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与圆觉经最大区别在何处?如何通俗理解《金刚经》中的“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金刚经与圆觉经最大区别在何处

金刚经与圆觉经最大区别是理与事,金刚经是说理,圆觉经是说事,金刚经的理可以通过圆觉经的方法来实践,圆觉经的事行可以由金刚经的思想来加以指导,正如达摩大师说的,理事二入,二者是一体两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刚经和圆觉经都和中国的禅宗有很深的渊源,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就是用金刚经为六祖慧能大师印心的,六祖慧能大师就是因为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金刚经的精髓或中心思想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不着相,就是无住生心,如何做得到,那就看看圆觉经。 圆觉经在禅门享有盛誉并在禅门中广泛传习,因为它显示的修行途径,处处与禅法相吻合。“圆觉”是人人本来具有的圆满觉悟之心,背离它就是凡夫,随顺它就是圣者。对此迷误就是生死的开始,对此觉悟就是轮回的止息。圆觉经是托本在佛,也就是说此经是依于佛地心境,以佛果境界作为经义的根据。 总的来说,二经是相得益彰,理事圆融,当然,这里也是简要的说明,若细说就不知多少篇幅了,更何况还有不可说不可说呢 阿弥陀佛

如何通俗理解《金刚经》中的“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金刚经》里面所提到的(四相),既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是就不说那么复杂了。

既然说道(相),这个(相)就是有形体的东西。正所谓:“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正是众人执着的“相”才空生许多烦恼,如若知道眼前相,幻象、皆是因“因缘而生”,因“因缘所灭”那么我们就会生起智慧,破除“相”对我们困恼使我们内心产生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

如若我们利用智慧把我们修为境界提上去,你就会发现,“一切相”如刹那的烟火一般划过我们身边,而有智慧之人不为所动不为执着,而有些人却流连忘返痴迷于不得永恒的境遇。执着于“相”就会被境遇所转,永远不能能解脱。

这“四相”乃是坠落六道轮回的根本要素之一,如果我们不修行,不精进,不破除我执那么在临终之时,又有无数无量的冤亲债主幻化成我们的亲朋好友把我们引入恶道不得解脱,所以我们平时要培养不被境所转的根基,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离幻既觉,不作方便知幻既离,亦无渐次”谁能解释这句话

这四句话出自《圆觉经》,正确文本该是: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这十六个字是佛祖对第二个出场的普贤菩萨的开示法要。圆觉又叫无上觉,也就是至上圆满的大乘境界。这部经是佛祖通过对十二圆觉菩萨的开示展示佛法的圆满境界,即破除一切幻境而进入圆满境界的各种法门。

佛教讲经说法,离不开众生皆有佛性这一基本的立论基础,但对各种悟性不同、慧根有别的受众,又讲究方便说法,即通过传授不同的修习法门,从而实现最终的个人的自力拯救。而第二位出场的普贤菩萨显然代表着慧根深厚的这一群体,于是佛祖说法就更直截了当,没有过多的纠结于细枝末节,而是直接通过顿悟式的论断阐释抵达圆觉境界的上乘法门。

在《五灯会元》中这样解释:“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理解了“方便”之意,这句“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也就是认知到幻化虚妄境界马上就果断离开,即知即行,不拖泥带水,不着于相,更不需要各种方便机巧的方法。“渐次”就是逐渐逐步来的意思,由此这句“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也就好理解了,意思就是出离幻象就是觉,不需要逐渐的一步步慢慢来。

但应该了悟的是,这种出离幻象到觉并非一定就是正觉或者说圆觉,也许是从一个幻象走出来之后又进入了下一个幻象,那么接下来认识到这个幻象之后又进入了下一个由知到离的循环,直到诸幻悉皆离。在这里行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从幻化虚妄境界到圆觉境界也许要经过许多这样的循环才能最终抵达,但在这个小循环中必须要果断彻底地即知即行,毋须寻找方便渐次的方法,依照这种最直接有效的法门去修行,才能永离诸幻,最终顺利达到圆觉的境界。

这四句话的是针对慧根深植的修行者而言的修习法门,有点近似于禅宗的顿悟,并不是任何一个修习者均能够很快领悟此中奥义并以此证得圆觉境界,于是佛祖在《圆觉经》中接下来的章节中分别阐述了其他的各种法门。佛法度人讲究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法门万千,不可刻意执着于高下之分难易之别,要有无差别心无分别心,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快和慢并不是最重要的,最终抵达目的地也就是证得圆觉境界才是关键之所在。

学佛入门,初学者应该从哪开始,学什么

学佛入门,初学者应该从哪开始?学什么?提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很重要。

现在中国文化渐渐兴盛起来,好多人渐渐知道自家宝贝还是厉害,中国文化比外国文化深邃、远见、彻底、高明,就开始学起佛法,这是个很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社会好多人对自己家的宝贝有了价值认知,有了自信。

学佛入门,初学者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学什么呢?

学佛法,也像学世间学问、技术一下样,我们得有个基础,入门,这是对的。

可以这么说吧,我们学东西,就得有个老师来指教。或者有个体系性的东西来慢慢去研究、参省、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才会慢慢有所收获的。

那个老师或者体系性质的东西,就是我们学习中的航标、路标、方向,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或者可以称作是入门的东西。

你为什么要学佛?一个人学佛,肯定是有他的开始的缘起,就是有他直接引发的心理动力存在。

但不管如何,学佛的人,都是有其前世大善、大德、大智慧的前行修为,才可以今生突然发现自己心灵中这一片福田宝地。可喜。

现在,由于物质文明、物质享受过度发达,导致我们大部分人心灵和觉知能力混乱,精神和觉性不明晰,这使得我们对自己生命本质认识不清。由于缺乏正确的知识,导致我们生活中引起许多苦恼和病痛,在所难免。

所以,学习佛法,就是可以很好的治愈我们身心内在许多病毒。

从哪里入门?过去时代的人们,可能少有这个问题干扰,但现在就不同了。由于全球化、多元文化、物质文明、科技信息等等多重因素,就是学习佛法的人,心态也不像过去时代那样纯净,人心唯危,而道心唯微。

所以就有大师提倡人间佛教。提倡学习佛法,从学习中国文化开始。这个主张其实用意相当深切、妥当,而且还很切合中国大部分人初学者心地,切合初学者更多实际状况。

中国文化,儒释道,这三个字的排名,你看看,就知道过去贤哲他们用意很深。就是一个学习佛法的先后次序,这个意思。

因此过去到当今好多大师的建议,学习佛法,基础就是从儒家的学问开始,这样做起,就可靠,就有基础。

因为佛法,是最圆满的人生价值观探索体系,佛法包含了一切法。人道、天道、圣道、佛道的一步一步的博大精深的修为。

现在的初学者,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不了解佛法讲道理就是从这整体的宇宙观开始的,不了解佛法讲道理就是从我们生命的本初、源头开始讲,不了解佛法讲的道理。就是直接从我们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开始的。

所以,现在普遍学佛法的人,通病都是他们把佛法看的太简单了。认为佛法是一些过去的人发明的哲学道理。

其实佛法,实在讲宇宙、生命现象多重的、各种道理。

最后,才把真理会归到去关注“人”的生命。

所以,现在要学习佛法,还是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