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为什么一分为三,春秋晋国最后1个皇帝,晋国六卿?晋国六卿,为何最后分晋的是最弱的韩、魏、赵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晋国为什么一分为三,春秋晋国最后1个皇帝,晋国六卿

赵、魏、韩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就是晋国的新兴势力代表是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家,称“六卿”,又称“六将军”。
春秋中叶,晋国的大权逐渐成为一些新崛起的异姓贵族所掌握,而旧贵族势力日弱,仅有栾氏、羊舍氏和祁氏几家。
公元前572年,晋厉公被栾氏所杀,拥立晋悼公。
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晋国以范氏为首的新兴势力联合起来,打败栾氏,又镇压了祁氏、羊舌氏的叛乱,一部分旧贵族成为奴隶和平民。
从此,“六卿”登上政治舞台。晋国六卿进行了封建性的政治改革,各自废除井田制,实行了封建的田亩制和地税制。
此后,“六卿”内部展开了激烈斗争,范氏和中行氏联合和齐国、郑国,攻伐赵氏。
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赵简子赵鞅在阳虎的建议下,发布奖励军功、鼓励工农商参战、解放奴隶的法令,由此,得到了民心,提高了士气。又有蒯聩来救援,晋国大败齐军、郑军,俘虏了郑国统帅温大夫赵罗,缴获齐国粮食千车,取得了巨大胜利。
通过这种方式,发展了封建关系,争取了支持者,打败了范氏和中行氏。智、赵、韩、魏四家共同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地盘,而智氏势力最强,智伯掌握了晋国的国政,智伯一心想振兴晋国,就让另外三家各献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给公家,智伯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
韩康子和魏桓子都不敢违抗,只有赵襄子不答应,智伯回报晋出公,晋出公命令智伯和韩康子和魏桓子攻打赵襄子,在晋阳城把赵襄子包围。
赵襄子派大臣张孟谈去找韩康子和魏桓子行使离间计。韩、魏两家本来就对智伯有戒心,怕他灭了赵家之后,贪得无厌,自己将来也难免落得和赵家一样的下场。于是,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对付智伯。他们杀死了智伯,瓜分了智伯的地盘。这是发生在公元前453年的事。
公元前452年,晋出公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韩、赵、魏三家,韩、赵、魏三家联手攻打晋出公,晋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为晋哀公。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这样,晋国就剩下韩、赵、魏三家,各自独立。这件事史称“三家分晋”,韩、赵、魏被称为“三晋”。
晋哀公虽然还保留着国君的名位,但是只能靠三晋留给他的两座小城维持生活,没什么权力,处处看三晋的脸色行事,如同一个摆设。从此,奴隶制的晋国转化为封建制的韩、赵、魏三国。

晋国六卿,为何最后分晋的是最弱的韩、魏、赵呢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春秋战国的分界点就是这里的三家分晋,而晋国在春秋也是一方大国,它的内部是有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其中的范,中行的实力最为强大,可是最后成功瓜分了晋国的却是实力较为弱小的韩,赵,魏。

在公元前509年,范鞅继位,范鞅虽然算得上是一位有才的领导,但是却非常的贪恋。因为他现在是晋国的国君,所以他利用职务之变四处敛财,可以说此时整个晋国都成为了范鞅,为范家敛财的工具。

在前506年的时候,楚国侮辱蔡昭侯,在得到了蔡昭侯的求助诸侯范鞅就准备去帮助蔡昭侯,但是可是在会盟之时和范家关系很好的中行寅向蔡昭侯索贿,并且范鞅偏袒了中行寅,也就让晋国的名声变得非常的差。

之后公元前497年,赵氏内部发生了内讧,范式乘机联合中行氏攻打赵家,赵家也是不能抵挡,一直逃到了晋阳。同时,韩氏,智氏,魏氏以此为借口讨伐范氏,中行氏,并且将范氏,中行氏逼迫到了朝歌。在第二年赵家也是带着军队攻打朝歌。

打不过赵家的范氏,中行氏没有办法,只能向齐国求救,齐国也是叫上了鲁国和宋国一起攻打整个晋国。而赵家的赵鞅却在晋国的内部得到了民心,深受百姓的支持,最后也是获得了胜利。并且之后也是一举将范氏,中行氏灭掉了。

之后晋国就只剩下韩赵魏和智氏,之后智氏联合韩,魏一起攻打赵氏,就在即将将赵氏灭掉的时候,赵氏成功的让韩,魏反水,最后三家联合一切灭掉了智氏,并且三家也决定了不再像之前一样轮番执政,而是将整个晋国直接瓜分了。

春秋时代,晋国后期把持实权的六卿是哪六家

春秋末年,晋国国君大权旁落。国家大权掌握到了六家大夫手里。这六家分别是韩氏、魏氏、赵氏、范氏、智氏、中行氏,史称“六卿”。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只剩下韩、魏、赵、智四家。其中智氏的实力最强大。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赵襄子因为取代了伯鲁的太子地位,于心不安,立伯鲁之孙赵浣为继承人。但襄子死后,其弟桓子驱逐赵浣而自立为君。赵桓子一年后去世,赵氏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是为魏文侯。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是为韩景侯。前403年,由周威烈王册命,与晋侯并列。此即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晋国设立了“六卿”,为何最后只有“三卿”瓜分晋国

晋国的始祖源自周成王弟唐叔虞,而晋国的分崩离析跟赵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晋景公的时候,赵氏经过下宫之难,全族被诛杀殆尽,但是,在“赵氏孤儿”赵武的经营下,重新得以崛起,传到赵鞅这一代,更是枝叶繁衍,家族鼎盛,并与智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成为了晋国的六大势力。

后来,六卿之间斗争激烈,其中中行氏与范氏结亲,两家关系亲密。因政治分歧,赵午被赵简子杀死,而赵午是中行氏的外甥,故而引起中行氏联合范氏攻打赵氏,结果被魏氏、韩氏夹攻,败逃朝歌,中行氏、范氏灭亡。此时,晋国权臣只剩下了智氏、魏氏、赵氏和韩氏四家,其中智氏势力最为强大。

智瑶执政后,命令其他三大家族献地给晋国国君,被赵氏拒绝,智瑶乃率领魏氏、韩氏共同攻打赵氏。赵氏寡不敌众,退守大本营晋阳,智氏等三族联军围攻两年未能攻克。后智瑶引汾水水灌晋阳城,晋阳城朝不保夕。

赵氏首领给魏氏和韩氏写了密信,以联手“打败智氏,瓜分晋国”为诱饵,策反魏氏与韩氏。魏氏和韩氏起初就是因害怕智氏势大而屈从攻赵,现在机会难得,他们便决定与其等着唇亡齿寒,不如联赵攻智。于是,魏、韩两家将守卫堤坝的智氏兵马消灭,并将堤坝改道,引向智氏军营。智氏在魏、赵、韩三家的内外夹攻下覆灭,借兵攻伐魏氏等三卿的晋出公也被三家联军杀败,三家得到了智氏和晋国的土地与臣民,也就瓜分晋国。

后来,赵、韩、魏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无奈,正式册封韩、赵、魏三氏为诸侯,从而拉开了战国七雄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