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懂网管网治网人才,服务四川数字经济
发布时间: 2023-07-11

聚焦网信人才培养 专家大咖齐聚共议

“培养懂网管网治网人才,服务四川数字经济”

在2月25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届四川网信人才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的领导及专家教授,围绕网信人才培养主题,结合所在领域的实践探索,分享了相关经验并建言献策。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

网信人才培养需四大素养支撑

“四川省互联网学院成立是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助力数字化教育的新形态。”汪明义谈道,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加速发展,社会和企业更需要具有创意、技术整合和国际视野持续学习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四川省互联网学院要培养怎样的人?汪明义认为,四川师大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师范大学,从“品质、能力、素养”三维度,确立“三心四能五结合”人才培养总目标。具体到四川省互联网学院,汪明义提出了四大素养要求,即:扎实的学科交叉素养,深厚的网络信息素养,优良的社会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这四大素养支撑着学院的人才培养。

对于四川省互联网学院的发展前景,汪明义提出了自己的展望。“未来,学院能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网络领域一些疑难杂症,教师队伍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学院能否为社会输送人才,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能否产生社会引领作用;能否为社会贡献思想和智慧,真正对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汪明义认为这些都是社会各界衡量学院实力的标准,他希望学院在学科、专业、平台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汪明义指出,多方共建四川省互联网学院,是创新互联网应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互联网应用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加强高端紧缺互联网应用人才培养,推动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他希望将四川省互联网学院建设成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中有重要影响,在全球有一定知名度的新型特色学院。

四川省互联网学院执行院长李晓宁:培养懂网管网治网人才注重学科复合交叉

“培养懂网管网治网人才,服务四川数字经济。”

这是四川省互联网学院成立之初对人才培养定位的阐释。据四川省互联网学院执行院长李晓宁教授介绍,四川省互联网学院聚政、校、企三方力量,将打造为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服务、学生创业和继续教育的多功能基地,打造为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平台。毕业后,学生将在新媒体行业、网络综合治理领域、网络安全行业、信息产业等领域有所建树。

“复合、交叉”,四川省互联网学院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开发一系列学科交叉复合课程的必要性。根据课程的特性,嵌入各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类别。其中,知识体系包含法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我们将根据教学对象修订课程内容,开发课程的特色版本。”李晓宁谈道,下一步将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型课程开发,着力课程的化学型重组和重构。组织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细化、编制专业知识和能力图谱,进一步精化重构学院各专业课程体系。

展开全文

“学科交叉融合深度,决定毕业生是否能够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的初衷。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力度,决定了毕业生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李晓宁说,四川省互联网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将会注重学科复合交叉,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省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李秀生:

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潮流,数字技术深刻改变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在数字技术引擎的驱动下,正加快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为更多群众带来普惠服务。

四川省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李秀生谈到了数字经济时代加强网络金融人才培养的认识。当数字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时,李秀生建议学生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首先学好基础知识,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对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保持一种敏感和钻研的深度。

李秀生以所在单位为例,“即使是一流高校毕业的学子,工作中的表现未必优异,建议在校学生多锻炼动手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新网银行看重学生身上哪些素质?李秀生表示,金融行业是一个应用型行业,一个项目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学生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换位思考,这是我们期望看到的表现。”

“技术不分善恶,但技术的应用场景有两面性。”李秀生希望同学们习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让技术体现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何方迪周丽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