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贾,怎么读?何人为“范睢(sui)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须贾,怎么读

xū jiǎ。须贾使齐诬良魏人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当初想为魏国建立功业,因家贫无法得见魏王,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后随其出使齐国。朝堂上见须贾被齐襄王数落得嚅嚅无言以对,范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替主人须贾解围,并维护魏国了尊严。谁知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齐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赠黄京剧《赠绨袍》须贾的脸谱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谢绝。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范雎受尽相国魏齐摧残,装死后改名张禄,历经磨难,辗转被秦使王稽载入秦。范雎设法跻身于秦廷后,开始施展他的全部谋略和才干,辅佐秦昭襄王,并深得赏识和器重,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

何人为“范睢(sui)”

同学没什么可烦恼的,你所说的范雎和范睢是同一个人,就是那位魏国人,后被秦昭襄王拜为相国的那位。其实并一定是你说的别人搞错了这个人的名字,而是记载这个人名字的史学资料中有偏差,我个人还是偏向范雎的,古人多名雎字,如唐雎,龙且,雎同且字,在《韩非子》记载做范雎,但《史记》中记载做范睢,而韩非比司马迁早一百多年,更接近范雎所在时代,并且在经历了焚书坑儒,火烧咸阳之后,司马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能有误抄误传的错误,这都是很常见的,当然也有可能韩非记载错误,后人对此也进行了推断分析,但只是推断而已,谁对谁错还尚无定论,所以两个名字都是说的范雎(范睢)无疑。

范雎到底是怎样的人

答:先简单介绍其生平,后作评价。

范雎(jū ?-前255年),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期的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辅佐秦昭王称霸。范雎虽说心胸有些狭小,睚眦必报,但不能磨灭其功绩。更能急流勇退,保全性命,可见其极具智慧。范雎出身贫寒,但志向很大,且足智多谋、能言善辩,醉心入仕当官。起初打算在魏国任职,但因家境贫寒,无法筹集资金直接进谒拜见魏王,只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门客)。

一次,须贾做为魏使出使到齐国,范雎伴随前往。齐襄王接见须贾时,问了几个问题,须贾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辛亏范雎在一旁对答如流,缓解了须贾的窘境,保住了体面。齐襄王对范雎心生爱慕之意,须贾却对范雎暗生妒忌之心。

会见结束,须贾与范雎回到馆邑。齐襄王暗中给范雎送去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等物,请求范雎留在齐国做客卿。范雎当时一心想效力魏国,就一再推辞没有接受。齐国使者再三劝说,范雎见盛情难却,就留下酒肉。其它的一概不收。须贾不知怎么知道了,就问范雎怎么回事?范雎如实回答,须贾不信:“齐王为什么送你东西,不送我这个魏国使臣呢?你一定与齐国有什么交易吧”?范雎坦然说:“是,齐王想留我在此任职,给我送来黄金以及酒肉等。我不敢接受,齐国使臣好说歹说,再三要求,我无法推托,只好收下了酒肉,将金退还了齐国”!须贾表面没再说什么,心中疑惑更重,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

回到魏国,须贾心中恼怒恨范雎。在宴席上,就把这事报告给了魏国宰相魏齐,并把出使不利责任全推给范雎了,还说范雎有私通齐国的嫌疑。魏齐勃然大怒,令左右用板子、荆条抽打范雎,逼范雎交代。范雎本没有什么秘密,自然不服,拒绝招供。范雎肋骨被打折、牙齿被打掉,几乎被打死了。魏齐就让人用席子把他卷了,扔在厕所里。宴饮的宾客喝醉了,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看守看不下去,就向魏齐报告。宾客也觉得过分,认为魏齐的处罚也忒重,就说扔掉算了。魏齐喝得面红耳赤、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了。范雎因此得以逃脱。

次日,魏齐酒醒后,非常后悔把范雎当作死人扔掉了,忙派人查找范雎下落。魏国人郑安平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范雎藏了起来。范雎在郑安平家养了一段时间,为安全起见,将名字改为张禄。郑安平又将范雎隐藏在具茨山(今河南新密东南)。等待时机逃出魏国。半年后(前271年),郑安平在魏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活动,打探消息。正好秦国使臣王稽出访魏国,郑安平暗地与王稽接触,将范雎的事儿向王稽说了一遍。王稽觉得范雎是个人才,就用计把二人带回了秦国。

王稽回国后向秦昭襄王汇报出使情况,并趁机推荐了张禄。秦昭王不信,只把范雎安排住在客舍里。秦国当时由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听政,以穰(ráng)侯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秦昭襄王的舅舅)为将军,把持朝政。次年(前270年),秦昭王突然接到有人上书,说了一通治国之策,很感兴趣。信中邀约秦昭王在离宫见面细谈。秦昭王如约而至,将到离宫时,见一大汉伏在地上拦住去路。随从喝斥道:“大王来了!还不躲开”!那大汉嚷道:“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秦昭王听到叫喊,说中了自己的心病,就停下车子,下来扶起那人一问才知道就是上书的范雎。两人便在离宫交谈,范雎说:“以秦国之力,足以征服个诸侯,大王继位15年了,秦国无所作为,为什么呢?秦国大权掌握在太后和穰侯手里呀!大王空有强秦志向,就算有好的策略也难以施展啊”!

秦昭王屏退左右,秦王长揖跪地说:“先生肯教寡人怎么办吗”?范雎连忙扶起秦昭王,说:“这次单说大王您失策的事,时下穰侯不是要攻打齐国吗?齐国距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魏国。齐国是大国,先不说秦国能否打得下打不下,就算打下了齐国,也没有办法将齐国与秦国连起来,那样齐国会得而复失的。再说路途遥远,粮草运输补给也是个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第三,如果韩、魏对运输线发动袭击,或者与齐国前后夹击,秦军就算不被打败,也会饿坏的”!“那咋办”?“最好的策略就是,派人与齐国交好,哪怕请求齐国保持中立也行。秦国可用‘远交近攻’之法,先把韩、魏拿到手,然后再攻打齐国就容易多了!这样得寸,大王就有寸,得尺,大王就有尺。日积月累,大王何愁得不到天下呢”?秦昭王如醍醐灌顶,就任命范雎为客卿。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范雎昭在秦昭王闲暇进言道:“我当时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田文,从未听说齐国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和泾阳君,从没听说秦国还有秦王。大王您不能独掌国家大权,不能兴利除害,不能掌握生杀威势,怎么能行呢?今太后独断专行、毫无顾忌;穰侯出使国外从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赏罚随心所欲;高陵君任免官员从不请示。这四种权贵凑在一起,国家就危险了!大王大权旁落,政令怎能发出呢?大王若决心治国理政,就一定要集中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穰侯操弄权柄,对诸侯国发号施令。打胜了功劳归己,打败了百姓就会怨恨大王,把祸患责任推给国家。就像树上结果太多就会压折树枝,伤及树心;权臣势力过大就会危害国君”。

范雎接着说:“齐国曾经有两个权臣崔杼、淖齿,在齐国专权,崔杼射中齐庄公的大腿并把他杀死了,淖齿抽掉齐湣王的脚筋又把他吊死了。李兑在赵国专权,将赵武灵王囚禁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现在秦国太后、穰侯专权。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帮从,最终伤害大王您的,一定是这些‘崔杼、淖齿、李兑’之类的人啊!夏、商、周三代亡国的原因,就是君王把权利全交给了宠臣,自己恣意饮酒、纵情游猎、不事朝政。这些宠臣妒贤嫉能、欺上瞒下、谋取私利,哪个愿意为君主考虑呢?君主自己又不醒悟,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国家。现在秦国大小官吏,大王左右侍从,哪个不是相国穰侯的亲信呢?我实在替您害怕呀,将来在您之后,拥有秦国的恐怕不会是您的子孙吧”!

秦昭王听了这番话如梦初醒,非常害怕。不久找到机会废掉了太后,把穰侯、高陵君等人驱逐出咸阳。秦昭王收回穰侯的相印,让范雎接替为相国。并把应城(今河南鲁山之东)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昭王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命左庶长王龁(hé)攻打赵国,攻占了上党(山西长治长子),与赵国名将廉颇对峙。秦昭王见王龁毫无进展,秘派秦国大将白起代替王龁。白起用离间计扬言秦国不怕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信以为真,果真让赵括代替了廉颇。白起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赵军的出击,被秦军截分割为两段包围起来。赵军断粮46天,大败。秦军杀死了赵括,并在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活埋了赵国40余万投降的士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