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字节,我回县城开店,没人看好,月入10
发布时间: 2023-07-1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财经故事荟

文|财经故事荟

冕宁县,隶属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贫穷是大凉山挥之难去的标签,州内17个县中,有11个曾是深度贫困县,一些外地人甚至觉得这里还处在解放前的状态。

在冕宁,特色小吃是炸土豆,而95后益宝和妹妹想开一家轻食店。

除了开明的父母支持外,没人看好,“在凉山卖这些,会有人买吗?”“不用半年,肯定倒闭”。

但结果很“打脸”——店里大排长队,她们一个月就赚了10万元。

像益宝姐妹这样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已超过1220万,小红书上就有不少相关帖子:“小县城创业比上班好多了”、“十八线县城卖烤红薯竟然卖爆了”......

通常,奶茶店、面包店、杂货铺等类型的小店都在他们的射程范围内。虽然从零开始,但凭借在外面的见识,对运营的理解,还有“匠心第一,生意第二”的初心,他们的小店别有质感。

但不是每个开店故事都如益宝这般顺利,有人租下店面后迟迟下不了决心,结果被“朋友”抢占先机,也有人选址仓促,月流水不足三千,打起了退堂鼓。

本期《财经故事荟》采访了五位回县城开店的年轻人,她们曾是大厂员工,是大学老师,是外企精英,回归小县城的背后,都是一个特别的故事,或因生死离别,或为追寻自我,如今,她们有一个共同身份——县城创业者。

互联网裸辞后,我用2万开小吃店,两个月回本

祁雅,95后,安徽临泉县,投资2万,20平米小吃店

展开全文

毕业进入互联网工作一年,祁雅受够了职场内卷,去年毅然裸辞。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是她一直都有的想法,但迫于风险,毕业时她还是按部就班选择了“正常”就业。

裸辞后,内心声音再次浮现,尤其见到朋友开餐饮店收入不菲,她受到了鼓舞。

由于工作积蓄不多,低成本是唯一选择,祁雅想到了回老家临泉县开铁板豆腐小吃店。

临泉是农业大县,经济不发达,多年卧底安徽最贫困县城,人均GDP连续多年全省倒数第一,4年前才开通第一个高铁站。

但祁雅并不担心,“小吃是大众消费,只要口味好,再选个人流大的地方,就能做起来”。

幸运的是,经过半个月的选址,在一条古特色小吃街上,她碰到了一个20平米的转租店面,不收转租费,已有简单装修,只需支付剩下10个月的房租12000元,再重新定制一个门头900元。

她又找了当地老师傅学习制作铁板豆腐,她学得快,两天就搞定了,学费3000元。

店面和技术的大头解决了,剩下一些杂项,比如材料、工具等费用大概5000元,加起来总共两万左右,一个小吃店就开起来了。

去年10月31号,小店正式营业,铁板豆腐6元一份,鱼饼年糕7元一份,第一天就卖出659元,三板豆腐、两斤年糕全部卖完。

而就像祁雅预想的,只要口味好,客户会帮着做宣传,小店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两个月就完全回本了。

尤其在过年高峰期时,半个月营业额就高达两万,祁雅开始攒起了小金库。

她干劲十足,就连疫情封控,也不闲着。

去年11月初,祁雅所住小区因疫情封区,但她还备有豆腐原料不忍浪费,便在小区内临时支摊,没想到被围得水泄不通,不到半小时就卖完了。

不过,创业路上总有糟心事,小吃上手简单,竞争门槛也低。最近一个阿姨在祁雅左边15米的位置,摆起了同样的小吃摊。

据隔壁臭豆腐老板“爆料”,她已经“观摩”祁雅半个月了,有时还偷拍祁雅的操作。

祁雅虽觉膈应,但并不感到威胁,“最终拼得是口味,尤其是对年轻人口味的理解,我有信心。”

字节离职回大凉山开轻食店,我一月赚了10万

益宝,95后,四川冕宁县,投资近20万,40平米轻食店

白天休息不超过三分钟,上厕所要跑着去,晚上回家倒头就睡,这是益宝和妹妹今年1月开了轻食店后的日常。

去年,两姐妹双双辞掉了城市工作,当时身边人觉得她们疯了。

此前,益宝石凉山一所大专院校的计算机老师,妹妹则在成都字节做运营,一个是事业编,一个是互联网大厂,其他人求而不得的工作,两人却弃之如“敝屣”。

原因大相径庭,益宝爱自由,厌倦了学校条条框框的禁锢和教室、办公室两点一线的生活,自觉跳跃的思维被封印;妹妹则因为工作找不到意义,决定先回家调整。

开轻食店的念头只是出于偶然,辞职待业期间,妹妹在小红书上刷到轻食博主,她一向对好看又好吃的东西没有抵抗力,便报名学习了一周。

正是这次学习启发了她们,“原来轻食不一定生冷清淡,也可以这么好吃”,而这也激发了她们更大的情怀——做适合中国胃的健康餐,让更多人打破对轻食的刻板认知和家乡的落后印象。

身边人都“唱衰”,这也难免,冕宁是革命老区,一个电瓶车半小时就能逛完,至今没有大型商场,前几个月刚开通到成都的动车,当地年轻人平均工资只有三千,专属大城市的轻食“文化”,在此能有立足之地吗?

但益宝和妹妹对此有80%的把握,她们唯一的考证是,看到当地不少年轻人会去咖啡馆,便判断他们是乐于接受新事物的。

而对那20%的风险,两人观点一致:哪怕结果不尽人意,但勇敢一试,不会后悔。

将成本控制到20万以内,这是两人能承受的最大损失。她们刻意避开闹市区和商业中心,选了一个阳光能照进来的街边店铺,40多平米的小店,外面有一棵树。

“我们想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店铺,不想让别人觉得我们就是做生意赚钱的。”

初心决定了精益求精,比如,为了美观,她们将小番茄从竖切四小半改成横切两半,虽然这样耗材更多;愿意花费贵两三倍的价格,购买正品龙利鱼;试过口感不太好的速冻三色豆后,会花更多时间和成本去菜市场买新鲜的。

而为了出品稳定,每逢中午高峰期,她们会关掉单量更大的外卖,确保堂食的质量。

不拘泥于轻食范畴,小店菜单上有100种菜品,意面、韩式拌饭均在其中,最高价不超过30元。

她们会及时根据反馈调整菜品,比如当地人喜欢麻辣重口,就调配出麻辣酱汁,再配上当地特色炸土豆;有人吃不惯较硬的糙米饭,她们便搭配出糙米和大米的混合米,供顾客挑选;以及为不同人群推出月子餐、减脂餐等定制套餐。

用心之下,便有了开头的景象,有的顾客几乎每天都来,还有排不上队的会给益宝发消息,“今天又有好多人,我又吃不上了”。

两人对此始料未及,本以为自己就能搞定,但还是不得已请了妈妈和兼职人员帮忙。

自1月7号正式营业,至今两个多月时间,小店日均达到100单,月流水高达10万,是当地年轻人平均一年工资的近3倍。

惊喜之外,两姐妹提醒自己不要飘,并紧锣密鼓安排好了下半年的进修计划,她们准备去云南学习傣味小吃,再去上海、广州学习当地特色,以便研发融合料理。

其实,如今开店并不比上班轻松,尤其两人自小贫血,有时会累到头晕,但感受是充实的,“上班只是在做任务,而创业开店是把热爱的事做到尽善尽美,能无限延展自己的潜力。”

奶茶店5个月赚10万,我还清了负债‍

于富贵儿,90后,河北无极县,投资5万,20平米奶茶店

一辆绿色脚蹬三轮车,车上摆满了各式饮品,侧面系着一个蒂芙尼蓝的大蝴蝶结,于富贵儿开奶茶店的梦想就这样从摆摊开始了。

开奶茶店是她小时候就有的梦想,但直到26岁才开始落地。之前,富贵儿做过医院收银员、会计助理、健身房销售等不同工作,“平淡且枯燥”。

2021年5月,她在网络上看到有人骑三轮摆摊,装饰很好看,就心动了,也想一试。

上午有这个念头,下午就辞职了,老板以为她在开玩笑。

彼时,富贵儿刚结婚,老公为买房负债20万,还有每月八千左右的房贷车贷,即便如此,他还是支持富贵儿,要给她买电动三轮车。

一辆电动三轮要两三千,富贵儿不舍得,便自己画好设计图,花了600元请人焊了个脚蹬三轮,涂成绿色,系上一个大蝴蝶结。“以前工作什么都得问领导,现在这个三轮的一切布置都属于我,我要把喜欢的一切都组织起来。”

没想到这个蝴蝶结让她成了石家庄摆摊“网红”,第三天开始,每天都排长队,一天收入1500元左右,可后来夜市整顿,干不下去了。

但这段经历给了富贵儿信心,她有了在市区开奶茶店的想法。

不是没有过犹豫,她有点担心疫情,但又觉得,考虑太多,就算疫情过去了,又会有其他担忧,不如开干。

市区开店成本高,为还负债,她和老公的生活本就紧巴巴的,富贵儿“曲线救国”,打算先在老家无极县城试一试。

“穷深泽,破无极”,无极地方小,骑电动车二十分钟就能逛完,没有大商场,也没有星巴克和瑞幸,这里的人喜欢喝蜜雪冰城。

但胜在房租便宜,一年只需一万,富贵儿预算两万五,想小成本赌一把。

去年初,她独自一人去无极准备开店,老公仍在市区工作。

省钱是重中之重,富贵儿自己设计所有细节,再请工人帮忙实施;没钱买柜子,就把家里的搬过来;网购了一个镜子,结果碎了,她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