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之间的关系 - 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揭秘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之间的关系

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发生在1911年5月的保路运动亦称为“铁路风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为保护铁路主权及民营资本,由四川劳动人民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历史评价说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纵观这两场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影响,此类评价不无道理。

武昌起义图

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先后发生于1911年的5月和10月,仅仅半年间,中国各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已达到了高潮,继而爆发的辛亥革命终于为腐朽的清王朝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公元1911年5月11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借款用以镇压国内革命,悍然宣布“铁路国有化”,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转手又卖给英、法、德、美四银国银行,以换取巨额贷款。

这等卖国求荣的行径激起了多省人民的强烈反感,遂在各地民主革命党人的推动下爆发了大规模保路运动。在四川保路人士的倡议下,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号召数以万计劳动者加入革命阵营,对抗清政府的野蛮镇压。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次日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此举激起了四川民众更大的愤怒,遂将保路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以更激烈的手段对抗清政府的暴行。

1911年10月10日,在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湖北相继爆发了武昌起义,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更大规模的兵变由此而起。至此,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终于引发了最终推倒清朝统治基石的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简介

武昌起义简介之起义背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更加激起了革命党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他们宣传革命、传播民主,并积极联络社会各团体,为再次起义积蓄力量。那么,起义为何会发生在武昌呢?就在革命者等待时机向清政府发难时,四川的保路运动爆发了。

武昌起义配图

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转手卖给列强,这种丧权辱国的行为激怒了四川、广东等地的人民,各地民众纷纷强烈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清政府为了镇压抗议群众而调集各地驻防军队前往四川等地。此时的湖北防务空虚,革命党人终于决定利用这个绝佳的机会发动起义。

武昌起义简介之起义过程:就在起义万事俱备时,一件意外发生了,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制作炸药时不慎爆炸,清军闻讯大肆逮捕革命党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决定尽快起义。10月10日晚,起义者以枪声为号一齐向清政府总督署发起进攻,经过艰苦战斗,夺取了清军军械库——楚望台,为起义胜利奠定了基础,最终在天亮后,起义军胜利占领武昌。

武昌起义简介之起义影响:随着武汉三镇为起义军夺取后,在全国引发了一系列骨牌效应,先后有15个省改旗换帜宣布独立,至此,清政府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大势已去。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曲折中向前驶去,民主共和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武昌起义领导人

1911年10月10日晚,著名的武昌起义成功打响了新中国的第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更像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令人瞩目的里程碑,翻开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作为武昌起义领导人的孙武,蒋翊武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筹备策划武昌起义,最终使武昌起义得以圆满成功。

武昌起义示意图

这场发生在湖北省武昌市的兵变,本着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目的,试图通过武装改夺政权,进而改变中国政治格局的分布。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它拉开了新中国民主共和的序幕,为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来自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蒋翊武、黎元洪和孙武等人都是武昌起义领导人。两个革命团体共编一处,在武昌起义中,所要面对的共同敌人则是清政府。原本,武昌起义领导人另有他人。统一起义领导机关,决定联合反清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请黄兴、或谭人凤来指挥起义,主持大局。然而还没等到指挥人赶到湖北,起义军就因紧急情况不得不提前开始起义行动。

辛亥革命前期,中国各地都涌现出大批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熏陶的,拥有爱国之情的热血青年。作为号召更多人投入革命事业,聚集革命人士和传播革命消息的两大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这两个革命团体活跃于湖北省新军团中,试图从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为了共同的理想,文学社和共进会最终走在了一起。为了准备起义活动,两个团体的代表暗中见面秘谈,就起义组织的编制进行了商讨。最后,决定两个革命团体合二为一,以文学社的机关作为临时总司令部,由文学社的社长蒋翊武担任革命军的临时总司令,共进会的孙武则担任参谋长。

武昌起义时间

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热血的革命党人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商量后,决定在湖北省武昌市发动一场兵变。这就是著名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旧历八月十六日。因为那一年刚好是辛亥年,所以武昌起义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现了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开端的地位。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所组织发动起来的最成功的一次起义活动。

武昌起义剧照

吸取了黄花岗起义等前十次起义的失败教训,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将目光投向了长江流域。他们计划以武汉为中心在湖北地区发动一场兵变。武昌起义时间在二十世纪初期,旧历辛亥年,清朝宣统三年,所以武昌起义的划时代意义不言而喻。

在武昌起义中,蒋翊武被任命为武昌起义的军事总指挥,孙武担任参谋长一职,刘公为总理。起义军在占领并控制了武汉三镇之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黎元洪被推选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革命党人还动员各省民众起义,积极响应辛亥革命的号召。武昌起义的胜利迫使腐朽的清朝政府走向灭亡,中国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虽然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认真筹备策划。但是于10月10日发动的武昌起义的时间却是临时决定。10月9日,革命党人在俄国租界里秘密制造炸药时,不幸爆炸,秘密组织暴露,革命党人被捕入狱。情急之下,组织决定当天晚上发动起义,但是因为武昌城内戒备太过森严,各地革命党人之间无法取得联络,便只好改在10日晚上开始行动。

武昌起义部队是哪些

武昌起义的爆发直接影响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作用。武昌起义又被称为“星夜起义”,原因在于它于武昌起义爆发在夜间,在武汉革命党人的努力下,武昌起义越发声势浩大,赢得全国群众拥护和响应。

武昌起义

回想武昌起义经过,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武昌起义部队。如果没有武昌起义部队的武装力量,那么武昌起义也不会得到巨大的胜利。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起义第一枪被新军工程第八营所打响。

作为武昌起义部队,新军工程第八营是由革命党人组成的,起义爆发时,新军工程第八营的总指挥是吴兆麟。总指挥吴兆麟率领全军准备夺取中和门一带的楚望台军械所。在新军工程第八营的奋战下,顺利夺去了步枪、大炮、子弹等军事用品,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武昌起义部队除了新军工程第八营,还有驻守在武昌的炮兵营,工程队等部队,他们积极响应起义的号召,一齐朝着楚望台进攻。

在革命党人的发动下,武昌起义顺利地拉开帷幕,据不完全统计,武昌起义军共有3000多人,一同向楚望台发起进攻。除此之外,武昌起义部队还有清军辎重十一营。有照片显示,清军辎重十一营在武昌起义爆发当天拍摄过一张照片,照片上共有四十人,照片上方写着辛亥首义同志会陆军二十一混成协辎重十一营卅七年双十节成立大会摄影纪念”。

武昌起义的指导思想

革命秘密意外泄露,情急无奈之下,第二天晚上湖北新军革命党人带头起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就此爆发。而作为武昌起义的主力,湖北新军却是清朝战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巩固政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培养起来的,是因为在学习西方文以及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革命宣传中,他们的革命思想逐渐强烈继而爆发了革命。

(nmsl是什么意思?nmsl原本是骂人的词(母亲去世),被黑粉带节奏,翻译成了never mind the scandal and liber(永远不要理会谣言和重伤)。因此,不少网友原本不知道该词的意思,还都以为是一个正能量的好词。)

武昌起义画像

虽然武昌起义运动和同盟会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武昌起义革命的指导思想脱离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参加武昌起义的人有不少是同盟会的领导人、重要骨干和一般成员。起义后革命政府的建立说明了武昌起义的指导思想正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以反封建反侵略、拥护民主平等政治和耕者有其田为中心内容的思想让新军、文学社以及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与同盟会不谋而合,符合了遭受封建主义毒害的民众心声,响应革命的民情沸腾,引爆了全国各地推翻清朝政权的革命运动,革命得以延续发展,各地革命人纷纷勇敢站起来反封建反帝国,成功保障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清政府,建立起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的指导思想沿用直至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以及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