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五十年代期间各国的主力制式步
发布时间: 2023-07-11

五十年代各国的轻武器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已经过时的栓动式步枪开始逐渐被半自动或者自动步枪取代,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世界轻武器开始进入自动化时代,那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五十年代期间世界各国军队的主力制式步枪都有哪些。

恩菲尔德L1A1 SLR步枪

英国当时生产了大量的李·恩菲尔德系列栓动式步枪,甚至二战结束这种步枪还在服役,不过时代在进步,即使再优秀的栓动式步枪终究也会被淘汰,在进入五十年代,英国研发了EM-2无托步枪,发射.280口径弹药,在1951年原本EM-2被定为英军下一代制式步枪,但后来为了与北约弹药统一,规定采用7.62x51毫米弹药,这就导致口径不匹配的EM-2步枪被终结,后来英军选择了比利时的FN FAL自动步枪,并对其进行仿制,被命名为L1A1 SLR步枪,在全自动射击时发现该枪后座力很大,直接取消了全自动发射功能,仅保留单发射击模式。

L1A1 SLR步枪由英国在1957年开始生产,随后装备英国皇家陆军,在服役期间,澳大利亚也在该枪的基础上仿制出了L1A1-F1型步枪并装备陆军部队。L1A1 SLR步枪一直到在英国军队当中服役到八十年代SA80枪族出现才开始被逐渐取代,最后到1994年该枪才被全部撤销装备。

56式半/自动步枪

展开全文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所使用的轻武器种类五花八门,大多数都是在当年缴获的,在进入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得到了援助,开始换装苏式武器,使用最多的就是莫辛纳甘步枪,在朝战结束后,1953年后期开始生产第一代制式步枪,根据苏联的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仿造出了53式骑步枪,但这种步枪并没有使用太久,之后又参照苏联的AK47第三型和SKS两种步枪,分别仿制出了56式自动步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在1956年开始装备我军部队,并诞生了国产第一个枪族,除了前两款步枪外,枪族中还包括一款56式班用机枪(仿制RPD)。

56式半自动步枪与苏联SKS一样,也发射7.62x39毫米M43中间威力弹药,弹仓容量为10发。正常来看56式和SKS的外形基本上是一模一样,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56式采用的是三棱形刺刀,而SKS采用的是剑形刺刀,两者在这个方面上可以进行区分。

56式自动步枪也一直被称为“56式冲锋枪”,同样发射7.62x39毫米M43弹药(经过仿制后叫做56式步枪弹或者56式步机弹),弹匣容量30发,有效射程400米,可以单发战斗或者全自动射击,每分钟理论射速650发左右。56式自动步枪的服役时间最长,从1956年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81式枪族诞生才被逐渐取代。

FN FAL自动步枪

该枪由比利时FN旗下在五十年代期间研制,发射7.62x51毫米北约全威力弹药,采用20发弹匣供弹,战斗时能单发点射或全自动射击,每分钟理论射速650~700发,有效射程650米,它在当时作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自动步枪之一。FN FAL在1956年被比利时采用,成为主力制式步枪,随后其他国家也跟随研制出了改进版本或仿制版本,比如英国的L1A1型、加拿大的C1A1型、澳大利亚的L1A1-F1型等,FN FAL自动步枪的各种型号先后被世界90多个国家采用。

尤其是六十到八十年代期间,FN FAL自动步枪不仅在西方军队中流行,而在雇佣兵界更是最受欢迎的自动步枪之一。

到现在FN FAL自动步枪也仍有国家在使用,在这些年里该枪也经过了改进和升级,在西方民间也是一种热门枪型。

AK47/AKM突击步枪

AK47由苏联二战老兵卡拉什尼科夫在二战之后设计,并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多次改进,最终在1947年定型为AK47型,该枪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可靠使用,可以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作战,不易卡壳,故障率也很低,最重要的就是造价低廉,可大量生产装备,正是因为这些优点,AK47在1949年被苏联军队采用,五十年代成为苏联红军的主力制式步枪。

发射7.62x39毫米中间威力弹药的AK47,相比西方发射7.62x51毫米全威力弹药的步枪火力更猛,也更加轻便。同时还考虑到了伞兵空降作战,根据AK47的基础设计出一种采用可折叠式简易枪托的AKS47伞兵型号,取消了实木枪托重量大幅度减轻,收起枪托后更便于士兵携带。

虽然AK47突击步枪的优点众多,但在它的后座力和控制方面上还是不算完美,于是在1953~1954年期间,在该枪的原基础上改进出了AKM型,这个型号优化了枪托角度,射击时能更好的支撑,还在护木上还增加了凸起造型,便于射手在射击时可握紧枪身。

同样在AKM的基础上也为伞兵改进了一种AKMS型,主要修改的地方也是枪托部分,变得更简易,折叠后便于作战人员携带。改进的AKM突击步枪最终在1959年被苏军采用,并开始取代AK47型,到现在的俄罗斯军队当中,虽然已经是AK74系列5.45毫米小口径步枪的时代,但仍有一部分AKM突击步枪在服役。除了俄罗斯外,无论是AK47还是AKM现在仍是世界上落后地区及战乱地区的主力步枪。

M14自动步枪

进入五十年代初期,美军仍在采用二战时期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但随着北约都纷纷选用了发射7.62x51毫米弹药的自动步枪,于是美国的斯普利菲尔德旗下应要求在1954年也开始设计同样口径的新式步枪,因此就诞生了M14自动步枪。该型号是在M1加兰德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继承了前者的部分零件,但该枪能采用20发标准弹匣供弹,除了能单发半自动点射外,还可以全自动射击,最终M14在1957年装备美国军队,成为当时的主力制式步枪,取代了之前的M1加兰德、M1系列卡宾枪和勃朗宁M1918自动步枪等武器。

但进入六十年代后的越南战争中,M14就暴露出了缺点,所采用的木质枪身进入热带潮湿环境中容易变形腐烂,而且在全自动射击时后座力很大,通常情况下只能采取单发点射,这在实战中对抗北越军装备的AK步枪,M14的火力显得很弱,经常有美军士兵丢掉M14捡AK来战斗,后来在1963年M14被美军取消采购,1967年被更加优秀的M16自动步枪所取代,但M14也没有完全淘汰,而是部分被改装,比如M21型、MK14EBR型等狙击步枪继续在美军当中服役。

HK G3自动步枪

在西德成为北约成员之前,军队还在使用二战之后剩余的武器,在进入五十年代后,成为北约成员后开始研发可发射7.62x51毫米弹药的新式步枪,当时由黑克勒-科赫设计出了G3自动步枪,该型号基于早期的STG45步枪设计,但G3发射的全威力弹药,可以使用20或30发弹匣供弹,战斗时能单发点射或全自动射击,理论射速每分钟600发,有效射程550米。

G3自动步枪在1959年装备西德军队,到现在虽然德国的主力已经是G36、HK416等5.56毫米小口径步枪,但仍有一小部分G3自动步枪在服役中,同时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G3也衍生出多种变形枪,并被世界多个国家装备为制式步枪。

MPi-K31/32突击步枪

东德作为华约成员,以苏式装备为主,早期使用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后来得到AK47第三型的技术和图纸,仿制出了德国版AK47,被命名为MPi-K31突击步枪,该型号的内部构造基本上与AK47一致,但在外观上德制版的枪托设计了一个背带卡槽,同时还衍生出一款类似于AKS47一样的可折叠式简易枪托版本,被命名为MPi-K32型。

MPi-K31/32突击步枪在五十年代成为了东德军队的主要制式武器,并一直使用到七十年代仿制AK74的MPi-KM 5.45毫米突击步枪出现才被逐渐取代,虽然现在这种武器已经退役,不过到现在MPi-K系列突击步枪德国仍在生产,不过主要出售到非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MAS49/56半自动步枪

法国早在1944年就研制了MAS49半自动步枪,最终在1949年定型,在1950年开始列装法军部队,与此同时MAS49也被阿尔巴尼亚、印度等国家采用,该枪还分为7.62和7.5毫米两种口径型号,弹匣容量10发,有效射程600米,战斗射速平均每分钟15~20发左右。

在1957年还研制出了该枪的改进版为MAS49/56型,该枪可以安装榴弹发射器和刺刀,在法国军队当中一直服役到七十年代FAMAS 5.56毫米突击步枪诞生才开始被逐渐取代。不过到现在这种半自动步枪仍有一部分冲突地区的战斗人员使用。

Vz.52半自动步枪、VZ58突击步枪

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捷克分别研制了7.5x57毫米、7.65x53毫米以及7.92x57毫米三种不同口径的步枪,但是没有一款被采用,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研制了一种发射7.62x45毫米中间威力弹药的步枪,最早被称为CZ493型,后来经过测试和改进又更名为CZ502型,最后在1952年定型,被正式命名为Vz.52型半自动步枪,随后开始装备捷克斯洛伐克军队。

但是在刚装备不久后,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华约阵营,为了能发射统一的7.62x39毫米M43弹药,Vz.52步枪再一次进行改进,1955年研制出了Vz.52/57型。在该枪问世后刚装备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不久,又被更加出色的Vz.58型7.62毫米突击步枪所取代。

如今的Vz.52半自动步枪虽然已经是过时的产物,但有一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