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的现实例子(郭德纲的“劝人大度遭雷劈”论,真的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郭德纲的“劝人大度遭雷劈”论,真的有道理吗

老郭的原话应该是“那些什么情况都不清楚的人来劝人大度,你要离他远一点,不然天打雷劈会劈到你!”

他所表达的意思是,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慷他人之慨的那种人,盲目的劝你大度“没多大点儿事儿,忍忍就过去了”,“算了算了,原谅了就过去了”,说等等诸如此类话的人。这种人,敬而远之的好。

当你生活的经历多了,阅历渐长,你会发现,郭德纲说的这句话,太对了!

为何?任何标榜高度文明的社会,包括我们的社会,无论披着多么文明的外衣,其本质,还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老郭当年三进京城,第三次才艰难的站住脚。

在琉璃厂的一家茶馆,偶遇孙越等一帮15.6岁的小孩在说相声,郭德纲感动相声不死之余,加入了一起说相声的行列,费用:茶客每位两元。

郭德纲一边为自己的相声理想挣扎奋斗,一边为电视剧写剧本,上综艺,维持生计。他努力在理想跟生存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的点。

这两天我才知道,郭德纲除了说相声遇到过只有一个听众的窘境,还因为乘坐出租车,因为没钱,想押一块手表,听到司机拒绝后,郭德纲边走边哭。后来的这位司机,成了郭德纲的纲丝,在采访中,透露出了这么一段。

要是司机不说,我们永远不知道,郭德纲还有那么心酸的一出。

他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我们没有经历,只能感受,他的痛苦,我们了解百不其一。

郭德纲经历风风雨雨,艰难困苦,我们看到了他的人前灯火辉煌,却再也看不到他被挤兑的凄惨。

早期的哪个剧场也开不长(小剧场租金涨价,分成比例倒挂,相声演员都为小剧场打工了)。

台上郭德纲跟搭档说相声,台下就有人拿小本记录,憋着坏要举报郭德纲相声低俗,誓要“砸纲”,把郭德纲毁灭在萌芽状态。

从德云社1995年正式成立,到2019年,已经有24年,我们知道的德云社遇到的坎,就有不少,要不是网络媒体的发达,郭德纲真就会被封杀的,消失不见。

师傅侯耀文说郭德纲:“他是从社会最底层挣扎活出来的人,性格必然是嫉恶如仇!”

要强的郭德纲,也许只有在师傅等少数几个人面前,才能倾述下衷肠。

郭德纲复杂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人性太洞悉,对于人性的伪善,知之甚深。所以他才会说,“那些什么情况都不清楚的人来劝人大度,你要离他远一点,不然天打雷劈会劈到你!”

没有同样的经历,盲目劝人向善的那些人,堪比杀人诛心。不了解情况,盲目的做和事佬的人,不是为了当事人,是为了自己那颗“伪善”的虚荣心。水过地皮湿似的伪善,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漂亮话谁都会说,遇到要解决的难题,这种人往往都避之不及。相信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也遇到很多这种人。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德纲,因为他把生活的严肃道理,就蕴含在了搞笑的相声里,听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大家哈哈大笑之余,咂咂滋味:理儿真是这个理儿,事儿确实是这个事儿。

简单来说,郭德纲的相声是寓教于乐,我们开心的接受。

郭德纲的相声就是一面镜子,把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听过嘻嘻哈哈的相声,不经意的表达。

这就是我喜欢郭德纲的原因。

我是大鹏哥,喜欢就关注我。

在社会生活中能做到“以德报怨”的人有多少

以德报怨是古人不提倡的,不知道今天的人为什么还想着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古人做的好。

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孔子的徒弟曾经提过以德报怨的事,但孔子否定了徒弟的做法,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真正说起来的确不是应该做的,最多只能说原谅。孔子说的明白的很,就是有人对你不好,你却对他好,那么问题来了,有人对你好,你怎么办?假如说你都一样的对他们,就成了对你不好你也对他好,对你好你也是对他好。那么这个对你好的人一想,干嘛要对你好?你这样做就跟傻子没有两样。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孔子他老人家说了:“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你相信因果报应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答:亲眼目睹。

1、1966年暑假, 七个打砸抢分子严重破坏“名胜古迹“。

2、伍馆长含泪喊着“那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啊,切不可以糟蹋……”

3、话音未落,一阵棍棒,馆长晕倒在地。

4、1975年夏天,电闪雷鸣,七个歹徒遭雷击(其遭击的不同程度,简直与所干坏事的多少“标配”)

5、如今,馆长102岁,去年人民政府奖励他一万元“健康寿星奖”?

《安家》中的以德报怨的太表姑奶奶一家,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让你恶心的人

太表姑一家以德报怨,得寸进尺的行为确实令人深恶痛绝。他们满脑子都是想占便宜,利用别人的善良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的人社会上肯定有的,但不会太多,大多数人做人都有自己的原则,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对于像太表姑家这样的人,不能一味迁就,因为善良也应该有底线,不然,社会风气就会因此而遭到破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杜绝帮助“伪贫穷”以及道德情操不高的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