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的丞相(秦昭襄王在位时相为谁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秦昭襄王在位时相为谁

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时,丞相有樗里疾、魏冉、范雎、蔡泽等。
秦昭襄王刚继位时,任命樗里疾为丞相,主持朝政和宗族事务。在樗里疾去世后,魏冉凭借和秦王的特殊关系,升任丞相,独揽大权。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魏冉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秦昭襄王亲政后,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后来,范雎因失去秦王宠信,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相位,辞归封地,不久病死。蔡泽历经四朝任职,在乱世中保全自身。

秦昭襄王嬴稷的儿子是什么人 秦昭襄王的丞相是谁

秦昭襄王赢稷的太子是赢柱,当了三天王就死了,他的孙子子楚当了3年秦王,然后就是他的曾孙嬴政,统一中国。
他的丞相先是穰侯魏冉,后来是范雎,最后是蔡泽。范雎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

秦国丞相顺序是什么

秦国丞相顺序为隗林、李斯、赵高、魏冉、魏冉、蔡泽

1、隗林

战国末期楚国人。秦王朝执政时就官至丞相高位。隗林的历史贡献有三:组织、指挥了秦王陵的修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制定度量衡,统一了全国一尺为23.1厘米,一石为十升、一斤为16两的标准;和王琯为秦统一全中国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

2、李斯

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3、赵高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推向了顶峰,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4、魏冉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

5、蔡泽

蔡泽,生卒不详,战国燕国纲成(今河北怀安)人,善辩多智,游说诸侯。蔡泽在走投无路入秦,经范雎推荐,被秦昭王任为相.随后在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献计秦昭王攻灭东周,几个月后,因被人攻击,害怕被杀,辞掉相位,封刚成君。

秦国君主: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

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秦国

秦昭王在位时秦国丞相叫范什么

是范雎,,封应侯,,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

赢稷的丞相是谁呢

赢稷的丞相叫范雎。

范雎,亦作范且,或误作范睢,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秦国宰相。

范雎任相后,还创修褒斜栈道,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最终“使天下皆畏秦”。后长平之战爆发,范雎设计在外交上孤立赵国,防止各国合纵,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又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助力长平,使得白起大破赵军。

主要成就

范雎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同时范雎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的人,这是范雎对秦国的杰出贡献,为秦逐个兼并六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而且对后世影响也相当深远,为中国政治、外交思想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页。

秦昭襄王执政几年

56年。
秦昭襄王(公元前324——前251年),秦武王之异母弟,名则,一名稷,战国时秦国的国君,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
在位。在位56年,其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其实际执政时间仅次于乾隆。先后大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信魏人范睢的话,夺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睢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占领和蚕食东方六国大片国土,使楚国国土缩小一半、魏国韩国国土缩小 2/3、赵国缩小1/3公元,并不断离间六国关系,又在前256年又灭亡东周。其在位后期秦国实际控制国土已经超过东方六国总和。可以这样说没有昭襄秦王也就没有后来秦国统一。
秦昭襄王年间大事记
秦昭襄王元年 前306 秦右丞相甘茂惧谗,奔齐。
秦昭襄王三年 前304 秦昭襄王嬴稷与楚怀王芈槐盟于黄棘(河南南阳)。秦将侵地上庸(湖北十堰竹山)还楚。
秦攻占韩国野王前形势图
秦昭襄王四年 前303 齐、魏、韩,三国以楚与秦盟,背叛合纵,联合攻楚。楚遣太子芈横入秦为人质,秦发兵救楚,陷蒲阪(山西运城永济市西)、阳春(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封陵(山西运城芮城封陵渡)。秦再攻韩,陷武遂(山西运城垣曲)。
秦昭襄王五年 前302 秦昭襄王嬴稷、魏襄王魏嗣、韩太子韩婴,会于临晋(陕西渭南大荔)。秦以侵地蒲阪还魏,抗秦合纵盟约又瓦解。楚太子芈横自秦逃归。
秦昭襄王六年 前301 秦、韩、魏、齐,四国攻楚,败楚于重丘(河南驻马店泌阳),杀楚大将唐昧。秦蜀侯嬴辉被诬进毒,秦遣大夫司马错击杀之。秦寻攻韩,占领穰城(河南南阳邓州市)。
秦昭襄王七年 前300 秦华阳君芈戎攻楚,斩首3万,杀楚大将景缺,陷襄城(河南许昌襄城)。秦丞相樗里子嬴疾卒,楼缓继为丞相。
秦昭襄王八年 前299 秦昭襄王嬴稷邀楚怀王芈槐会盟武关(陕西商州商南),突劫芈槐至咸阳,强迫割巫郡(重庆巫山)、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芈槐怒拒,乃留不使返。秦任齐孟尝君田文为秦相。
秦昭襄王九年 前298 秦昭襄王嬴稷信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