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怎么读姓氏(“曹操下宛城”中“宛”字怎么读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曹操下宛城”中“宛”字怎么读

宛yuān或wǎn(古读前音,今二者皆可)
一般还是读做wǎn城。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讨伐张绣于宛城,军队驻扎在淯水,张绣举众投降,旋即复叛,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死。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

宛城,古城名,中国著名古城之一。即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位于南阳城区白河(古称淯水)北岸。宛城区至今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名称由来:“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 态环境。

“宛”这个字怎么读

宛属于多音字,分别读作wǎn和yuān。

1、宛读作wǎn。

(1)释义:

①曲折:委宛。宛妙。宛转。

②仿佛:宛然。宛如。宛若。

③姓。

(2)出处: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3)组词:

宛转 :温和而曲折。

委宛 :委曲婉转。

宛然 :仿佛。

宛尔 :明显貌。真切貌。

宛畅 :婉转流畅。

2、宛读作yuān。

(1)释义:

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在中亚细亚。

(2)出处:暂无。

(3)组词:暂无。

宛这个字怎么读

宛字的拼音:wǎn(多音字yuān)

宛(wǎn):声母w,韵母an,声调:三声

宛(yuān):声母w,韵母an,声调:一声

字义(wǎn):

1、曲折:委宛;宛妙(声音婉转动听)。

2、仿佛:宛然;宛如。

字义(yuān):

3、姓。

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

扩展资料

宛字的笔顺:点、点、横撇、撇、横撇、点、横折钩、竖弯钩。

总笔画:8

相关组词

1、宛如 

正像;好像:欢腾的人群宛如大海的波涛。

2、宛若 

宛如;仿佛: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3、宛然 

仿佛:这里山清水秀,宛然江南风景。

4、宛似 

宛如。

5、宛态 

含蓄曲折的情态。

6、宛气 

郁结之气。

7、宛陈 

医学用语,指血气郁滞。

8、宛笃 

婉曲而诚挚。

9、宛恼 

冤恼;冤枉。

10、宛延 

长而曲折的样子。

宛姓是由什么姓氏演变来的

宛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上古时期伏羲之师宛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伏羲帝的老师叫宛华,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宛氏。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上古时期黄帝之臣宛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黄帝有大臣叫宛朐,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宛氏。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公孙宛射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宛,姓,郑大夫宛射犬,卫大夫宛春。”宛射犬、宛春实际上皆是郑国人,公孙氏。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宛氏。第四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西周初期申伯之国宛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一统志》记载:“宛,本申伯国,春秋时属晋,战国为韩宛邑,秦为宛县,汉因之,明属南阳府。”宛邑,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在西周初期为周宣王的舅父申侯的封国。春秋时期,宛邑先属晋国,后属楚国。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宛邑属于韩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其地设置了宛县,明朝时期属于南阳府。春秋后期的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齐桓公姜小白联盟宋、陈、郑诸国,开始春秋称霸。此时楚国国君文王熊赀亦想称霸春秋,也不示弱,在第二年即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98年),为了彻底打通北入中原的战略通道,与齐桓公抗衡,遂出大军进攻邓国,一举灭掉了邓国。史籍中虽无楚国灭申国的具体时间记载,但从史书记载的“伐申过邓”来看,攻申国必然要经过邓国。楚文王引兵过邓国时,邓国有三位明智的大夫劝说邓候乘机杀死楚文王,以免将来之险。但邓侯认为楚文王是自己的女婿,因而未从,并按正规的礼仪接待了楚文王。此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了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大县。楚文王灭申国,宛邑之地亦皆归楚国,其住民有以原邑之称谓为姓氏者,称宛氏。第五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芈姓别支郄氏贵胄,楚国灭申国后,封郄氏贵胄于申地宛邑(今河南南阳),遂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宛氏。第六个渊源:源于阿拉伯族,出自唐朝时期阿拉伯人宛葛思,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宛葛思,是唐太宗(公元627年~649年)在位时期,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族穆斯林宛葛思。宛葛思的汉语亦译作万尕斯、旺歌师、斡歌士、斡葛思等。宛葛思后留居中国,其后裔子孙安汉文化习惯,有取其祖先原名之首音的汉字谐音为姓氏者,称宛氏;亦有称万氏、斡氏者,同宗同源。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古女真族万旒哈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宛“和“婉“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在于:

1.笔画不同,宛8画,婉11画。

2.部首不同:宛,部首: 宀;婉,部首:女

3.读音不同:宛读音有;婉拼 音为 wǎn 

4.意思不同:婉,形声。从女,从宛,宛亦声。“宛”意为“凹形”。“女”与“宛”联合起来表示“身形外凸内凹(凸胸收腹)的女子”,或“虚心待人的女子”。本义:身形凹凸。宛,意思是曲折;仿佛;姓氏。 

扩展资料

婉用法:

当动词 :

1、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2、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3、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4、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5、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6、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宛形容词用:

1、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2、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3、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4、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5、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当副词:

1、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