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与晚立秋的区别(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到底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到底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22年立秋时间,是早还是晚?看农谚咋说!

时间过得好快,小暑节气已经到了,全国各地都进入炎热和暴雨多发的时期。不只是南方地区,这两天东北一些地区也是大雨不断。

2022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也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立秋一庚数末伏”,意思是说,到了夏至后我们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就是初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第一天。其实,也不用去数,每年的三伏天通常都是出现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很多人不喜欢三伏天,三伏天不仅天气酷热,气压也低,湿度还大。并且,伏天的炽热中,还暗暗隐藏了阴气,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最好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到了立秋,就代表进入秋天了,但是一般立秋都是出现在三伏天的中伏里,这时候仍然是“上蒸下煮”的日子,我们感觉还是很热。从气温上来看,立秋的温度和小暑、大暑是没什么区别的,如果不看日历,我们都感觉不到已经进入秋天了。按老辈人的经验,如果立秋突然凉快了,有可能是要来台风了。

另外,“立秋”和“入秋”并不是一个概念。立秋只是一个节气,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到了这天都是立秋。但是,入秋就不一样了。从气象学上来说,就要看几天的气温变化了,这个更准确一些,每个地区都可以按这个方法计算入秋时间。

按气象学的标准,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达到22℃以下就是入秋了。所以,判断当地是否入秋,只要看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就可以。

如果说,“立秋”天气温度还很高,那么到了“入秋”天气就变得凉爽了,因为这个时候温度已经降下来了。明白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每个地方的入秋时间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地方,每年的入秋时间也不一样。

对于古人留下的俗语和农谚,很多人已经不是很在意了,毕竟,时间已经很久远了,条件都变化了,不是那么准确了。在农村有一个关于立秋的俗语叫做“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怎么立秋还分早晚?早晚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这句话从字面上来看是很好理解的,意思是说,如果立秋的时间比较早,那么接下来的气温就会下降得比较快,气温下降了,我们自然就会有冷飕飕的感觉;如果,立秋相比往年要晚,那么接下来的气温下降就会比较慢,温度和大小暑的温度差不多,三伏天吗,仍然会感觉很热。

入秋的早晚怎么判断呢?

早晚这个标准有很多版本,有人说是以一天当中的时间来判断的。是说,立秋节气交节这天,如果是在中午12点以前交节就是早立秋,如果是在中午12点以后交节,就是晚立秋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每年立秋节气交节时间,大多数的时候是在农历六月和七月交替的这段时间。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里交节,就是早立秋。如果,立秋在农历七月份里交节就是晚立秋。

那么2022年的立秋是早还是晚呢?

2022年的立秋交节时间是在公历的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具体时间是20点28分57秒。无论是从一天当中的时间上来看,还是从农历月份上来看都是“晚立秋”。按这个来推断,今年立秋后的温度应该和三伏天的温度差不多。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凉爽呢?就要看“入秋”的时间了,计算方法文章前部已经交给大家了,我们可以回头看一下!

老话有“立秋一庚数末伏”的说法,意思是说,立秋之后仍有一“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天气依旧比较炎热。在东北地区感觉会更明显一些,早晚凉,到了中午又很炎热。但是,农谚也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到了立秋,冷空气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近了。

古人在和大自然相处的时候,在立秋这天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形成了俗语农谚流传下来。例如,“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和“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等等,这些都是古人顺应农时和自然相处的智慧结晶。

另外,古人认为立秋的早晚,也应对这个收获时间。像农谚有“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的说法。

当然,农谚是有地域性的,加上现在天气变化较快,天气预报都很难达到精准,何况离我们更久远的农谚了。所以,我们作为了解来看就行了,在恶劣天气面前,无论是古时候还是现在,我们应对的手段并不多,旱涝都可能让庄稼减产或颗粒无收。

总之,今年是“晚立秋”,到了立秋温度和三伏天差不多,还要热上一段时间,“秋老虎”还会如约而至,在农田干活的时候,还要注意别中暑了。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7号立秋!老话“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今年还要热多久

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每一年的三伏天尾段就是立秋交接,也就是说大暑属于正常的三伏天中段,今年的三伏天是四十天,而今年的大暑是7月22日,立秋是下一个节气,是阳历的8月7号,三伏天入伏是7月11日,由于今年三伏天40天所以要到今年的8月19日才结束。

也就是说就算到了立秋,天气也不会立马凉下来,而是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立秋之后是处暑,立秋15天跟处暑15天属于夏天尾段跟秋天交接的阶段,在北方地区是最明显的,而南方地区会延后一些,立秋之后北近凉而南续热,气候有所改变但是并不是特别明显,尤其是南方。

处暑结束后就北方就基本上进入了秋季,而南方也气候会变化,但是秋老虎还在肆虐,并不会立马进入凉爽的秋天,立秋过后还要热多久,这个北方大约一个月左右,南方大约在两个月左右吧,时间不会太准确,但是也是基本上差不了多少,属于正常的气候转变阶段。

那什么是早立秋呢,每一年的立秋用公历来看就是8月7号到8月9号这几天,基本上都是这样,所以这个公历也就没有早晚立秋的说法,对于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所以计算正常就是采用农历的计算方式,农历立秋的时间可不像公历那么集中,农历的立秋时间之间差别非常大 跨越十几二十天都是正常的。

正常立秋时间都是在农历六月下旬到七月中上旬之间,正常在六月进入立秋那就是早立秋,如果说是七月份进入立秋那就是晚立秋,正所谓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古人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因为农历七月份在阳历上面已经是八月九月,而农历六月早立秋,在阳历当中是七月底八月初左右。

今年2021年的立秋是农历6月29日,已经接近七月还是属于早立秋,在阳历当中的立秋是8月7号,虽然说早立秋凉飕飕,但是今年的三伏天异常的炎热,比往年都热很多,三伏天要到8月19日,那立秋过后还有近半个月的三伏天,三伏天后还不会立马冷下来,所以早立秋凉飕飕这种说法准不准呢!

早立秋六月进就是夏天差不多结束了,夏天的时间短后续秋冬的时间长,立秋之后不是立马凉爽,但是一旦过了处暑就早晚有点凉了,那所谓的凉飕飕就是凉爽的天气来得早,晚立秋热死牛,立秋来得晚,夏天时间长,秋冬来得晚,大家承受的夏天炎热天气时间也长,长到老牛都热得受不了,虽然在六月底进入立秋,已经接近七月,所以可以说是早立秋,也可以说是不早不晚,不过以今年反常的炎热来看,立秋早晚其实都会还要热很长一段时间。

还有一种说法是早立秋跟晚立秋的区分,这种说法并不是主流,但是有不少人以这个说法为准,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