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初中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01阅读文言文时应该结合语境准确解释字词的含义,一定要注意到注释,可能会带来很有用的信息,发挥联想结合日常积累到文言知识来解题。
  02将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语言是必考的题型,做这种题要能准确理解句子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要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断句子的意思,从整体上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03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它的意义和用法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所以应结合文言文所表达的语境来分析其包含的意思。
  04文言文阅读可以先浏览一遍文章,把有用的信息标注出来,做题时再仔细阅读,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相信大多数同学在做文言文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有点费劲,除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薄弱之外,就是答题方法的欠缺,还有刷的题不够了。
今天我们就从前两点突破。
1、考纲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
分析综合包括: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
鉴赏评价包括两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级。
2、解读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些重要信息包括:
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认识,
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
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议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作者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议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考试必考题,本文整理了答题技巧及方法,供参考!

题型答题技巧

一、划分句子节奏

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二、实词解释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三、虚词辨析

技巧一: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二:代入检验法

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③助词,不译;

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四、句子翻译

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

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

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 “达” “雅”

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