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为什么不能信口开河?为什么中文的诡辩在逻辑形式上比起英文来不容易察觉是因为语言的问题,还是因为教育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做人为什么不能信口开河

做人肯定不能信口开河,信口开河是自己失去人脉,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信口开河的人不负责任,不守信,是个不可靠的人,有些事情不能乱讲,而不加思索地说出来,又无法兑现,众人就感觉到被欺骗了,这样就不能负责了,更不能守信,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所以做人不能信口开河。

为什么中文的诡辩在逻辑形式上比起英文来不容易察觉是因为语言的问题,还是因为教育的问题呢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这一点我是支持你的。语言的确会影响到逻辑的使用,汉语诡辩的确不容易察觉,我研究了很久,目前的结论大概是这么几个方面。

1.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不能分辨出概念和代指的实物之间的区别。拿英语说,可数与不可数,实际上就已经对名词的类进行了区分。汉语里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没有语法上的区别,很容易互相混淆。比如拿具体名词的性质套用抽象名词,就容易诡辩。

2.动词的词性没有变化,比如表达比较、被动的时候,英语里要改变词汇的外形,加er、ed之类,这就是提醒逻辑关系,在汉语里更容易被忽视。比如你说的这个问题里,实际上是说汉语比英语更不严谨,一般人就会直接说汉语不严谨,直接把意思曲解。严不严谨是个相对概念,不是汉语的固有属性。但是严谨这个词汇没有加比较级,多数人就会误用为固有属性,然后认为你在侮辱自己的文化,这就是逻辑错误。

3.判断词的匮乏和误用。也就是“是”这个词。平时用的时候,是可以表示对等,属于,正确等等多种意思,就会被诡辩。比如白马非马,这个诡辩里就是把从属关系用成对等关系,白马是属于马的一种,而不是对等马。这个词对于逻辑问题太重要了。

4.使用习惯。汉语使用习惯里,太习惯于省略句子成份,有些词汇虽然没有具体含义,但实际上要表达逻辑关系。比如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句话里,首先这个词就没有任何修饰,究竟是在什么范围内不首先?是整个人类历史里,还是一场战争里?而且还有其他歧义,比如我先使用常规武器,再使用核武器,也叫没有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个首先的对比范围既包括不同的国家之间,又包括不同的武器之间,实际上就是一种诡辩。

中国人的文化里有强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习惯,不能说跟语言一点关系都没有。思维的逻辑全人类都是通用的,但语言不是。大多数人还上升不到思维逻辑的层面,所以他们必然受语言逻辑的影响。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都有一大批人搞不懂,更不用说其他复杂的逻辑关系了。有兴趣的同好可以一起研究研究,我想写本相关的书,不过感觉一个人能想到的还是比较片面。

“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表扬时则可适当地信口开河”咋理解

“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表扬时则可适当地信口开河”咋理解?

其实,每一种事物浓缩成概念的时候,便意味着这种事物已经接近死亡了。

概念是为了传播和记载。当然也是教育的产物。概念约定了某类事物的范式,灭杀的是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并且把活脱脱的事物死板化了。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倚重于概念。

比如“换位思考”这个词,浓缩成概念,当你解释它的时候,又会因解释的人理解层次和认识程度所受影响。

所以就出现了如此可笑但又惯常的现象,卖啥的不懂得啥。提到“换位思考”的人,一般都不懂得啥叫做换位思考,这也是见怪不怪、实属正常的事件。

我爱讲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并且也觉得唯有如此,才能够生动贴切地反应问题。

就此问题而言,我认为不论批评学生和表扬学生,都不能信口开河,即使“适当地”信口开河也要不得。

首先这是个责任问题,教育育人,是担负很大责任的事儿。不能够随随便便。不掺加深刻思想的行动不足为取。老师就是学生的镜子,稍微一种表情,就代表你的态度,哪怕一个字的言语,也能反射出学生的操行,所以,老师的批评和表扬,不能轻率。

其次这是个技巧问题,因为不合适的表态,会导致学生从某条路上一直滑下去。并且就有学生理解误差却固执牢念的时候,我曾遇到好多次。

那么,究竟怎么做呢?

  • 你得有勤于观察的习惯,这种时候最忌讳给孩子们贴标签,贴标签就是死板的、懒惰的、惯性的处理方式。对于成长变化中的学生来说,最有危害。当然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学生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你做好跟踪调查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的变化轨迹。

一件值得表扬的事儿和一件急需提出批评的事儿,你得分得清楚,他是态度导致的?还是能力导致的?是技巧的原因?还是随遇的错误?

  • 所以得结合上学生的个性、性格和做事特点,做出适当的反应。忌讳过,过犹不及,忌讳不深,浅则隔靴搔痒。
  • 批评和表扬过后,再看他正常的反馈是什么。为下次指导再做参考。

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才是事情的根本,而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寻找公式的要么是浅显的老师,悟性较差,要么是懒惰的老师,贴标签,按公式,徒劳无益。

唯有深入学生内心的老师,才能获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也唯有此,才能把握住表扬和批评的度和方式。是以贬为褒呢?还是假装意外呢?还是婉转的口气?或者义正言辞?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全凭用心领会。

经验之谈,难免偏颇,如有他议,欢迎探讨。

喜欢信口开河不经大脑说话的人,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你怎么看

如果是我们身边的同事,我们可以多给他们一些包容,不能成为朋友也尽量不要排斥他们,毕竟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同,尽我们的所能怀着慈悲心尊重他们。这世间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刘国梁说高手在民间不在国家队,这是信口开河吗

是的。可是,好像,刘没如是说,不管是谁说,我不认同,高手定在国家队,不可能在民间。其他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高手也应该是在国家队。其他非体育项目,如,唱歌,书法,绘画等,高手也应在国家队。民间若有,应极少。说多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朗普、蓬佩奥、鲍威尔等常常信口开河,他们还有道德底线吗

特朗普,彭佩奥,鲍威尔他们都是一丘之貉,张开大嘴就信口开河。站在台上,人人都貌似正人君子,其实都是一个个道貌岸然的政客。

他们走上政坛。靠的不是自己的道德品质。因为在西方也不会去考核你的道德。走上政坛最基本的资本。就是要做到有钱。无数的金钱把每个人的地位来烘托。在西方国家。没有钱你就寸步难行。没钱你连一步都别想挪。有钱了。你的嘴就大。你就可以走上台。把广大民众来吆喝。他们都靠着自己身后巨大的财富。站在上层建筑的最高端。成为一个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