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改吧,国产剧的这6种“毛病”,真的该治一下
发布时间: 2023-07-11

国产剧近些年来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除了少部分优秀的作品,总是“高开低走”。

宣传的时候,一看,嚯,那阵容、那原著、那情节、那投入,必须是大片。

一播出,乍一看,“精品”“佳作”,必须追完。

再一看,哗啦,一盆凉水从头泼下,完全经不起推敲。

比如一开播就引起热议的《亲爱的小孩》

因为演员任素汐在剧中完全牺牲形象,近乎完美地展示了孕期女性的形象而引发了很多女性的共鸣。

口碑极好。

但拍着拍着,故事就变得狗血起来。

为了矛盾而矛盾,为了压抑而压抑。

最终,差评如期而至。

展开全文

再比如最近黄景瑜主演的《罚罪》。

阵容拍摄手法都不错,故事也有原型。

一开始也被寄予厚望。

但后期还是因为主角光环太大,功亏一篑。

还有张翰《东八区的先生们》号称数年磨一剑。

张翰在各种场合也为该片做足了宣传,但最后不仅“咸猪手”频现。

台词和立意问题都不小,最终下架。

总之,近些年来,国产剧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一说,就是天下无敌,一看就是毛病不少。

01、穷人不穷太悬浮

穷人不穷这个问题,在国产剧中已经被吐槽很多次了。

即使很多优秀的作品也没有免俗。

大热的《三十而已》,在近些年的作品中,口碑还不错。

但剧中的穷人,也都让人哭笑不得。

她的工作是奢侈品店的店员,月薪1万。

但她住的房间,月租就是8500。

除此之外,日常消费档次也都不低。

旅行箱1万,一双鞋几千,衣服也都是名牌,还要经常去旅游,,吃穿住用都非常精致上档次。

虽然剧中给她设置了刷卡贷款消费的环节,但这些钱都要还啊。

这种,所谓的穷人生活品质,早就超越了绝大多数的打工人。

同样的,《恋爱先生》里,主角在北京,转正后工资才1万五。

但花钱如流水,买30多万的豪车,现场就给了一半首付。

工作弄坏了客人的东西,随手就赔1万2.

飞机要坐头等舱,送礼物都是几千的奢侈品。

租的房子还是北京二环内的高档公寓。

衣服也是一眼就看得出标志的大牌。

这样的穷人,别说1万5,就是一个月15万,也不够花。

《我的真朋友》里,baby的信用卡已经欠了5000元,月薪只有2000元。

但她吃的饭,是几十元一盒的自热锅。

租的公寓更是环境优美的独栋独家小公寓。

这样的房子,在上海,租金多少可想而知。

《梦回》里的李兰迪扮演的是生活艰苦,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小设计师。

但她住的确是北京市中心的精装豪华复式房,大且位置绝佳,打开窗就能俯瞰城市夜景。

还有梦幻的大阳台和露天浴缸。

这样的房间和为生活奔波的小设计师定位差得太远了。

戚薇在《没有秘密的你》中,不停地用台词说“我很穷,我没有钱,我连饭都吃不起了。”

以此来突出她身处逆境但依旧有骨气的性格。

但她租住的房子,有露台,也有大花园,还是个小复式。

里面还有硕大无比的浴缸。

这样的房子,也不是穷人租得起的。

袁泉和俞飞鸿主演的《玫瑰之战》,讲述的不是穷人,是事业有成的律师。

但俞飞鸿的行头,每天都是50至百万不等,且基本不重样。

即使所谓的精英,要完全撑得起这样的服饰消费,也绝非易事。

衣服首饰每季都跟着新品更换,一年的置装费恐怕都要千万。

除了衣服,还要配套的车、房,生活方式等等。

总之,如此情况,不一而足,似乎编剧们理解的穷和大家不一样。

富就更不一样了。

他们似乎沉浸在自己对生活的幻想中,在精致的生活中假设着生活中不存在的困难,然后再去克服,以此凸显人物。

可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设置的场景里,生存在就不是问题了。

02、矛盾不够也要吵

好的作品里要有矛盾冲突。

但现在很多作品,完全是为了矛盾而无中生有的制造冲突。

《亲爱的小孩》前期很写实。

尤其是任素汐扮演的芳一诺,在孕期前后的状态和妆容都很写实。

也是因此获得了一波好评。

但后期,所有的情节就变得诡异。

先是丈夫肖路,从一个想让老婆过好日的男人,忽然就变得不爱回家,孩子出生后也不喜欢孩子了,而后就不忠诚了。

接着,他的母亲,也就是婆婆也做出了匪夷所思的事情。

儿媳生孩子她和母猪生崽比,一边照顾孙女一边抽烟,用20多年前的旧尿布给孙子用,不让儿媳妇请月嫂,除此之外,还有种种匪夷所思的操作。

肖路则完全站在他妈那一面,孩子才生,他就把自己孩子的胎盘拿走剁馅,给自己的弟弟吃。

这些事情,不是不可能出现,但如此高频度地出现在一家人中概率就是匪夷所思了。

而且,丈夫肖路的转变毫无过程和逻辑。

几乎就忽然间,从一个好丈夫变成了不忠诚、愚孝、不关心妻子,不喜欢孩子的男人。

但接下来的是,男女主过不下去分手了,孩子又得了白血病。

两人又不得不在一起,考虑是不是在要一个孩子。

更狗血的是,此刻男女主都已经各自结婚。

总之,一句话,真的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撕。

这种强行把所有想得到的点子密集用到一个剧中的行为,乍看之下,很刺激。

但看久了,真的就审美疲劳了。

但很多剧似乎将此当成了流量密码,用一个又一个极端情况下的罕见情形去调动观众的情绪。

似乎让观众说起来,吵起来,有争议就是成功。

但有争议只是表示观点尖锐,并不代表剧作本身的质量高啊。

03、不看内容看时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看是,看戏磕“CP”成了常态。

一宣传的时候,就要强调要发糖。

那部戏里没有几个高能吻戏,拥抱,似乎就不配上映。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里,女明星的吻戏可谓高能。

几乎是见缝插针地安排这样的镜头。

不仅时装戏有,古装戏也不能落下。

不管情节是否需要,总之就是要来一下。

从不爱到爱就是因为一个吻。

感情升华也是要来一下。

至于抱一抱举高高,也是常规操作。

但总这样也容易走火。

《东八区的先生们》其实走的也是这个线路。

但过犹不及。

张翰的手,已经被批评了无数回了。

这里不多赘述。

但影视剧中,但凡表达情到浓处,必须肢体接触,比如发糖的事情绝不止这一件。

可实际上,感情的表达原本就没有标准。

热烈相拥是一种,克制而含蓄也同样有。

如果为了迎合市场,将感情的表达简化为肢体表达,不仅肤浅而且媚俗。

完全本末倒置。

殊不知,满屏的肢体接触并不一定是糖,有时候是油腻。

04、剧情不行戏骨填

在过去20年,国内有很多演技扎实,态度敬业的演员。

但在偶像盛行的现在,因为年纪的原因他们不太能担纲主演了。

不过,很多作品里依旧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电视剧《罚罪》中的老戏骨就很多。

李幼斌、程煜,还有徐洪浩、付鹏程、史兰芽等等。

《冰雨火》里的刘奕君、王劲松、张志坚。

《大考》的陈宝国、王千源,郭涛、颜丙燕等。

《对决》《警察荣誉》里的王景春等等

还有《人世间》里的丁勇岱。

《扫黑风暴》、《玫瑰之战》《幸福到万家》的王志飞。

还有中生代的黄金配角,王骁、王阳等等。

这些老戏骨因为演技好、态度好成为了各款爆剧的黄金配角。

但导演们用这些老戏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补足剧情本身的薄弱。

因为老戏骨很容易给观众一种惯性思维。

比如在《冰雨火》中,王劲松和刘奕君。

就利用了王劲松和刘奕君之前的角色形象故布疑阵。

有人说:“没有其他人,王劲松一定是坏人。”

于是在前期,该剧的讨论一直集中在王劲松扮演的队长是不是内鬼上。

但后期刘奕君出现了。

根据规律:“有了刘奕君,王劲松肯定就能演好人了。”

利用老戏骨故布疑阵的做法很流行,也有一定的作用。

于是,这些老戏骨用自己的身份给剧情添彩。

又用自己的演技和气质让作品有了质感。

从而减轻了年轻主演们的压力。

但老戏骨就那么多,有时候用得太多了,会让观众疲劳。

也会显得主演过于单薄,对剧情和作品来说,有些本末倒置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