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与杨贵妃有什么恩怨为什么唐肃宗要除掉她?唐肃宗称帝后,为什么还敢迎接唐玄宗归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唐肃宗与杨贵妃有什么恩怨为什么唐肃宗要除掉她

一般皇位之争,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是古代朝中你死我活明争暗斗的焦点,明争暗斗的结果有一得也必有一失,能把握住机遇也是很关键的。

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霎时间让盛唐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唐玄宗率众大臣在禁卫军的保护下仓慌西逃。在逃到马嵬驿时,士兵们停止不前,纷纷要求诛死专权误国引发安史之乱的罪魁宰相杨国忠和其堂妹杨贵妃。唐玄宗为了安抚众怒,安全逃到四川,只好诛死了杨国忠,缢死了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表面上看这次马嵬驿兵变只是士兵们自发的,与唐肃宗李亨没什么关联,但深思起来并非那么简单。安史之乱的发生,有很多原因,杨国忠接任宰相后,有加快逼反安禄山的诱因,但不是主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唐玄宗过于宠信安禄山的结果。杨贵妃呢?她不过是玄宗宠爱的妃子,只是顺着玄宗爱憎,交好安禄山而已,更没多大责任了。为什么会发生马嵬驿兵变呢?我们要看兵变的结果谁是最大受益人。很显然,太子李亨是最大受益人。我们知道,李亨是玄宗第三子,大哥过早夭折,二哥造诬被杀,李亨就成了太子。但当了太子,也是很不稳定的,诸子争宠,后宫无依,当朝奸相李林甫又步步紧逼,唐玄宗又喜怒无常,保不准哪天太子之位就移人了。好不容易李林甫死了,谁知杨国忠又上位了。他凭着堂妹杨贵妃受宠,在朝堂弄权搬非,排斥异己,感到太子是自己将来的最大威胁,时刻想着怎样抓住太子把柄,废掉太子。这让太子李亨整日高度紧张,隐忍苟活。杨贵妃、杨国忠等杨氏一门,因贵妃受宠,可谓荣华富贵已极,早已让世人眼红。“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安史之乱的爆发,玄宗西逃,终于给了那些隐忍、眼热、愤恨的人们以报复的机会。于是士兵哗变,强烈要求诛死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杨贵妃是杨国忠的堂妹,为避后患,也要求诛死。面对突变,唐玄宗也是心知肚明,但已身不由己,为了自身安全,为了早日平叛,玄宗只得照做。过后玄宗西逃入蜀,太子要求回朔方招兵,玄宗同意,并封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子李亨到了朔方,终于摆脱羁绊,不久在手下众臣的拥护下,在河北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后来玄宗知道了,也只能称赞儿子英明,做得对,乐得自在逍遥了。

常言道:时间是解决一切问题之锁的最好钥匙。唐肃宗李亨隐忍苟活,以待时机,终于等来了安史之乱,马嵬驿兵变,他终于翻盘,让历史进入了唐肃宗时代。但盛唐由此转衰,一得一失,这失是不是有点儿太大太悲惨了呢?

唐肃宗称帝后,为什么还敢迎接唐玄宗归来

谢邀,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且必须接回来,不接回来不行,

唐肃宗继位后,面临三个问题,

一,就是安史之乱的平叛问题。

二,得位不正问题,他是非正常手段的继位的,名不正言不顺,

三,唐玄宗在外,必须接回来的问题,不然影响稳定。

第一个问题不谈,第二三的问题,就必须接回唐玄宗。

首先是得位不正,他是太子,太子登基是正常的,但是,老皇帝还在,没有禅让给太子,而太子自己离开皇帝,在军头的拥护下,擅自称帝,这就是篡位了,

这是程序不合法。

这个其实很严重,只是因为目前军头都拥护唐肃宗,所以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一旦唐肃宗得不到军头的拥护,或者军头又拥护老皇帝,或者军头拥护太子了,或者拥护其他亲王了,都可以名正言顺的让唐肃宗下台。

你唐肃宗不合法继位,我们为什么不能替天行道?

可以看出,唐肃宗的皇位很不稳定,有唐玄宗、有永王李麟、

所以,唐肃宗需要唐玄宗回来,完成禅让大典,虽然都知道禅让大典就是演戏,但是戏得做好,这块遮羞布还是少不了的。

另一方面,唐肃宗的朝廷在灵武,后来在凤翔,老皇帝在四川,

支持谁的人多?诏书出自哪里?皇帝是谁?文臣武将听谁的?

说的难听点,这就是另立朝廷了,当然,另立朝廷的是唐肃宗,但现在唐肃宗为中心了,唐玄宗自然就是另立朝廷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两个朝廷,两个皇帝,怎么办?

所以,必须把老皇帝接回来,软禁起来,这样才只有一个朝廷,一个皇帝。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李泌定了两年平叛的计策,最后唐肃宗不执行的原因了,因为执行李泌的计谋,平叛是能很快,但是,不能很快回到长安,不能接回老皇帝,这就让他坐不稳皇位了。

他急于收复长安,就是为了接回老皇帝,就是为了坐稳皇位。

无独有偶,靖康之耻时,宋徽宗禅让给太子,自己逃到镇江,

结果呢?

他在镇江继续做皇帝,把运往汴梁的粮草、物资都截下来留用了,把北上勤王的军队都截下来保护自己了,把奏书都截下来,自己批阅了,再送到汴梁。

宋钦宗看到老爹这样无耻,当时就气坏了,准备派军队把老爹抓回来,大臣劝说他,才把“抓”改成“劝”,

于是李纲奉命去劝宋徽宗,把宋徽宗逼回来了。

同样的,唐肃宗第一次派人去劝唐玄宗回来,唐玄宗吓坏了,打死都不回来。

第二次改威胁了,唐玄宗这才不得不回来,回来后就被软禁起来了、

为什么说唐肃宗李亨是篡位登基唐肃宗到底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李亨绝对是篡位登基的皇帝!

李亨是“先斩后奏”式地登基称帝的!是将“生米煮成熟饭”式的宣布为皇的!

公元756年的七月十二日,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帝国的皇太子李亨在咱今天的宁夏灵武南城门楼突然昭告天下,宣布“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荣升”为大唐帝国的皇帝。尽管登基仪式有点过分简陋,尽管李亨的登基有点“过份”,但李亨终于“君临天下”。

几天后,正在成都“西巡”的父皇李隆基突然接到“宝贝儿子”李亨的“《关于尊称帝国前皇帝李隆基为太上皇帝的报告》”,看完后,李隆基有点目瞪口呆,更是震惊万分,简直恼羞成怒。李隆基思前想后,纵观天下大势,无可奈何之下,忍痛割爱,宣布接受“太上皇帝”之位,给李亨发去“祝贺”之类的诏书,承认李亨登基的“既成事实”。李亨的皇帝之位,最终合法。

李亨是这样登上皇帝之位的!

李亨的皇帝之位,离不开帝国皇帝李隆基的贪图享乐,也离不开一个叫杨国忠的宰相贪婪作死,更离不开一个叫安禄山的帝国守边大将军的“推波助澜”。

公元755年12月16日,久享太平的大唐帝国,突然爆发了一场震惊帝国的大叛乱——“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不是小文的重点,故不展开来讲,几句话带过。“安史之乱”主要是由于“大唐帝国的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令大唐帝国由盛及衰并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毫无悬念地发生了。

安享太平已久且毫无作战经验的大唐帝国军队,被安禄山打得满地找牙。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南下,占领中原、攻占东京洛阳、攻破潼关、攻陷西京长安。惊慌失措的帝国皇帝李隆基带着几个宝贝的皇子、若干个宠爱的皇妃、几十个重要的文武大臣,在几千个卫士的保护下,仓惶出逃。

马嵬坡是皇太子李亨的命运转折点。在这里,义愤填膺的皇帝卫士们,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兵变。借此机会,皇太子李亨终于在一个叫李辅国的小太监及几个心腹的建议下,战战兢兢地向父皇李隆基提出要分兵西北,到朔方去开辟“抗安”根据地。一方面牵制叛军,一方面“掩护”父皇李隆基“西巡”成都。刚刚经历失去爱妃杨玉环的李隆基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李亨终于得以摆脱父皇的控制,可以放开手脚去“指点江山”了。

事实上,倘若不发生“安史之乱”,李亨的皇太子地位有可能不保。权臣杨国忠早就不鸟李亨了,经常在李隆基面前“逼逼叨叨”,不厌其烦地打着“小报告”。李亨的地位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李亨的二哥李瑛,虽也贵为皇太子,不也是被李林甫等小人的“小报告”弄得被“冤杀”。面对残酷无情激烈的“储君”之争,倘若不是皇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