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太平军北伐名将林凤祥?如果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攻下北京,洪秀全能不能统一中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太平军北伐名将林凤祥

我们一起回顾几个林凤祥的事迹,其人如何,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被逼出来的格斗达人

林凤祥是武缘县(今天南宁下属的一个区)太平乡人。从小就学会了各种格斗技能,拳术、刀抢剑戟,全都学会了。

可是,这只是当时环境所迫。

根据李宗仁的描述,当年的广西十分混乱。“无村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当地的客家人和土著人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是常常械斗不止,刀枪相向那是稀疏平常,土枪土炮那也是有的!

而武缘附近,则更是山多地少,物资贫瘠,但各种人群聚集之地,格斗、争抢自然格外热闹了!

与威家军中的义乌矿工一样,林凤祥们的战斗技能最早来自于当时广西无日无夜的私斗。

很多人说,早年的太平军哪里学来的战斗技能?其实,还真就是这独特的环境造就的!

参加起义

打来打去,热闹是热闹,但是冤冤相报,根本就没有个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恰好此时,洪秀全前来宣传拜上帝教。

虽然说,洪秀全的宗教体系我们实在不敢苟同,但是,他宣传了基督中人人平等,客家、土人是一家,要团结起来消灭清妖的主张,还是得到了很多当地群众的支持。

不堪打斗之扰的林凤祥(废话,打来打去,就为了争那么点东西,搁谁也受不了),只得和十几个青年人一起参加了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确实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可是,像林凤祥这样的人,原本只是一个寻求活路的苦命人,也许是一个相信能够建立太平盛世的大志之人。这些,真是无可厚非!

身经百战打头阵

林凤翔自随军起义,一直是军中急先锋。尤其在西王萧朝贵去世后,一路都是太平军的先锋官。从打长沙到攻汉阳下武昌,再到攻九江破金陵,一路奋勇当先,堪称天朝第一猛将。

林凤祥勇武超群,长期担任太平军急先锋!

未曾响起的集结号

太平天国北伐之举,战略上争议颇多,但林李二将以两万之众,纵横北方,竟至京师震动,当北伐军进至天津附近时,遵当初与东王约定,放弃一直以来机动灵活的步伐,屯兵静海、浊流一带,待天京援军。

但授军众将,各怀疑惯,在改取临清后,离北伐军甚近之时,转兵南退。

数万南方健儿缺衣少粮,奋战待授,确始终未见到援军!

孤军奋战数月,终至覆灭。

奋勇坚持的北伐军,始终未能等到上级许诺的援军。

最后时刻的坚持与豪气

在林凤祥兵败后,清军遍寻不见林凤祥。清军大怒,对林凤祥必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在“挖地三尺”后,清军找到一个洞。已受重伤的林凤祥正在洞中,洞中存粮尚可支一月!凤祥制止了亲兵与清军最后搏杀,坦然就俘。

在被凌迟处死时,林凤祥始终不吭一声,眼睛冷冷盯着刽子手,惨烈之状连清文人也不忍详述。

林凤祥以一贫寒少年成为一员超级勇将,已殊未不易,秀清择其能而用,也不可谓未逢伯乐。只是,他效力的天朝变质太快!一片英勇豪气,终结在混乱不堪的调配中。

只是,死死盯着刽子手的林凤祥不知道的是,天朝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如果林凤祥、李开芳北伐攻下北京,洪秀全能不能统一中国

不能

一、太平天国北伐

1853年,爆发于金田的太平天国反抗军,历经重重磨难攻陷南方重镇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大本营,不久又派林凤祥、李开芳为主帅誓师北伐。

北伐军开始一路攻城拔寨,逼近伪清京城门户天津,伪清主咸丰匆忙派出由僧格林沁等人组成的满蒙精锐,进行阻击、围剿。

由于北伐的太平军放弃机动作战,与伪清正面决战,加上伪清军力数倍于太平军,北伐军失败被围困,最终全军覆没。

二、北伐军攻克伪清京城

如果林凤祥等人能够击败伪清的围剿,顺利攻陷京师。

伪清占据统治地位二百多年,早就行将就木,一旦听闻僧格林沁兵败,不等太平军抵达京城,就会连夜跑路。

或北上蒙古草原,或西进太原、西安,继续召集军队抵抗。

原伪清统治的地区,主要官员愿不愿意救驾勤王,能召集到多少兵力,与太平军重新对峙。

或观望伪清与太平军,谁能赢,那就倒向谁。

或割据一方,自立门户。

或加入太平军,共创新王朝。

北伐军虽攻陷伪清京城,使北方变为一盘散沙,太平天国还不能坐稳江山,因为太平天国自身。

三、太平天国性质

太平天国创建者洪秀全,是以西方基督教教义为蓝本,自创拜上帝教,形成政教合一,极端排斥传统儒家文化。

太平天国崛起迅速,短时间内无法剿灭伪清,又与新兴割据势力势同水火。

儒家文化影响千年,太平天国拒绝接受,也不选择与儒家合作。

即便伪清被剿灭,也得不到支持,甚至自己占领区内也会爆发新的反抗者。

最重要的是太平天国高层产生内斗。

太平天国不改变自身问题,纵然北伐军攻陷了伪清京城,也不能坐稳江山,只会让这块土地继续陷入混乱。

进南京时洪秀全有60万大军,为何林凤祥北伐时只带2万

林凤祥北伐?纯属扯淡。只能说是孤军深入,犹如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纵然林凤祥骁勇善战,又能如何?太平军虽然攻陷南京,南京乃战略必争之地。太平军数路人马和南京周边的清兵互有攻伐,实则陷入胶着状态无法分身。林凤祥深入北地,没有援军,后勤没有保障,在南方一呼百应的拜上帝会在北方人眼里就叫长毛,没有群众基础,只能带着两万敢死队,凭着一腔革命的热血去拼命。

单就这整个事件来看,不得不让人生疑!军事的最高指挥官是东王杨秀清,除了对洪秀全负责以外,杨秀清掌管着天国所有的大权,是绝对的实权人物。难道杨秀清会看不清局势,会蠢到如此地步?抑或有其它不可告人的隐情,如果有,真是细思极恐。天京初建,洪秀全一干人等讨论过北伐事宜,杨秀清考虑再三认为百废待兴不便北伐,但又恐别人说自已贪生怕死贪图享乐。

杨秀清想清楚了,北伐的锅不能背,必须尽快找一个人替自己去征战,至于后果暂时不能考虑。那么他想到了林凤祥,林凤祥在天国打仗一直是急先锋的角色,风头直逼诸王。杨秀清盘算好了,林凤祥忠于天王洪秀全,如果败了等于断了洪秀全一条臂膀,也是洪秀全逼的,到时候他自然无话可说。再说了林凤祥如果留着,对他杨秀清的地位迟早是个威胁,这个人太厉害了,军功卓著,以后再打几个大胜仗风头可能会盖过自己也不一定。想到这,杨秀清狠下了心,决定让林凤祥去北伐。

林凤祥的两万兵力在太平军来说已不算少,但是貌似杨秀清只给了他一万多人。林凤祥无奈下自己又征收了几千人马,他的目的是迂回战先拿下天津,然后象一把匕首一样直插清庭心脏北京。清朝岂能等闲视之,必将调集重兵围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林凤祥就算想清楚了又能怎样,只是这两万人马呢,在天京内乱的前夕,已然踏上一条不归路。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中,李开芳林凤祥被俘遭杀,其余三人如何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