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夸别人的对联写得好?很简单的对子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夸别人的对联写得好

我夸别人对联,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看上下联总字数和词字数是否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总字数相等的前提下再看词字数是否相对应,即上句的每一个词的字数与下句每一个词的词字数是否相对应,有的词是由单个字组成,有的由两个字组成,有的由多个字组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词语,如成语词一般由四个字组成)。例如:

上联: 看 西客,南来北往 好 潇洒

下联: 进 小店,财大气粗 显 富贵

这副对联的结构虽然不是十分完整,但念起来非常爽快,断句停顿非常清晰,上下句的词字数是相等相对应的。

二): 其次是看上下句相对应词的词性是否相同或相近。也就是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成语对成语等等,例如上副对联的看对进,西客对小店(因小店门面朝西,所以称西客),南来北往对财大气粗(成语相对,两个成语都与人的行为动作有关),好(这里是爱好的意思)对显,潇洒对富贵。

又如 上联:孤舟载月穿云去

下联:碧水托日送曦来

孤对碧(形容词相对),舟对水(名词相对),载对托(动词相对),月对日(名词相对),穿对送(动词相对),云对曦(名词相对),去与来(动作相对)。

三): 再次看对联意境的因果关系是否颠倒,一般来说上下联是不能颠倒的。

如:黄叶落长亭,

相思怀古道。

如果反过来念成:

相思怀古道,

黄叶落长亭。

就显得很不顺口,正因为黄叶的飘落,才引发相思怀念,而不是由相思怀念才引起的黄叶飘落。

四):除了看以上三项最基本的要求之外,对联还要做到对和联,即上一句的意境与下一句的意境必须互相对立、或互相对应、或互相联系、或彼此呼应。

如 上联:一溪月色流松影

下联:几点星辰落池湫

月色和星辰是相互联系的,有月色就会有倒影,松影能倒映在溪里,星辰也可以倒映在池湫里。

符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对联,只要被我浏览到了,我都会点赞。

对联形式既严格又宽松 ,有的对联虽然结构不很完整,却很幽默,诙谐,风趣,读起来十分舒服、爽快和兴奋。

如 上联: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

下联: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

又如 上联: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下联: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这些对联都很幽默、诙谐、风趣。

总之,字数相等,意思清晰,上下句能互相联系,或互相对立,或彼此呼应,或风趣幽默(只要不是恶意乱搞笑),都是值得点赞的好对联。

很简单的对子歌

(风)对雨,山对(水)雪对(霜),竹对(松)春夏对(秋冬)柳绿对(桃红)(新仇)对(旧恨)(南北)对(东西)(天灾)对(人祸)(百家姓)对(千字文)(三长两短)对(七上八下)(逸)对(劳)(胜)对(败)(真)对(伪)

对联也叫对对子,现在很多人对的很随意,是否需要注重平仄呢

对子对子,自然要讲究平仄及词性,这才叫对子。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诗词最主要的还是意境。历史上流传最好的诗词或对子都是意境好的。《红楼梦》中黛玉在教香菱诗词中曾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位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然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可见,诗词应以立意为先!

对联到底要怎样贴才对

贴对联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现在很多场所上下联颠倒的比比皆是。住宅、工厂、酒店等,笔者初步统计了一下,有35%以上的对联贴错了。大家总以为对联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其实但论区别上下联太简单了。

贴对联传统由右至左读,右为上联,左为下联。辩别上下联方法是: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即通常所说“仄起平落"。例如杭州岳飞墓前跪的秦桧夫妇两边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尾字"骨"为仄音贴右边;下联尾字"臣"为平音应贴左边。当然现在横联也有由左至右写,有人贴时左边贴上联,右边贴下联。但个人不推荐,坚持按照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无论横联方向怎么写。

对联通常平仄相对,仄起平落。图一是中国西安市小雁塔景区一幅对联,对联写的并不工稳,关键还上下联贴反了。如果发生在寻常百姓家门口或酒店门口无所谓,但在文化中心太不应该了,也许保安贴的。那个小院经常举办各种国学文化活动及书法文学交流会。我只能替家乡表示无语。

今天专门去景区拍了几幅写的不错的对联,大家验证判断下。另外,古代个别字可做上联尾,如福字,现在为平音。但对联依然沿用古习惯作为上联尾字,见了也不必惊讶。写这么多,跑这么累去拍照。给个赞吧!祝福大家万事顺意!

对联有什么讲究

谢邀!

撰写对联的讲究,也就是撰写对联的要求,或者说,对联有哪些特点。

《文心雕龙》说,对联“句句相衔”,“字字相丽”。《史通.叙事篇》说,“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具体点说,撰写对联至少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彼此对仗。对仗,一是词类相当,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方位词对方位词。二是结构相应,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三是上下联的节奏(句式)要一致。

3.上下联平仄相对。对联是要讲究平仄的,这主要是为了读起来有音乐美。一般人对《平水韵》不太了解,可用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不过,如果参加楹联比赛,还得用《平水韵》为好。

对联对平仄的要求,没有格律诗联句那么严格。格律诗的“一、三、五”不论,即第一、三、五等奇数上的字,可平可仄。而且一些趣联,则完全不讲究平仄。但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用平声。这已成为定义。

4.上下两联字不重复。

5.上下联语意要连贯,要浑然一体。

此外,对联的上下联的语意要适当均衡。如上联太强,下联弱,有虎头蛇尾的感觉。一般来说,下联语意比上联稍强为好。

录两联共学:

姚莘农挽鲁迅联: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注:“译著”指《死魂灵》;“旧雨”即老朋友;《呐喊》、《彷徨》为鲁迅两文集。

拆字巧联: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此联的上联析“冻、洒”二字;下联析“切、分”二字,成为绝对。

出对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