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庭柱”都有谁?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7-17

河北四庭柱,是三国时期割据河北的大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袁绍帐下还有八位有名的谋士: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评。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将“武圣”的称号展现的淋漓尽致。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这四位大将的结局如何呢?

颜良,河北名将,位居河北四庭柱排行之首,在平定冀州、攻灭公孙瓒的多场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200年,官渡之战,袁绍令颜良进攻单独守护白马的曹将刘延。沮授劝谏袁绍:“颜良性急,虽骁勇,不可单独任用。”袁绍不听。

面对袁军,曹操的谋士荀攸建议,率军先佯装在延津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

曹操依行其计,袁绍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十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在张辽军队的掩护下,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斩杀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而归。

文丑,河北名将,四庭柱排行第二。

曹操斩杀颜良后,认为白马并不适合防御,主动放弃在白马的据点,沿河向西转移人口和物资,袁绍命令文丑和刘备率领 6000骑兵,渡河追击曹操的运输车队。

曹操的军士荀攸献诱敌之计,沿途丢弃物资,让袁军去抢,曹操采纳。果然,袁军看到沿途物资后,骑兵分散开劫掠物资。

曹操指挥手下不足600的军士冲击袁军。袁军大败,文丑阵亡。

张郃在官渡之战后,投降曹操。跟随曹操攻取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

218年,跟随夏侯渊在汉中定军山迎战刘备。次年正月,夏侯渊战死,张郃代理主帅,率部安全撤退。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

曹丕称帝后,张郃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抵御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231年,受司马懿所迫而领兵追击蜀军,追至木门,中箭身亡。

高览,河北四庭柱排行第四。武艺高强,浑身是胆,高义傲骨。在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高览武力与张飞相若。

官渡之战,曹操率军偷袭乌巢。袁绍同意郭图的建议,仅以轻骑救援,而命高览、张郃率重兵攻曹营。曹营坚固不能攻下,高览率众降于曹操。此后事迹不详。

河北四庭柱,其实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在三国历史中,袁绍最勇猛的部将名为麴义。

麴义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

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

—END—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