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丽人行》赏
发布时间: 2023-07-06

天宫一号编写

(2020年1月14日星期二)

【原文】

丽人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释】

1、三月三日:3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2天(闰年第6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3天。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该传统节日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现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 歌圩。

该传统节日汉族为上巳节。对于“上巳节”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纪念黄帝诞辰的节日。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还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的说法。

因为上巳节是指农历三月三日,所以俗称三月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祓禊,[ fú xì ]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fú)禊(xì)赋》)。三国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祓: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的日子,即春浴日,或称春沐日。上巳节因为与水有不解之缘,亦称“春浴日”。祓禊、修禊(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其中以发生在晋唐会稽郡山阴城(今绍兴越城区)的兰亭修禊和长安曲江修禊最为著名。殷周以来,巫觋的遗风仍有留传,禊即其一。《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上巳兰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杨花”;“漂泊天隅佳节,追随花下群贤。只欠山阴修禊帖,却比兰亭有管弦。唤起杜陵饥客恨,人在长安曲水边”。)或沐浴是古代上巳节的主要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曲水流觞(曲水流觞[ qū shuǐ liú shāng ]: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流觞曲水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流觞曲水,亦称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文人则将此俗发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还得赋诗一首,其乐趣略同今人的“击鼓传花”或“丢手绢”。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尚,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兰亭,作流觞曲水之戏,所谓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些吟咏之作被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

据记载,类似上巳曲水之类的 雅事 ,其余韵一直蔓延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而 禊赏亭 、 流杯亭 之类的景致,迄今还可在北京故宫、绍兴兰亭等处可见,不过均为在石基上凿成迂回曲折之沟槽的微型景观,无复王羲之笔下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那种大自然的情趣了。)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三月三不仅是上巳节,同时,还是情人节、女儿节、桃花节,也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得日子。上巳节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在天宫瑶池开蟠桃会的日子。流传在北京一首竹枝词中有:“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再有,上巳节这一天也是祭拜伏羲和女娲这一对“创世神”的日子。传说伏羲和女娲为兄妹,他们的母亲华胥氏生活在陕西蓝田。

相传上巳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三月三又叫 女儿节,还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

上巳节与日本女儿节的区别。日本女儿节也在三月三,又叫“雏祭”。因为旧历3月3日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因此又有“桃花节”的叫法,是跟中国上巳女儿节来的,但是不一样的是,日本给幼年的小女孩也过节,主要针对几岁的小女孩,中国则更侧重未出阁的妙龄少女。

日本女儿节这天,大人对家中的小女孩皆盛装打扮,由妈妈领着互相串门,头戴石榴花避邪求福。女孩互相请自己好的玩伴串门,外公家要送女孩好多玩偶,以多少来衡量门庭是否殷富。女孩要把玩偶都摆上架子,同时附带梳妆台各种用品等器物,再在架子旁边插上桃花,挂上灯笼,并且人偶要换好多种服装,据说,这是从平安时代贵族少女流行给玩偶换衣服的游戏开始的,源氏物语里的紫姬幼年时就经常做这种游戏。

三月三日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农历三月初三,称为“上巳节”,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n,病),为大絜”。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上巳节是唐代重大节日之一。上巳节长安皇亲贵族的主要活动区是曲江。(曲江位于西安城区东南部,为唐代著名的曲江皇家园林所在地,境内有曲江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寒窑、秦二世陵、唐城墙等风景名胜古迹及历史遗存。西安曲江是中国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之一。如今的曲江新区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国家级示范区,5A级景区和生态区。)新科进士“放榜日”后的庆祝宴会——曲江大会,也叫 “曲江宴”“曲江游宴”也同时在这里举办。其中种类繁多,情趣各异,甚为奇妙。其中以上巳节游宴、新进士游宴、雁塔题名最为隆重,在历史上的影响最深。再因选在曲江岸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