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烧烤最好吃?谁又是宵夜之王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有人说:"早餐,是身体的营养;夜宵,是精神上的营养。"

要我说,一顿烧烤,才是夜幕下城市砖工精神上独享的 moment。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掐指一算,大概从原始人懂得用火开始,聚众烧烤就是一副疲惫的治郁良方。毕竟这种最直接简单的烹饪手法,总能让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烧烤摊上腾起的白烟。

图片来自网络

东北人,喜欢它冬日里给生活带来抵御严寒的缭绕温暖;

云南人,喜欢它 24 小时持续输出口腹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四川人,喜欢它潮湿夜晚里,火辣浓烈地翻云覆雨;

新疆人,喜欢它素面朝天又狂野撩拨的唇齿诱惑。

展开全文

图片来自纪录片《炉火江湖》

一千个人,有一万个喜欢烧烤的理由;一千个烧烤摊,也有一万种让人戒不掉的风味。

东北烧烤不敢惹

"一天三顿小烧烤"的东北,是现代中式烧烤壮大的源头。如果让我给它加上一个标签的话,那就是「好吃」!

它大串重口,从不整虚滴,串串都是惊喜。而且你吃过 N 次以后会发现,每一个屯子都各领风骚,独霸一方。

铁岭生串 |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伊通黄泥鸽子 |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比如长春的蒜水烤肉、通化的烤干豆腐、抚顺的撒糖烤鸡架、伊通的黄泥鸽子、铁岭的牛肉刺身……但这个烧烤江湖排行榜上的前三,却被锦州、齐齐哈尔、延吉一口咬下。

烧烤霸主锦州

太阳落下,晚霞照明,近处灯火开始亮起,串城锦州上百条 SKU 的"禽兽",就纷纷施展出勾魂摄魄的魔力。

图片来自纪录片《风味人间》

「瘦肥瘦瘦」是羊肉奏响的四三拍车链条主打歌,炭火指挥着肉里各类脂肪族与芳香族化合物,凝结在表面并渗入内层。

车链条的铁签子让热流由内而外的涌动,油脂发出诱人的滋滋声,召唤着我们身体内对狂野美味的致命渴望。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拿起一串烫手的签子肉,在辣椒面、孜然、盐、白面、蒜蓉辣酱里走一遭……等等……

白什么面?什么白什么面?吃了不会进栅栏酒店吧?

放心,白面价格虽高,但它是由鸡粉、胡椒粉、中草药粉研磨而成,既养生,又独一无二。配上滋滋冒油的烧烤,就一个字:绝!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羊,还有被碎尸万段的芸芸众鸡,从头到爪地经历着上刀山,下卤锅、穿串串、炭火烤的严酷极刑,有多可怜,就有多美味。

如果嫌分尸麻烦,也可以直接把没经历开颅的鸡架在炭火之上,连骨带肉的在唇齿间咀嚼,感受骨、肉、筋和酱料的销魂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

白蚶子、薄皮海螺也可以来点,烤出的鲜美汁液,是懂行老餮们公认的极品。而一旁的生蚝在酱油与粉丝的完美搭配下,成为场子里当之无愧的 "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烤干豆腐 |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锦州人用"蘸、刷、洒、烤、翻"的手法,让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都进化成最挠人的美食诱惑,也成功晋级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均烧烤大师的齐齐哈尔

地处松嫩平原和北纬 47° 的黄金奶源地带的齐齐哈尔,拥有连巴菲特吃了都赞不绝口的「齐齐哈尔芭比 Q」。

图片来自电影《西虹市首富》

想要像巴菲特一样,品尝到这里论盘点的家庭烤肉,你需要学"把大象装进冰箱"的精髓三步:

第一步:拌肉

将切好的薄片牛肉或羊肉放在一个锃亮锃亮的不锈钢盆里,潇洒地放入盐、生豆油、圆葱段、葱段和少量啤酒。

图片来自网络

用筷子搅匀,再掂着盆晃两圈,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腌制,让调料渗入肉的每一寸肌肤,使其脱胎换骨的软嫩多汁、口感丰腴。

第二步:铁盘炭烤

图片来自网络

现切现拌的牛羊肉,四脚朝天的平躺在一小块牛油擦拭过的烤盘上,不一会儿,在下方炭火高温炙烤下迅速卷起肉身,看着它们由红变灰,听着它们滋滋的求救声,无数人开始坐立不安。

第三步:蘸料

图片来自网络

待肉儿们各个泛着油花,迅速用筷子夹起,蘸上用瓜子粉、花生碎、孜然粉、五香粉、盐、味精等特质的「芝麻盐」、辣椒、孜然的蘸料,毫不犹豫的放进嘴里,舌尖瞬间放弃抵抗、乖乖投降,让味道直入胸腔。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也一定要把握好量,不然多一分味重,少一份寡薄。至于量是多少,这是齐齐哈尔人对烤肉的独有心得。

图片来自网络

吃腻了肉,还可以来点「烤酸菜」。拥有螺蛳粉般迷人芳香的它,可以吸收肉的油脂,让人越吃越上头。

泡菜味的延吉

与朝鲜比邻而居的延安,从小吃到烧烤都带着一股朝鲜族的风味。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3》

这里烧烤工具烤网虽说有点类似齐齐哈尔烤盘,但食材上却是猪肉居多,猪里脊肉、猪梅肉、猪皮、猪大肠……猪在这里注定是跌宕一生的宿命。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3》

腌制过的猪五花粉粉嫩嫩的,有着清晰好看的纹理,放在烤网上,被炭火烤的滋滋做声,你挥舞着夹子在火光跳跃间拿捏着那份刚刚好。

烤好后,右手夹起香滋滋、油汪汪的猪五花,蘸上蘸料,放在左手掌心中的苏子叶里,再夹上点蒜和辣椒圈。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3》

一大口吃下去,苏子叶的清香包裹着肉香,蒜和料映衬着主角迸发出鲜辣,好像在舌尖演绎着一场话剧,这是延吉对吃烤肉最高的礼节了。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如果你是重口味的粉丝,可以去丹东咬一口「神仙」,这种蚕变蛹之间过渡形态的食材,烤后口感酥脆,蛋白质的香味溢满口腔。

或者去四平尝尝名字就让人好奇地跃跃欲试的奶盒子,与潮汕牛胸口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牛羊乳房部位的肉,不仅充分美拉德反应的蛋白质和油脂,还有股妙不可言的奶香。

还不能满足的话,那就去云南,这里总能找到别处难得一吃的稀罕物。

云南烧烤奇奇怪怪

要说烧烤江湖里谁最能体现食材的优越性,答案一定是云南。

除了占世界 44.1%,中国 91.3% 的食用菌之外,食材还按家养的、野生的、地上的、地下的来做区分。

云南菜市场 |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去这里菜市场走一遭,碳烤竹鼠,卤水龙虱桂花蝉,凉拌蛇皮……原来逛的不是市场,是「动物世界」+「植物王国」。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再仔细看看,烤知了、蜻蜓、竹虫、蚕蛹等等,云南人还烤出了一个「昆虫世界」。But ,在云南这个包罗万象的烧烤江湖里,味道经得起"千帆"考验才最重要。

剑走偏锋的傣味

傣味烧烤,说白了就是傣家民族风味的烧烤。普洱、临沧、德宏、腾冲、西双版纳等都是它的拥护者。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3》

「香茅草烤罗非鱼」是这一派的巅峰作品。

当一条罗非鱼游到云南,万万没想到自己被判了开膛破肚的死刑后,还要经芫荽、葱姜蒜、辣椒、盐等佐料腌制,再被香茅草捆紧鱼肚,架在炭火上烤至八成熟时,刷上猪油再烤上数分钟,最后施以千刀万剐的酷刑才得以轮回重生。

图片来自网络

虽说看着残忍,但那配上酸辣鲜香蘸水的风味,每一筷子都能吃出初恋的味道。尤其是德宏秘制的腌菜膏蘸水,那种大米和蔬菜发酵带来的口感,让人口舌生津。

图片来自纪录片《风味原产地·云南》

除了香茅草,用芭蕉叶包裹食材烤制的「包烧」方法也很常见。不管是鸡、猪肉、排骨、牛羊肉等腌制食材,在绿叶的包裹下,原料的香味总能被绿叶的清香称出那份灵魂深处都呐喊的:绝了!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3》

豆腐西施建水

滇中的千年古城,曾经通往丝绸之路南麓要道的建水,它在云南烧烤界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从猪舌、牛干巴、鸭舌到糯米揣莲藕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烤的,几乎所有能吃的昆虫,在这里也都被串成了串儿。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但它们都只是小角色,这里的烧烤头牌,请和我一起大声喊出它的名字——烤豆腐!

"云南臭豆腐,当属临安府;闻着臭,吃着香,胀鼓鼓黄灿灿,四棱八角讨人想,三顿不吃心就慌。"这就是建水豆腐的魅力。

图片来自网络

用西门大板井水点卤的豆腐,会被小小的纱布包裹成大约 4 厘米长的正方形块,然后微生物们用两三天的时间使它长出细细的绒毛,闻上去还略带着微生物排泄的气味。

图片来自网络

发酵好的豆腐放在炭火上的炙烤,绒毛会渐渐褪去,外表呈现出亮晶晶的焦黄色,而那慢慢鼓起的样子,像极了一只生气的河豚,圆滚滚的很难不让人心动。

图片来自纪录片《人生一串》

心动不如行动,用手拿起一个,将它吹弹可破的外衣从中间撕开,半块直接放入口中,半块蘸碟,鲜咸的豆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