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号台风百合生成,能给烧烤中的浙江降温吗?汕头遭遇过的台风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6号台风百合生成,能给烧烤中的浙江降温吗

6号台风已经不能给浙江带去清凉了,它直接去了日本。带着他那强大的雨水去了,连头都不回一下。直接奔着多灾多难的日本去了。我好悲伤它咋那么小呢?以至于对它的关注都那么少。

不过8号台风和9号台风已经形成,目的地依旧是像虫子一样的日本狂奔而去。我在此看着也是帮不了它,只能在心中默默的祈祷,在刮大一些!

汕头遭遇过的台风有哪些

1922年8月2日,这天,太平洋台风在中国广东汕头地区登陆.晚上9时,台风登陆,震山撼岳,拔木摧屋.3日凌晨3时,风力增至12级,潮随浪来,海水陡涨3.6米,沿海150公里堤防悉数溃决,狂浪如瀑布入城,一时飞瓦倒墙之声不绝于耳.汕头城平均水深3米,沿海村镇一片汪洋.这个台风被中央气象台列为上世纪十大气象灾害之首!

1969年7月28日上午10时半,第三号强台风在本区沿海登陆.台风中心登陆时,汕头、澄海、潮阳、南澳等县,平均风力在12级以上.

1991年7月19日,9107 号台风(艾美)在广东汕头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40米/秒(风力超过12级),阵风达52,9米/秒,超过1969年7月28日登陆汕头的6903号台风(阵风52.1米/秒),为建国以来登陆汕头市最强的台风.

1993年9月14日,9315号台风(艾碧)在揭阳惠来登陆,由于气压梯度很大,所以登陆时近中心风力非常强劲,而且由于移动缓慢,使得粤东沿海城市处于其烈风圈下接近三天之久,饱受破坏.

台风百合2001年9月20日凌晨进入南海海面后,上午10点30 分左右在广东省潮阳到惠来之间沿海再次登陆,这个台风的颠峰强度是100knots,三类飓风水平.登陆潮阳的时候是强烈热带风暴的水平,对汕头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2003年9月登陆惠东的是台风杜鹃.台风杜鹃是本世纪影响粤东和珠三角的最强台风,颠峰时期125kt,属于四类飓风.登陆的时候仍然高达三类飓风的强度.杜鹃9月2 日快速在汕头南面掠过,带来10级以上的持续暴风,阵风超过十二级.

2006年05月18日台风“珍珠”在汕头澄海和饶平之间登陆,登陆时风速三十五米每秒,风力十二级。该台风对汕头造成严重破坏,汕头整个城市几乎成“泽国”。

另外,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霞浦登陆的台风碧丽斯对汕头也造成很大损失.由于受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台风丹娜丝的名字由来

谢邀!

一定是中了《权利的游戏》的毒,看到2019年第五号台风“丹娜丝”,脑子里立即联想到的是“丹妮莉丝”这个名字。

她在剧中是这样一个形象↓

呀,放错了,这是她刚带着龙蛋欲火重生的时候,有点惨。下面是她成为龙母指挥巨龙喷出龙焰的霸气时刻!

作为龙骑士驭龙飞行时更是酷炫炸天!

休闲时刻三龙环绕也是王者之气霸屏!

而我的工作需要反复念到这个名字,看到“丹娜丝”这仨字儿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龙母银发驭龙的女王范儿!所以一直很担心,怕念成丹妮莉丝或者丹妮丝。

然而“丹娜丝”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

是“经历”的意思,什么物件都不是,更不要提什么具体形象了。

这个名字是菲律宾提供的,一般来说东南亚国家提交的台风名水果或花草居多,比如2018年凶猛骇人让人印象深刻的第22号台风“山竹”。即使不是水果花草,一般也是带有具体形象的名词,起名叫“经历”也太沧桑了。

登陆菲律宾之前的山竹,气势磅礴~

不止是丹娜丝,2019年新提交的三个台风名都有画风歪掉的感觉。日本新提交的两个一个叫“Koinu”,字面意思就是小狗;另一叫“Yamaneko”,字面意思是山猫。中文翻译为了“小犬”和“山猫”,并解释说一个代表小犬星座,一个代表在山野生活的猫科动物。如果没有这些解释,咋一看就是中文里的“阿猫阿狗”啊!

小犬座,即我国古代所称的南河三星,属井宿~

第三个台风名是香港提交的,叫“鸳鸯”。如果指代的是你我共知的水鸟也还罢了,符合中国人深挖传统文化的一贯风格。然而香港提交“鸳鸯”的理由里,不但指代了水鸟,还指代一种咖啡和茶混合而成的饮料。

虽然我没有证据,但我深刻地怀疑,香港方可能更是想介绍这款饮料,毕竟香港之前也多提交自己文化里的坐标元素,比如台风“启德”就代表的是香港国际机场名。将心比心,我们如果提交“酸梅汤”,可还行?

不懂“丹娜丝”本意的我,看了这张图才终于懂得这名字多么适合这个台风!

2019年的第五号台风,结构松散弱不禁风,要不是之前预报要登陆我国,还真是对它提不起兴趣,起名叫“经历”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直到……直到我看到了这张7月17日的台风云图↓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哎?台风分裂了!!!由于低空引导气流和高空引导气流不一致,云系庞大结构又松散的“丹娜丝”,其中心在吕宋岛以东一直翻越不过去,而她的云系却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一半已经吹拂到南海这边了,另一半在其东部竟又形成了一个低压中心。我们从7月19日19时的台风云图动画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主两副3个中心互不理睬各自旋转,可怜的主中心几近裸奔↓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就好像松松垮垮的“丹娜丝”被扯掉了衣服、斩断了两翼,只剩下孤零零的主中心裸奔而去。而新生成的两个副中心各自为政,南海这边的热带低压,一度预报说有成为2019年的第6号台风“百合”的可能。而一旦给了命名,那“百合”就是“丹娜丝”的孩子啊,惊!

而台湾东南角这边的低压中心,将先和裸奔的“丹娜丝”主中心携手北上,之后再合并,重归“丹娜丝”麾下。从7月18号下午5点的风场图上可以看到(下),合并已经完成。

这就是台风“丹娜丝”和其分身分分合合的故事,所以台风“经历”到底经历了什么呀?! 西太编得一手好剧~

地铁在地下,那为什么下大暴雨时,里面不会被灌满呢

不管是千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的降雨。地铁下大暴雨时渗水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这并不是地铁设计的缺陷,这只是遵循着水往低处流的常理。

2021年7月20日,郑州暴雨,郑州地铁进水。

郑州地铁进水

不单单地铁进水,郑州市区不少区域地表也大量内涝。

漂浮的汽车

地铁系统本身的给排水

地铁本身的给排水系统,包含雨水的排涝,还有区间渗漏水的排涝问题。

地铁给排水系统

但是地铁的排水系统,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常规降雨量,以及所在区段的地势高低,给与配备一定的水泵。

排水水泵

1、如果在降雨量短时间过于庞大的情况下。排水能力小于倒灌的流量。那就会造成地铁内积水。

因此不少地铁站都能看到,一到夏季就会堆起来防洪的沙袋,就是为了减小倒灌的流量。

地铁站防洪沙袋

2、如果倒灌速度过快,容易造成泵房断电。

对于2021年夏季郑州这种千年一遇的暴雨,整个地表都是水的状态下。地铁站很难幸免。包括厦门,青岛等沿海区域,一旦台风降临,不少地铁线路停运。

3、对于深度较深,且有地下商业配套的综合性站点。

一般都会有区间渗漏现象,这种大车站的排水能力要远超一般车站。

大型车站的雨水排水能力更强,主要在于需要不间断的处理区间漏水,同时提防大规模的渗漏,因此常规状态下排水能力更强。

4、整个城市的给排水能力,才是地铁排水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