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是用哪几种主要颜色施以彩绘(明清江西景德镇窑的彩绘瓷分为哪几种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明清江西景德镇窑的彩绘瓷分为哪几种

有釉下彩、釉上彩多种类型。青花早期用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为原料。特点是呈色浓艳,烧制中,色与釉渗和产生自然斑点,格调深沉雅静。如永乐青花压手杯(故宫藏品),坦口圈足,上展下收,造形端庄,釉色甜润。在腹部画缠枝莲,纹样饱满秀丽,口沿和足上画两道花边,工致严谨。另有宣德青花折沿盘。绘后用“吹釉法”施釉,釉色匀净透明。里外都有纹样,盘心弦纹“开光”画“折枝枇杷绶带”,形象洗练生动,双弦外以朵花环绕,沿边绘缠枝牡丹。”造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堪称“瓷、色、画三绝”。宣德青花海水双龙瓷扁瓶以“苏泥勃青”为颜料,色泽深艳,腹部饰满海水纹,颈部饰卷草纹,缠枝莲纹各一道,是明代青花中的代表作品。

中期改用江西“平等青”,显色清淡光润雅致。后期用云南“回青”,发色蓝中泛紫,浓艳幽菁。晚期用浙江“土青”,蓝中泛灰,不及以前。

釉里红明初发展成熟。如宣德“釉里红高足碗”(上海博物馆藏),坦口收腹细腰展足,造型秀丽。釉色白中泛绿。外壁用釉里红抹出三条鱼形,浓重沉静如游水中,洁净雅致。

釉上红彩明初成功。有洪武“红彩龙纹盘”(南京故宫出土),用线描手法满绘云龙纹。“盘壁表里各画五爪红龙两条及云彩两朵•灯光透映两边花纹叠合为一。”两面彩绘又称“夹彩”。

填彩在胎上用钴料双勾轮廓,廓内填入色料而成,如宣德“青花红彩海兽高足杯”(上海博物馆藏),青花画波涛,釉上红彩画海兽。

斗彩釉下青花画纹样一部分,再釉上加以彩绘凑其全体,上下逗合构成,又称“逗彩”。成化年间创始。釉上多为平涂,有点彩、覆彩、染彩、加彩等手法。只加在所画人物外衣上,称为“一件衣”。如“成化斗彩人物杯”(故宫藏品),敛口收足造型饱满小巧。画柳岸文人童子,釉上覆涂红绿彩,是“成窑一件衣”的典型。彩色增加称“五彩”,一个纹样从里转外谓“过枝花”。

五彩纯粹釉上彩绘、颜料有红、绿、黄、赭、蓝。以红、绿、黄为主,多彩绘制,色调浓艳强烈喜庆,嘉靖万历年间突出。如万历“五彩镂空云风纹瓶”,立沿细颈兽耳大圈足。口沿与腹部镂雕。通体加五彩勾绘。还有“五彩人物洗”,内外皆施彩绘,也是代表作。

素三彩以黄、绿、紫为主,格调清雅,适用于祭礼和宗教。弘治、正德年间已经盛行。

“流霞盏”万历年间、壶隐道人吴为特制薄胎,“卵幕杯”和绚丽的“流霞盏”别具精巧。

素三彩是指什么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素三彩”中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又称“素烧胎”)烧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出于以上原因,该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经常使用。另一种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

传统彩瓷“素三彩”之所以称“素”是因为不用哪种颜色

称素是因为不用红色。

素三彩是在涩胎上以彩釉填绘早已刻划好的纹样,再经低温烧成。与唐三彩、宋三彩制作工艺相似,惟涩胎成瓷。

素三彩釉色除黄、绿、紫外,尚有黑、白。因不用红色,故称素三彩。素三彩始于明代,正德时已极为精致,清代康熙年间最为盛行。

扩展资料:

明代景德镇烧制的素三彩瓷始见于成化时期,以正德时期的素三彩器最负盛名。其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的瓷坯上刻划出图案花纹,不施釉,高温烧成素瓷,再满施某种色釉。

然后剔出图案部分,填以所需各种色彩(或在素坯上分别用各种色彩涂施于各相应部位),以低温第二次烧成。

嘉靖以后,也有素三彩烧造,但更多的是釉上红、绿、黄三彩和青花五彩,还有多种色地套叠的彩器,十分好看。

康熙时素三彩较为盛行,它是在明代中期三彩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有所创新,在色彩上除多见的黄、绿、紫外,更增加了釉上蓝色,工艺上也更加多样化。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