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中性描写(村上春树的书是否是一种没有故事情节的无冲突的闲聊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7-17

村上春树的书是否是一种没有故事情节的无冲突的闲聊小说

我很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平铺直叙的手法,内敛的人生哲理,没有太大的情节冲突。还有轻幽默的感觉。比如《挪威的森林》中关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升降国旗的那一段落的描写。幽默中带着讽刺。总之本人是很喜欢读村上春树的书

村上春树好在哪里他的作品是否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心态和日本的文化

村上春树有菲茨杰拉德那种缱绻、温柔、细腻的文笔。
有雷蒙德·钱德勒那种略带黑色幽默的冷幽默感(这点林少华老师翻译得不算好)。
有卡佛那种荒诞虚空的极简感。
以及自己的一点象征式小卖萌——他的短篇小说尤其如此。

他的大多数小说,其实都在描述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个“不合时宜”的,守旧的,怀念着早年故乡海滩风景和故友的,不喜欢大城市现实主义冷酷面貌的,性格独立的,爱耍冷幽默的主角。
VS
一个黑暗的、现实的、狡猾的、庞大的、吞噬时光的、带有死亡阴影的、填海造陆把一切美好旧时代事物吃掉的、资本式的、暴力的,大家伙。(《且听风吟》里的流逝时光,《弹子球》里的虚空,《寻羊》里的羊,《舞舞舞》里的死亡阴影,《鸟》里的绵谷升》,都是这样的)

这种独善其身的、小伤感冷幽默的、怀旧美好抵制按部就班社会的、对政治和战争及庞大机器抱着反感的、偶尔卖萌玩象征的、想象力泛滥的劲头,就是村上春树的可爱之处。

村上春树不算很日本。论到“和风”,谷绮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们都比他风味浓郁。村上春树是个很美式的小说家,公认的翻译腔重。生活方式上,他读大学期间搞爵士乐酒吧,29岁才出道写小说,又搞翻译,著名的跑步男子。很美式。

说他的书。我私人把他的书分作这几类:
四部曲(即《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舞舞舞》)。
短篇小说们(《盲柳与睡女》、《象的失踪》等)。
三部野心之作(《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奇鸟行状录》、《1Q84》)。
流行作品(《挪威的森林》、《斯普特尼克恋人》、《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等)。

村上春树在大陆,其实算是个被误读的小说家。太多人关怀《挪威的森林》了,一如太多人在意《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而忽略了昆德拉的其他小说,太多人觉得纳博科夫就是写《洛丽塔》那货导致忽略了他太多的伟大小说。

村上春树很欣赏美国作家,屡次提到菲茨杰拉德、雷蒙德·钱德勒和雷蒙德·卡佛。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也是他致敬的三大对象,早年风格的影响人。

村上春树在他作品里,不只一次提到菲茨杰拉德。《且听风吟》里,谈及他虚构的“哈特费尔德”,说其战斗姿态时,就列了菲茨杰拉德做比照。《挪威的森林》里,也猛夸过。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许多部分在朝菲茨杰拉德致敬,尤其末尾离开爵士酒吧上长途车一切一去杳然无人可捕获那段,风味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的海滩独白绝似。实际上,在《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前半段,村上春树一直在半重复菲茨杰拉德的一个主题。菲茨杰拉德在告别他的南方,村上春树在告别他的海边故乡(《寻羊》里被填埋了的海、“宇宙飞船”号弹子球机)、“20年代”和过往记忆。

村上春树说他喜欢雷蒙德·钱德勒。他说他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2006年亲自把这书译成日文了。
实际上,对照《舞舞舞》和《漫长的告别》,有个显而易见的细节。《舞舞舞》里主角被“渔夫”和“文学”俩警察带去讯问的经典黑色幽默段落,可以类比《漫长的告别》里,特里·伦诺克斯刚失踪时,俩警察闯到马洛家来敲门的情节——根本就是致敬段落。
实际上,《舞舞舞》和《漫长的告别》里,同样富贵但同样对之厌倦不堪,喜欢没事来找主角喝酒发牢骚的五反田VS特里·伦诺克斯,嗅来也有几分像的。
村上春树自己也说过,《1973年的弹子球》写完后,他有过选择。然后就是《寻羊冒险记》里。在我看来,这多少有点从菲茨杰拉德转向钱德勒。
《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风格类似,清新、悒郁,略微有他后来招牌的“彼侧之空虚”的意境了,但大多还是在和流逝的时间对抗。清澈秀雅派。《寻羊》和《舞舞舞》,主角动起来了,开始有类侦探小说的意思,各类村上春树式的想像力、黑色幽默和比喻也出来了。《寻羊》和《舞舞舞》里的主角基本是个不省油的灯,冷幽默,到处溜达,有钱德勒的马洛味。如果读村上春树小说的英译本,再对照钱德勒,感觉尤其明显。

村上春树喜欢卡佛的事尽人皆知。“极简主义”也被说成烂话题了。想一点其他的。卡佛很有趣的一点。《大教堂》和《真跑了那么多英里吗》这两篇,都有一个极有趣的倾向。从现实,逐渐过渡到一个近虚空的情境。《大教堂》结尾尤其如此,盲人慢慢把现实感抽离掉,反客为主,一切进入了他的虚空领域。实际上,卡佛悼念他父亲的那篇文,结尾大家都开始念“雷蒙德”也有类似观感。(科塔萨尔的短篇也类似,但他更喜欢从一个极端过渡到另一个极端,而非停在虚空)村上春树喜欢描写一个玄空的彼侧世界,这一点,是他和卡佛最像的。

为什么都是写小说的,村上春树可以获得那么多次诺贝尔奖提名,而金庸大侠却一次提名也没有

凡有华人饮水处,便有金老爷子笔下人物的传说。金庸小说在华人世界的影响,可谓是笑傲江湖。然而,都是写小说的,村上春树可以获得那么多次诺贝尔奖提名,而金庸大侠却一次提名也没有呢?

第一,诺贝尔奖有一条规定,参评的作者要一直致力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在1972年刊登完《鹿鼎记》后就宣布封笔,所以金庸先生参评诺贝尔文学奖是不符合规定的。而1972年的时候香港还没回归祖国,金庸先生包括在此之前不参加评选,也可能是出于避免政治上敏感的考虑。

第二,武侠小说一直被视为不入流的文学,地位尴尬。武侠小说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视为市井文学,难登大雅之堂。当代的一些比较知名的作家,包括李敖、王朔、易中天,都瞧不起武侠小说,认为武侠小说和现代社会脱节,会败坏群众的斗志。这种看法确实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第三,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文学作品好坏的标准,好作品都值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知道,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诺贝尔文学奖的评比常常被某些大国当做政治打压的工具,公正性正在慢慢缺失。

所以,金老爷子不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又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喜欢,老百姓喜欢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不是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