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朝鲜人在云南一所学校学习,随后成为朝鲜和韩国最高军事长官?崔庸健的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两个朝鲜人在云南一所学校学习,随后成为朝鲜和韩国最高军事长官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  

  许多朝鲜人不甘日本人的统治压迫来到中国,在中国积极开展独立复国运动。一些人在上海成立了流亡政府,一些人在东北组织独立军,一些人参加了中国革命,一些朝鲜青年跑到了日本势力无法到达的云南,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他们共同的政治理想就是抗日救亡,谋求朝鲜国家解放民族独立。

  两个同年出生的朝鲜青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了昆明。

  李范奭,朝鲜李氏王朝的后裔,世宗大王的嫡五男光平大君17代孙。

  1907年,伊藤博文下令将大韩帝国军解散。一天,日军突然造访搜查李范奭的家,李范奭家的仆人丁太圭被杀,引发他的复仇心理和仇日思想。15岁的他,追随韩国独立运动著名人士吕运亨来到中国,1916年化名李国根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

  《李范奭将军回忆录》是这样描述他的入学经过,“孙文先生介绍我入云南军官学校,用假名‘李国根’注册,年龄又不够,虚报了2岁才入了学。”

  韩国革命巨子申奎植,与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关系密切,申奎植与孙中山商议派一些朝鲜青年到云南讲武堂学习。“孙文先生与云南的督军唐继尧将军联系,让韩国的学生到云南学习军事。”

  为了顺利完成中国的学业,“找了一个姓杜的老师,我努力学习,所以中文提高得非常快,简单的对话也没有问题了。”

  经过三年刻苦学习,李范奭以十二期骑兵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19年,朝鲜爆发了“三一运动”,李范奭立即赶到上海投奔韩国流亡政府,希望能为国家民族尽力。后来他被安排到东北,在奉天省新兴武官学校任教官,负责培训独立军。

  当时东北聚集了很多朝鲜过来的流亡青年,朝鲜独立运动组织在东北组建了独立军、义勇军等武装,准备俟机光复朝鲜。

  同李范奭一样,崔庸健也是1900年生人,他出生在平安北道龙川郡一个贫农家里,青年时代由于积极参加反日爱国运动,曾被日本军警逮捕。出狱后他来到中国,听说云南有一所讲武堂可以接受外籍学员,便决定动身前往。云南在中国西南边陲,政治相对宽松,日本人也追不到那里去,对于像崔庸健这样的朝鲜流亡学生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经过长途跋涉,崔庸健于1923年进入了云南讲武堂,开始了两年的军校生涯,与朱德、叶剑英、龙云、卢汉等人成为校友。

  在这里,崔庸健不光学习军事知识,也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到共产主义不光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朝鲜。

  毕业后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随黄埔师生参加北伐,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受中共派遣到东北工作,在朝鲜族聚居区开展农民运动,创建党的基层组织,积蓄革命力量。“九一八”事变后,崔庸健响应党的号召,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把一个仅有6个人1把枪的特务队发展成后来赫赫有名的抗联第7军,相继担任过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参谋长、第7军军长、第2路军总参谋长,成为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

  由于日本关东军的残酷扫荡,东北抗日联军遭到了惨重损失,残余的部队被整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是著名的周保中,崔庸健则担任旅参谋长。

  值得一提的是,教导旅的第一营营长名叫金日成。

  因崔庸健巨大的声望和在军界的成就,被任命为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并担任朝鲜民族保卫相,也就是国防部长。

  他娶了一个中国东北姑娘,朝鲜战争期间,与志愿军将领的交流从不使用翻译,全部是用东北话沟通。

  1953年,崔庸健被授予朝鲜共和国次帅军衔,仅次于金日成,是朝鲜第二号人物。 

  说回李范奭,他在回忆录中说:“云南陆军讲武堂实行的可以说是一种“军国主义’的教育,也叫’逆行教 育’。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非人道主义’的野 蛮教育。”

  他回忆了这样一件事:“我们的学校十分重视对军人的人格、自尊 心、名誉、信誉的教育,学员有时想买吃 的都不敢去买。有个星期日,我到饼屋买了点饼干,吃剩的一点我就把它放在靴筒 里,进学校大门时被卫队长检查出来。队长姓梁,个子不高却很威严,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学生们都怕他,撞在他手上我有点担心。 当天晚饭时,梁队长把三个凳子摞起来,让我站在上面以立正的姿势把没收的饼干全吃掉,一个渣也 不许掉。 没办法,我一口一口吃,窘得全身 是汗。 ”处在这种严酷的学习环境中,李范奭感叹:“训练没几天,你就会变成另一个人“,“想回去的心都有“。
  云南讲武堂训练非常严格,当时有的学员因承受不了这种残酷训练而自杀。学员们每次训练完,一蹲下去就很难站起来。所以在讲武堂厕所里茅坑的前面打一根木桩,学生上厕所时用手拉着那根木桩防止跌倒。“拉屎搬桩”成了成了云南讲武堂的一个成语。

  严酷的军事训练以及随后长期的实战锻炼,李范奭受益匪浅。1941年,大韩临时政府决定不再依赖中国政府,而独自组建光复军,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在重庆成立,李范奭任韩国光复军参谋长。1942年,朝鲜义勇军与光复军合并后,改任韩国光复军副参谋长,兼任第二支队支队司令,到西安赴任。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后,任韩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兼国防部长。

  可是,8月份在朝鲜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和9月份在朝鲜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遇了,两位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校友,率领着各自的军队相杀了。

  1951年1月4日,志愿军攻克汉城。汉城失守之后,李范奭决心自杀,但由于年幼的儿子而放弃,国防部长官被解职,被派往任中国台湾政权大使。1963年,朴正熙政府为表彰李范奭的功劳授予其建国勋章总统章,被任命为国土统一院最高咨询委员兼常任顾问。

崔庸健的介绍

崔庸健(朝鲜文:최용건,1900年6月21日—1976年9月19日) ,又名崔秋海、崔石泉等。金日成时期的朝鲜第二号人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二个元帅。

朝鲜第一任国防部长叫什么名字

1948年2月,朝鲜人民委员会设立“民族保卫局”,以金策为局长,负责朝鲜人民军的前身“人民保安队”的建设。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设立民族保卫省,作为朝鲜内阁下属的军事机关,负责朝鲜人民军事务,首任民族保卫相为崔庸健。此后一直到1972年,从国家机构层面来说,民族保卫省一直是朝鲜的最高军事机关,相当于国防部

 

1972年,朝鲜设立中央人民委员会作为朝鲜最高权力机关,其下设立中央国防委员会(朝鲜国防委员会的前身)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取代了原来民族保卫省的位置。而民族保卫省则改名为人民武装力量部,从属于朝鲜政务院(即原来的朝鲜内阁)。首任部长为崔贤。

四野崔庸健司令的儿子叫什么

崔庸健朝鲜人。1900年~1976年。
1919年投身反日运动,后到中国云南讲武堂学习。之后在黄埔军校当教官。参加过北伐战争,参加过广州起义。日本投降后回朝鲜。任朝鲜人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关于他的子女介绍,找不到相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