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生”东方朔,多次惹毛暴虐的汉武帝,他是怎么活下来
发布时间: 2023-07-17

西汉孝武帝时期,有个叫东方朔的近臣,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辞赋,为人机警诙谐多智。

东方朔权位不高,但对汉武帝刘彻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他在皇帝的身边,一有机会就劝谏,多次惹毛暴虐的汉武帝。

换了别人早已身首异处了,可是东方朔却得以善终,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矛盾的汉武帝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是一位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皇帝,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一方面,他不愧为雄才伟略的皇帝,在位期间汉朝的版图得到空前扩张,卫青、霍去病异域扬威;

另一面,汉武帝征匈奴几近于穷兵黩武,他性格暴虐,尤其是晚年昏聩,在位期间十几位丞相少有活着离任的。

汉武帝刘彻差点葬送了汉朝的基业,后来他被迫写下了轮胎罪己诏。

他刚登基的时候,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国家的实力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恢复和发展。

年轻的汉武帝刘彻,心心念念想要报当年高祖刘邦“白登之围”被匈奴羞辱的大仇。

可是,不等他报仇,当年羞辱刘邦的匈奴单于之孙,军臣单于又欺负到了他的头上。

血气方刚的少年天子刘彻,坚决不肯低头,他拒绝执行此前的和亲政策。

可是,当时真正能做主的并不是他,兵符握在长乐宫的皇祖母窦太后手里。

窦太后可是支持和亲的,老人家认为汉王朝之所以能够获得几十年和平稳定的局势,发展民生,都是依赖于和亲政策的有效执行。

一切的委屈和不满,少年天子都只能忍着。

他终于明白,并不是穿上皇袍就是真正的皇帝。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仙逝,刘彻才终于把大汉朝的权柄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可是,他性格里的多疑、暴虐、喜怒无常,在多年的隐忍之后也愈发严重。

方士与仙酒受秦始皇迷恋“长生术”的影响,秦汉时期方士盛行。

汉武帝刘彻同样喜欢研究方术,虽然没有如传说中秦始皇一样派徐福率领大队人马大规模出海寻找仙岛。

但为了长生不老,刘彻同样对方士十分推崇与信赖,干下了无数的荒唐事。

比如众所周知的方士李少君,把堂堂的汉武帝刘彻骗得晕头转向。直到李少君死了,刘彻依然认为他不过是肉与灵分离,去了仙境。

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

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有了李少君的例子在,无数的方士闻声而动,涌进了长安城里,求见皇帝陛下进献宝物。

张居正在他的《权谋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方士不知道从哪弄来一坛子“仙酒”,吹嘘说喝了之后就可以实现“万岁!万岁!万万岁!”

笃信“长生术”的汉武帝对此深信不疑,命人珍而重之地窖藏起来,准备等到合适的机会隆重地饮用。

可是没想到,汉武帝还没来得及享用“仙酒”,这种好事居然被东方朔这家伙给抢了先。

这简直是大逆不道,欺君罔上!

汉武帝得知后果然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将东方朔抓起来,斩首示众。

东方朔果然不愧是“狂生”,死到临头他不但不伤心难过,也不喊冤求饶,却仰天大笑。

汉武帝刘彻被他笑得有点发慌,他知道照以往东方朔的秉性,这事肯定没那么简单。

于是,刘彻厉声喝问:“大胆,你死到临头了,还笑什么?”

东方朔依旧言笑自若,仰着头道:

“这可是方士刚刚送来的‘仙酒’,喝了之后能够长生不死的。一大坛子,我都已经全都喝完了,你能杀得死我吗?

如果刽子手这一刀下去,我还是死了,那这酒还称得上‘不死的仙酒’吗?

如果就这么死了,也是我活该,偏信了方士的鬼话。

但皇上为了这‘假仙酒’把我杀了,怕不是也要让天下人耻笑吧?”

汉武帝这时也觉得杀了东方朔很可惜,朝堂上难得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活宝”。

而且听了刚才东方朔那一番话,他内心也开始怀疑方士献上来的是“假仙酒”。

如果这样杀了东方朔,恐怕真的会引来天下人的耻笑,有辱自己的一世英名,于是又一次赦免了东方朔。

东方朔的智慧除了上面张居正《权谋书》中所记载的“假仙酒”,东方朔劝谏汉武帝刘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在修上林苑之事上,东方朔谏武帝戒奢恤民;

在昭平君杀人之事上,东方朔谏武帝公正执法;

在主人翁事件上,东方朔谏武帝矫枉风化。

东方朔之所以多次惹毛暴虐的汉武帝,还能得以善终,就在于在劝谏的时候非常讲究方式方法。

比如本文所列举的“仙酒”事件中,东方朔玩的是他的老花样:讽谏。

也就是《权谋书》所说的:“讽之喻之,以示其缪。”

用讽谏或暗喻的方式,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谬误。

东方朔一开始就知道汉武帝被方士骗了,但他没有如其他大臣一般直接说:

“皇上,你知道你被骗了吗?方士献上来的是假仙酒啊!”

如果这么说,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就算不当场把他砍了,事后也一定怀恨在心,随便找个由头让张汤那帮酷吏给他办了。

东方朔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以身试“仙酒”,看似是欺君,但到了最后汉武帝自然明白东方朔是在牺牲自己来保护他这个皇帝。

不但饶了东方朔,还对他心存感激。

这就是说话的智慧,劝谏的智慧。

东方朔虽然终其一生官职不高,在政治上堪称毫无建树,但他对大汉朝廷和百姓是有功的。

只不过他与其他大臣有些不一样,他一不求官,二不求名,只图让自己过得舒服。

劝谏皇帝的同时,又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把控保护了自己。

这才是官场上真正的聪明人,毕竟“高处不胜寒”。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身居高位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连百官之首的丞相都成了高危职业,何况其他的大臣呢?

能够像东方朔这样获得自在的实在是没有几个人。

时移世易,东方朔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超过了2000多年,但人性的本质并没有多少变化,权谋在处世哲学中的作用依旧十分重要。

权谋之术几千年来无所不在,只是有名气的大人物对此讳莫如深、闭口不谈,从不轻易示人。

这个世界,就是懂的人驾驭不懂的人。你不懂人性与权谋,就只能被别人利用。

无论是混迹官场还是职场,我们都需要学习东方朔这样的权谋之术。

你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你可以善良,但必须略带锋芒。

上面多次提到的《权谋书》就是学习权谋洞察人性非常好的一部教材,它的作者是一代名相张居正。

张居正几乎以一己之力实现了明朝的中兴,他靠着满腹权谋与智慧,从襄阳一个不起眼的军户家庭中脱颖而出,游走于奸相严嵩父子、徐阶、高拱这样的政治老手之间,一路青云直上,最终成为大明首辅,独掌朝政长达十年之久,直到他死去。

张居正的官场权谋,与处世绝学汇集在了他的著作《权谋书》之中,并且有详细的注释和案例,读起来通俗易懂,易于实践。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