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是铁饭碗么(社区工作者编制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社区工作者编制问题

社区工作者现在是没有编制的,所以也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
2020年,黑龙江、江西、山西等多地相继出台优惠政策,有些是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事业编、公务员编制人员,有些则直接招录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和待遇的社区工作者。这样的趋势,某种程度上来说,将使以下几类人非常直接的感受到“政策的善意”:
一,学历不高,无法通过事业单位考试、省考公务员、国考公务员考试等途径获得编制的人群。当下的编制类考试,但凡是有编制的考试,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这一门槛将很多有能力、有梦想的人挡在了“编制”的大门之外。但社区,让这些学历不高,又渴望获得编制的人,看到了希望。
二,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一直以来,有那么一群社区工作者,始终活跃在社区一线,服务居民,但因为没有编制,他们无论付出多少,始终是“体制外人员”,但今年部分省份接二连三的招录政策,让一些在基层服务和奋斗的社区工作者,要么直接享受了事业编和事业单位待遇,要么直接成为了乡镇公务员。
三,想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宝妈们。很多宝妈从怀孕开始,淡出职场,产假结束后因孩子无人照料,选择做全职妈妈,等到孩子三岁去幼儿园之后,宝妈们便又一次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无论在生宝宝前,是多么雷厉风行的职场女强人,生了孩子之后重返职场,始终心中有一份牵挂。
然而,社区工作者考试,让这些想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宝妈,看见了希望:能在家附近上班,工作时间相对宽松,能够接送孩子上学,待遇稳定,且还有机会转事业编。这样的职业发展前景,远比去规模小、不正规、压力大、工作时间不自由的小微企业任职,更有吸引力。
但目前,仍然有很多观念,让小编操碎了心:
1.我这么年轻,我为啥要去社区?——年轻人就不能去社区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吗?全国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很多优秀社区工作者都是90后。
2.去企业上班不“香”吗?为啥非要去当“社区大妈”?——去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学历和工作经验、专业资质不允许!去中小微企业?经常“996”,福利待遇无法保证!
你佛系求职,就想找个清闲的公司、清闲的岗位,不求挣钱和升职,但求企业给交保险?虽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钱多事儿少,但做梦终究是做梦呀!
3.社区工作者就是个临时工,没前途,更没“钱”途,为啥要考?——有“钱”途的岗位,一定会要求学历高、能力强,且工作压力大;你说社区没前途?“三岗十八级”的职业体系早就已经形成了,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事业编、公务员编制,已经不止一大规模招聘了!
4.我还年轻,不想考这么早,再等等不行吗?——明明可以睡到早上8点起床,8点40出门,8点45到单位,你为什么一定要选择6点起床,6点半出门,8点50到公司,连早饭都来不及吃的工作?
明明有机会只要复习且不要求有初级和中级社工资格证就能考,你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有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了,再悔恨莫及?
上海普陀、金山也发布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考核录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

社区工作人员有没有事业编制

江苏正文培训有答案:

没有!社区工作者就是社工,考取社工证,考试通过即可上岗。


社区工作者不是铁饭碗,也没有编制,签订聘用合同,一般五年一个聘期。社区工作者与“村官”、“三支一扶”类似,都可以算成基层工作经验,在很多地方,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还是相对可以的,比村官、三支一扶都要高一些。但是想拿到编制,就得继续考试喽,也有一些地区在公务员招考的时候,专门面向社区工作者岗位。社工也可以当成一个考入体制内的“跳板”。


那么,社区工作者考试考什么?

各省份考试内容不尽相同,就各省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区工作专业知识和实务》、《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验》,具体考试内容要依据个招聘公告而定。


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和发展前景怎么样?

社区工作者是仅次于事业编制的一个工作岗位, 看似暂时无编制,却挺稳定的,待遇有五险多地有一金, 同时有工龄工资,岗位职级津贴,年节有福利,还有诸如精神文明奖、年终奖等,同时基本全国所有地区,都会对退休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安排专项资金补贴。

具体各地当然是不一,但是整体来说,社区是要朝年轻化去发展,待遇也会不断的提高,从而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归属感和活力。

同时在社区工作可以密切接触所在区域的很多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个人人脉的积累非常有益,之后无论是什么涉及政府部门的办事流程都会比较清晰明了,这也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收获。

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一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包括社区党建、民政、综治、治保、计生等等管理服务工作,直接与居民打交道,工作越来越重要。这往往很容易让人以为社区工作人员是有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但其实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编制,只有一类兼职人员才可能有编制。

社区工作人员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等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包括社区两委成员,便民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等专职从事管理服务和党建工作的人员,以及其他专职工作人员,以及购买服务和兼职工作人员。简单来说,就是分成三类:两委干部、聘用人员和兼职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中的骨干就是两委干部,包括社区党支部委员和居委会委员。根据社区的大小,两委干部一般设置5-11人,其中,社区党支部委员有3-5人,社区居委会委员有3-7人,党支部委员和居委会委员交叉任用,每届任期为5年。我们这边的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委员一般共7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为一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各一人,还有支部委员和居委会委员四人,他们中有些兼任党支部委员和居委会委员。

在我们国家,编制指的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这两种,其中行政编制就是大家常说的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则是指医院、学校等公益性事业性单位工作人员所拥有的编制。拥有编制的人员都在本地编办有备案,在单位编制本上有留名。现在社区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和社区居委会委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在非换届期间,社区党支部书记因故空缺也可以由上级党委任命。社区党支部委员和社区居委会委员包括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在内都没有编制。社区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而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其委员都没有纳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序列。

两委人员虽然没有编制,但同样有工资或者津贴,我们这边的两委人员都由所在街道或乡镇民政部门聘用,拿工资,并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并纳入职业化管理,并可以积累工作年限而晋升职级,从而增加工资待遇。目前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的工资待遇每月大约5500元左右,党支部副书记和居委会副主任每月工资待遇在5000元左右,其他委员待遇也在4000元以上,年终还有一定的绩效奖励。

社区工作人员当中较为众多的还是聘用人员。这些包括有组织部门聘用的党建专干和人力资源公司聘用的就业专干、民政专干、计生专干、网格员、安监员、调解员、联防队员、退役军人联络员等等,他们都被派往社区工作,主要由社区两委人员进行管理。这些人员属于政府雇员或者劳务派遣人员,也是没有编制,受聘用来从事社区服务工作。他们同样拿工资并缴纳五险一金。我们这边党建专干的工资待遇比照社区两委副职的工资待遇,每月大约有5000元左右,而网格员等的工资待遇要稍低一些,目前在3600~4000元左右。

社区工作人员当中,最后一类就是兼职人员,比如社区第一书记。社区第一书记大多是由街道或乡镇派出的干部,有些甚至是市县(区)政府部门或国企派出的党员干部。如果是由机关事业单位派出的第一书记,则必然具有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