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世界无线电日│他建立了党的第一个无线电
发布时间: 2023-07-11

他出身于殷实富足的大家庭,却励志报国救国。他从读书人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研制出党的历史上第一部无线电秘密收发报机。他发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无线电公式,他是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无线电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就是李强,无线电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李强(1972年)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技术科学部分册》

坚定信仰,走上革命道路

李强,原名曾培鸿,1905年出生于江苏常熟。他从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上海南洋路矿学堂土木建筑系学习期间,李强不但认真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杂志,还经常到上海大学听政治讲演会,瞿秋白、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讲演使他深受鼓舞。他积极参加群众运动,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8月,李强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李强被派遣至常熟老家,负责在当地建立党的组织——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后来发展至20余人。这期间,李强几乎每天都组织支部成员学习党的相关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李大钊等人的文章。还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在行军战斗中遇到断炊断粮怎么办”等问题。为了磨练革命意志,他还带领大家登山、游泳。在组织大家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李强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1926年7月,中共江浙区委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上级委任李强负责研制炸药和手榴弹,以应急需。李强没有制造过武器,但他充分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购买了苯酚、硝酸等原料。通过研究摸索,按比例进行配制,成功制成了黄色炸药。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成功。李强所研制的炸药、起爆药,为起义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

临危受命,为党建立第一个无线电台

上世纪20年代末期,全国的无线电通信机关被完全控制在敌人手中,城市与革命根据地之间的通信联络工作,既耗费时间,又相当危险。为了冲破封锁阻挠,加强领导,党迫切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无线电事业。

1928年,党组织将研发无线电的任务交给了精通英文、擅长理工的李强。大学时期,李强学的是“修铁路、建桥梁”,从来没有和电讯打过交道。当时无线电设备管控非常严格,书店里也找不到有关的中文书籍,无线电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此时,周恩来鼓励李强说:没有中文的书,可以看英文的,你的英文基础不错,完全可以自学。炸药、手榴弹也不是你的专业,不也造出来了吗?你尽管放手去做,有什么困难,组织会尽力帮你解决!这一席话,给了李强莫大的鼓舞和信心。他下定决心,一定全力以赴,不负党组织重托,圆满完成任务。

展开全文

就这样,李强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身份开始了研究。他从无线电公司的商店里购置无线电器材、工具以及制造收发报机的线路图样,又从书店买回不少美国出版的英文无线电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后,开始试装收发报机。当时大华公司专门生产大型收发报机,李强将产品一面“解剖”,一面研究,逐渐摸着了门道。到了制作环节,市面上只能买到一般零件,重要部件买不到,只能自己动手。

经过一年的钻研和试验,1929 年秋冬之际,由李强主持研制的我党第一台自制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终于在上海研制成功。次年1月,香港中共南方局电台与上海中共中央沟通联络,第一次无线电通联成功。到1931年,上海党中央和各地主要党组织之间,基本实现了无线电通信联络,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1929年下半年到1930年上半年,李强还负责了培训报务员的工作。在此时期,他一手培养了25名无线电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与从苏联接受无线电培训回来的人员一起成为了后来党的无线电台的骨干力量。

坚持到底,领导边区军工事业

1931年,李强来到苏联东方大学进修。在苏联期间,李强深入研究无线电理论,用数学分析法对美国人制造的菱形天线进行论证。经过一年多的大量运算、推导,他用英文完成了无线电科学论文《发信菱形天线》,引起苏联通信科学院的高度重视,他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李强公式”,并载入苏联百科辞典中。不久,李强被苏联通信科学院提升为研究员,成为当时苏联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

1938年2月,李强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军工局副局长、局长,负责领导边区的军工事业。那时物质基础较差,交通闭塞,原料物资和仪器设备严重匮乏。李强几乎是从零开始,从小到大,一点一点建立起了边区的兵工事业。没有技术工人,就设法召集了一批造枪工人;缺少原料,就用铁路上的铁轨代替;没有铜,就收集废子弹壳;没有专用设备,就自己动手制造。

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军工局制造出了近40台制造枪支的专用机床,并于1939年4月生产出了边区第一支七九步枪——“无名氏马步枪”,从此结束了兵工厂只修不造的历史。李强重视军工生产技术总结,领导编著了《四一式山炮堂外弹道计算》《弹道计算表》等书籍。1944年6月,李强兼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他大胆提出将学院和工厂结合起来,走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毛泽东为李强题“坚持到底” 来源:《毛泽东题词题字珍闻》

1944年5月,李强荣获“特等劳动英雄”荣誉称号,毛泽东为其题词:“坚持到底”。正是一腔为党奉献的热血和坚持到底的意志,使李强从一个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知名的无线电专家,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强历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局长、新闻总署首任广播事业局局长、对外贸易部部长等职,在多个领域均做出了奠基性或开创性的贡献。特别是他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兼任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时,参与经办了156个苏联援华的重点工程项目,对我国形成独立工业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李强因在无线电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我无愧无悔,因为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李强始终坚持对党和人民忠诚奉献,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创新,顽强奋斗,坚持到底,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奉献终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