们祭奠,踏青的日子。谨以下面这首原创诗表达清明时节的祭祀之心境。

若兰清韵.(原创)

《清明祭诗》

清明追思泪潸然,

寂寂青山故土寒。

风卷鸢花飞絮漫,

雨歇霓彩绕山峦。

行人欲断离愁绪,

浊酒轻烟祭泪催。

撩乱春风拂梦去,

年年祭诗暮春吟。

(图片来源网络.鸣谢原图作者)

为什么有的地方清明节头一天不能上坟

笔者是湖北孝感人,我们这里也是遵循清明节头一天不上坟的习俗。笔者重视传统文化,认为入乡随俗是对传统文化最大的尊重,回答这个问题正值清明时节来临之际,个人觉得非常有意义。

严格来讲清明节的前一天是有一个特别称谓的,叫做“寒食节”。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传统节日通常都对应着一个凄美的传说,寒食节当然也是如此。历史上关于寒食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在全国范围上认同度比较高的就是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这种大忠大孝,荡气回肠的故事有必要在此再次描述一下。

春秋时期,为避战乱,晋国公子重耳长期流亡在外,其间辅佐大臣介子推相伴左右,甚至在公子重耳饥寒交迫、命悬一线之际,忍痛割下大腿上的肉挽救公子重耳的性命,最终成就了公子重耳的春秋霸业,史称“晋文公”,待到功成名就、封功进爵之时,介子推却不恋权贵虚荣,只身负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久寻无果,只得放火烧山,迫使介子推现身,不料介子推心意已决,终火烧而死,与老母双死在一棵柳树下面。此时晋文公追悔莫及,更念忠孝之志,为寄哀思,下令此日为寒食节,禁烟禁火,遍插柳枝。

以上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习俗穿越千年,延续至今实属不易,现在的我们更应该秉承传统,不忘先人之志。清明上坟重在追思故人,感恩先祖,必然要焚香烧纸以寄哀思,这与寒食节禁烟禁火的习俗是不符合的,所以上坟祭祖的活动最后不要安排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也就是俗称的“寒食节”进行。

另外,文明祭祖,谨防山火。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点赞关注。 笔者头条号,八字命理工作室。

清明下午可以上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