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对中国的态度(为何不利用方舱医院,接回滞留国外的中国同胞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为何不利用方舱医院,接回滞留国外的中国同胞

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个地理盲!

方舱医院,是今年初武汉疫情爆发时在哪里建立的。的确,这种医院可收治大批病患者。但你提建议时忽略了一点——

武汉的地理位置。它处于全中国的中心地带,自古被称九省通衢,也就是它坐高铁到最东西南北城市,5小时内皆可到达。而今年初中央之所以调集全国4万多医疗队,在武汉打阻击战就是为防止病毒向四面八方扩散……

你倒好,居然提出如此毫无医疗常识的建议,难道说你想将海外同胞集中在武汉的方舱医院好“中心开花”,再来一次“武汉疫情”向大江南北大爆发吗?

你用脑子好好想想吧,别用嘴巴“想”!

想读川端康成的作品,从哪些入手比较好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著名小说家。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早年因写《伊豆的舞女》而一举成名。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1961年,被授予第21届文化勋章。1972年4月16日,以自杀方式离开人世。

川端康成创作的思想倾向较为复杂,但似乎寂寞、孤独、无奈、无助、徒劳、虚幻成了他作品的典型风格。可以说他的作品每一部都是人生的折射。

阅读川端康成的作品,不揣谫陋,个人认为从以下六种作品入手较好。仅供参考。

1、《伊豆的舞女》。小说写了20岁的旧制高中学生“我”因不能忍受孤儿气质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 从而踏上了伊豆的旅程。旅途中结识了其中名叫“薰子”的舞女。在短暂的旅行中, 我与艺人们真诚相待, 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同时与舞女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最后, 因旅费花光而在下田与艺人们分别, 并约定寒假相聚。“我”与舞女之间的感情发展是贯穿作品的一条主线, 然而又决不是“真正意味的恋爱小说。”舞女对“我”的感情, 既有少女情窦初开的成分, 也有因难得遇到象“我”这样以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她的人而感激的成分。而“我”对舞女的感情, 既有喜爱又有感激。

2、《东京人》。这部作品是一个以中年主妇白井敬子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在东京的一个战后日本重组家庭的悲欢离合。川端康成作品中长篇小说很少,这本小说文风忧郁唯美,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

3.《古都》

这部川端康成作品从出世就被倍受青睐,颇受好评。《古都》发生在千年古都京都,绸缎批发商家的独生女千重子是一个天真美丽的少女,偶然间巧遇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贫苦少女苗子。姐妹俩久别重逢,却因生活方式相差巨大,苗子最终选择离开姐姐,令人唏嘘不已。

4.《睡美人》。这部小说属于川端康成作品中的颓废文学类型。小说讲述江口老人来到一个神秘的旅馆接受一种神秘的服务。充满了人到老年对衰老和死亡的无奈和无助,对老丑的自卑和自轻,对青春的追念和缅怀。

5.《山音》。儿子的外遇,女儿婚姻的失败,对美丽儿媳妇的微妙眷恋、暧昧情愫,和对年轻时求而不得、忘而不得的爱慕的追怀......这部川端康成作品被称为日本文学的顶峰,笔风清淡,文字优美,尾崎信吾老人一家的生活反映了日本战后的世相,表现了普通人幻灭的内心。

6·《睡美人》。川端康成经典代表作。《睡美人》写的是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来到一家位于海边的神秘旅馆。而在那里等待他的,是睡得不省人事的少女。在鲜活年轻青春逼人的睡美人身旁,老人找回了生之喜悦,但往事与梦魇却也不期而至,纷至沓来……




康雍乾三帝对中国的文化有哪些贡献

清承明制,在文化方面也大概如此。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凡135年,所谓“康乾盛世”就是说的这一时期。然而,从文化方面来看,康、雍、乾三朝的贡献却是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

首先说思想方面。儒家起源于东周,崛起于西汉,成型于唐,发展于宋,固化于明,禁锢于清。所谓“宋明理学”,是儒家发展的高峰,也是逐渐走向保守的标志,涌现出张载、程颐程灏、朱熹和王守仁等大师级人物。到了清朝,满洲以武力入主中国,文化程度几近于无,满洲贵族对中原文化不得不持仰视姿态,同时对汉人将其视为蛮夷非常敏感和嫉恨,对于民间存在的反清复明的思想倾向持严厉镇压的态度,对于“井田封建、华夷之防”尤其深恶痛绝,所以钳制思想、镇压反抗是清王朝一以贯之的思想文化政策。乾隆皇帝一力推崇朱熹,而最痛恨孟子,原因只是朱熹鼓吹君主专制,而孟子则提倡“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欲置君父于无足轻重之境地”,真是“其心可诛”!

其次说文化。思想是文化的先导,文化是思想的实现。中华文化自西周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来,虽然也经历了诸多挫折和起伏,但总体上是不断发展的。先秦散文、汉赋、魏晋古体诗、唐诗、宋词、元曲,一脉相承,延绵不绝。到了清代,诗词仍然得以延续,但是由于以皇帝为代表的满洲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控制政策,大兴文字狱,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个“维民所止”的考试题目,就能诛灭三族,牵连无数。读书人战战兢兢,动辄得罪。乾隆皇帝组织大臣编纂《四库全书》,搜集民间藏书,逐字逐句进行“审查”,焚毁过半,美其名曰保存珍本典藏,实则为赤裸裸的文化毁灭行为,对于中华文化无异于一场浩劫。

再次说科举。科举产生于隋,发展于唐,鼎盛于宋明,同样禁锢于清。由于清朝皇帝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非常重视,一力推崇南宋的朱熹,体现在科举上,就是将科举考试的范围缩小到“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得读书人所谓的学问,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更有甚者,将考试文章的格式也固定为“八股文”,进一步禁锢了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教育自十七世纪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从而导致中华民族从领先世界沦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

综上所述,我认为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期间,在文化方面并没有多少贡献,甚至可以说是负面多于正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