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程昱,荀彧?曹操送一个空果盒给荀彧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真的要荀彧自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程昱,荀彧

程煜是真心视曹操为大英雄,甘心为他出谋划策,也是处处揣摩他的意思,都是顺着他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主张。现代化来说,他把曹操看做是好老板,他自己是好员工。

荀彧一直把曹操当做汉室朝堂的长官。他内心一直视自己为汉臣,为曹操服务,就是为汉室进忠。他认为当时只有曹操有能力维系汉朝,所以用心辅佐。不过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最终与曹操分道扬镳。

曹操送一个空果盒给荀彧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真的要荀彧自杀吗

谢谢邀请@悟空问答

盒中无果,请君自采(裁)。

荀文若这个人嘛,浮人觉得非常矛盾,可以说曹操能建立如此丰功伟业,有荀彧一半功劳。荀彧虽为汉臣却有助曹篡汉之嫌,和后来的魏臣司马孚别无二致。可以说,荀彧是一个忠于汉朝的士大夫,在帮助曹操建立丰功伟业之时,又与汉朝有着藕断丝连般难以割舍的情感。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虽然在朝堂之上公然忤逆曹操,曹操是不是有赐死荀彧意思,我们来看看吧。

抑郁而死之说

荀彧在朝堂之上,在面对为曹操大开封王之门的以董昭为首的文武百官。荀彧当机立断予以驳斥:

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在朝堂之上,或许曹操都没有料到荀彧居然如此忤逆。曹操在听到这样的话之后,勃然变色。而后董昭更是无礼直接针锋相对荀彧:“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但是荀彧已经失望到极点,当场退朝,意思就是告诉曹操,你要进位为王,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就不同流合污。这种行为,使曹操深恨之。终于,在建安十七年东,曹操率军南战孙权,乘机把荀彧调去劳军,把荀彧调离权利中心。而荀彧也及其不配合,托病在寿春休养,并没有随军南下,不久忧虑而死。年五十岁。这是历史上关于荀彧的一种死法,死因蹊跷。

居中持重之臣,是称王路上巨大绊脚石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可以说,曹操征战在外,荀彧则是留守后方,为曹操输送源源不断的粮草器械。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所以在曹操大本营,荀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被名士称王佐之才。可以说作为一个居中持重的重臣,荀彧的话还是有些分量的。荀彧在阻挡曹操称王后,被曹操送来一空果盒,荀彧会意后,服毒自杀。而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曹操进位为魏公。所以荀彧不死,曹操进位颇有些困难。

结语

曹操送盒之意,意在让荀彧自裁,这是有历史依据。衮衮诸公,碌碌汉臣,唯荀文若一骨节矣。

文若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 
 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

大家觉得曹操手下的谋士里哪个最聪明

曹操是个非常爱惜人才的人,所以他手下的超级谋士并不少,但要说能把曹操收拾的很惨,而且后来还能在曹操手下善终的谋士,那也许只有贾诩这个被三国演义所忽略的人物了。贾诩开始并没有在曹操手下干活,而是用心辅佐实力较弱的张绣,曹操南征北战准备先拿张绣这个软柿子捏,这样贾诩也就间接站在了曹操的敌对面。

当时张绣和贾诩也意识到己方的实力较弱,如果和曹操针锋相对,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所以二人选择了主动向曹操投降,张绣这次向曹操投降还是很有诚意的,曹操也很乐意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收编张绣。可当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利的时候,曹操心里那一点好色的征服欲却躁动了起来,他竟然在这个敏感时期占有了张绣的婶子,这让张绣脸上感觉很挂不住。所以张绣就和贾诩商议一番,决定反出曹操,贾诩还为张绣策划了一场闪电战,将曹操打得措手不及。这一次曹操被张绣打得很惨,真的是差一点就死在了张绣的刀下,如果这一次曹操真的死了,也就不会有他日后的霸业了。虽然曹操这次侥幸从张绣的反杀中逃脱,但他引以为傲的大儿子曹昂,却为了保护他顺利离开不幸牺牲,由此可见曹操此战是多么惊险。

张绣的杀子之恨曹操并没有忘记,所以没过多久曹操就开始第二次讨伐张绣, 这次曹操以强大的实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可不幸的是正当曹操准备拿下张绣之时,他的后院儿却起火了,无奈的曹操只能匆忙的撤兵返回大本营。张绣看到曹操撤退,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脑袋一热就要上前追杀曹操,贾诩劝说张绣不要追,这样追杀是要吃败仗的。但张绣这次却没有听贾诩的建议,而是一意孤行的去追杀曹操,果不其然大败而归。贾诩看到落败的张绣回来,贾诩对张绣说,刚才曹操没有败像便要撤军,这肯定是他的大后方出现问题,他要有计划的撤退回援。这样实力并没有遭受损失的撤退,曹操必然会做好撤退时后方的防备,所以你去追必然战败。现在你不要休息了,再第二次去追必胜,因为你第一次追败,曹操断定你不会再来第二次,所以曹操现在已经后路赶前路加紧撤退回援了。真如贾诩所料,张绣第二次追击曹操,将曹操的后方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后来随着各方势力局势的逐渐明朗,张绣这支较小的势力再独立存在已经不太现实了,所以当时就要面临投靠哪方势力。比如袁绍就派人来协商收编张绣,但贾诩考虑再三认为袁绍此时势力壮大,我们这样的小势力投靠袁绍后地位必然卑微。而曹操实力弱于袁绍,我们如果投靠曹操,必然会受到曹操的重视。而且曹操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一个要成大事的人是不会计较我们曾经杀他儿子的仇恨,张绣虽然有所不安,但还是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张绣和贾诩投靠曹操之后,果然如贾诩所预料都那样,曹操并没有报复他们,二人同样都得到了曹操的重视。

贾诩在成为曹操的谋士之后,也为曹操出了不少好建议,比如贾诩不赞同曹操的赤壁之战计划,但曹操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从而造成了赤壁之战大败的结果。后来在曹操决定性大战渭南之战时,贾诩及时献计挑拨马超的成功,让曹操的整体局势发生重大扭转。包括后来曹操在自己接班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都是贾诩暗示点化曹操,为曹操指明了其接班人的人选为曹丕,这样贾诩就间接的帮助了曹丕。曹丕沾了贾诩这么大一个人情,自然会对贾诩另眼相待,贾诩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他日后能得以善终,毕竟他曾经策划参与过杀曹昂的事实。谁知道曹家人是否还会记得这个仇恨,而后秋后算账呢!所以贾诩每一步都在为自己铺路,由此可见贾诩是多么有能力的一个谋士,说贾诩是曹操最聪明谋士不为过吧!

曹操后来为什么要赐死荀文若

曹操赐死荀彧(字文若),是个伪命题。

曹操赐死荀文若的情节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曹操因荀彧旗帜鲜明反对其受魏公位及九锡礼,派人送其空食盒。荀彧早“已知操有杀己之心”,见盒中空无一物,“会其意,遂服毒而亡。”

而此情节,又采纳东晋孙盛所著之《魏氏春秋》说法。孙盛修史主观性较强,对曹操充满恶意,曾杜撰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扣在曹操头上。所以,曹操赐死荀文若的情节,也与这句丧尽天良的话一般,纯属子虚乌有。

《三国志》载:荀彧从袁绍帐下跳槽到曹营后,“忠正密谋,抚宁内外”,劝谏曹操建设根据地,迎奉天子以令诸侯,襄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胜利,最终平定北方。曹操视其为张良,由衷赞叹“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曹操在文武百官撺掇下头脑发热,打算受封魏公并受九锡。满朝文武唯独荀彧反对,曹操“由是心不能平”,将荀彧调出朝廷到前线劳军,见面时冷淡到荀彧尚未开口阐释理由,他就“揖而遣之”的地步。荀彧忧劳成绩,半年后在寿春“以忧薨”。

综上所述,曹操赐死荀彧是伪命题。荀彧是50岁时在寿春忧愤而亡的。

荀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