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闻鸡起舞?闻鸡起舞出自哪个古代将领的故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典故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是指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你们知道闻鸡起舞的典故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典故闻鸡起舞,供大家阅读!

  闻鸡起舞意思

  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典故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造句

  1. 他有闻鸡起舞的精神,所以他进步快。

  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3. 昔日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至今依然激励着我们勤奋学习。

  4. 祖逖闻鸡起舞,后来建功立业,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 学习,就要有闻鸡起舞的精神,勤奋,勤奋,再勤奋。

  6. 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经常闻鸡起舞在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在锻炼。

  7. 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

  8. 你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可以闻鸡起舞,废纸三万,选择前者将一无事成,先择后者将可能功成名就。

  9. 他每天五点钟便起床锻炼身体,风雨无阻,这种闻鸡起舞的精神,可敬极了。

  10.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11.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

  12. 他每天5点钟便起床锻炼身体,风雨无阻,这种闻鸡起舞的精神,可敬极了。

  13. 当别人还梦周公时他却已经闻鸡起舞,投入到学习中了。

  14. 如果我们能够闻鸡起舞,学业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15. 他们团队闻鸡起舞,总是很积极。可是团长辞职后他们群龙无首,开始散漫。

  16. 每天的时间太有限了,我应该闻鸡起舞,早晨起床读书。

  17.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

闻鸡起舞出自哪个古代将领的故事

闻鸡起舞出自东晋时期将领祖逖的故事。《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出自《晋书·祖逖传》。

闻鸡起舞典故原文: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

闻鸡起舞白话译文: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练剑。渡江以后,他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打算将胡人逐出中原。

晋朝将军祖逖有何故事流传于世

成语闻鸡起舞是出自《晋书-祖逖传》,说的是晋朝的民族英雄祖逖与司州主簿司空刘琨相互共勉,半夜听到荒鸡名叫就起床练剑,苦练本领,为以后报效祖国。后比喻有志之人奋发图强,力求有作为的意思。

祖逖避难经典故事是什么

祖逖成年前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是年少的祖逖深为乡党们所喜爱,因为祖逖为人豪爽,仗义,经常以哥哥们的名义资助劳苦的贫民,对自己的朋友更是出手慷慨。青年的祖逖学习武术,和好友刘琨曾经闻鸡起舞互相勉励,被后人传为佳话。由于西晋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各族人民起义造反的很多,时局很是动乱。匈奴的刘渊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时局,进行改朝换代,公元308年,刘渊在平阳称帝,次年两次进攻洛阳,祖逖率领当地的百姓迁移到淮泗避难,迁徙的途中,祖逖十分关心百姓,把自己的车子、粮食、衣服等个人物品,都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使用,祖逖的行为深深感动功劳百姓,祖逖被推举为“行主”。成年后的祖逖由于发奋读书,所以他的见识和抱负都很远大,被司马睿送赏识。祖逖一直以来都很关心国家的命运,主张北伐收复失地,被司马睿封为奋威将军后,祖逖便开始了他的北伐之路。祖逖在北伐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物资、军队都是祖逖自己为自己提供的,祖逖省吃俭用,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并且军纪严明的军队得到百姓很大的认可,所以祖逖的军队壮大得很快,为他的北伐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祖逖在历史上就被评为民族英雄,一生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祖逖的典故

祖逖(266-321),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 成语,闻鸡起舞。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传说,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成语,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