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清朝走向覆灭的原因是什么?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

 

2023/7/7 5:40:33 ('互联网')

本文目录

清朝走向覆灭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走向覆灭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新的政权与制度必然代替封建王朝。洋务运动爆发后,不管清代统治者的主观愿望如何,外部传递进来的近代科学技术、近代工业生产、科学思想、制度改变等众多内容,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让中国人民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满清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落后,逐步确立了近代革命的目标,并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清代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守旧”和“集权”。满清政府自1644年入关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后,沿用的基本上都是前朝的皇帝制度以及三省六部制度。清朝末期,因政治腐败落后、农民与地主之间矛盾激化、闭关锁国的封建政策、不发展重兵器等守旧原因,导致清王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与进步。

清代集权的标志是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在雍正时期设置,由皇帝挑选满汉亲信担任,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负责传达到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员落实执行。实质上使得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大臣名存实亡。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中央集权专政制度发展到巅峰。也让汉族人民产生了严重的反抗意识。

清朝的覆灭还有一个原因是外部势力的入侵。1840年,英国向清朝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此被卷进了世界资本主义漩涡。紧接着出现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更是加快了清朝的覆灭之路。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唐朝时期,青藏高原兴起的吐蕃王朝曾一度是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其最强盛时,领土版图囊括了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其兵锋更是远及中亚地区和印度地区。与同时期的大唐、回纥汗国和大食帝国争夺区域霸权。

那么,如此强盛的帝国是如何崛起的呢?

关于吐蕃王朝崛起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九个字。

“天时、地利、人和”,还有“运气好”。

天时:隋唐时期,东亚处于暖季,就连东北也不例外。

比如被清朝文人称为人间地狱的宁古塔,在唐朝时,就是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能把首都定在后来苦寒的宁古塔,这就足以可见隋唐时期的天气要比今天温暖。

由于当时的平均气温较高,雨水丰沛,气候湿润。因而这就使得吐蕃人有条件在西藏的河谷地带实行大规模屯垦。而农作物产量上升,又让吐蕃政权有充足的物质基础,进行各种上层建设以及军队的建设和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吐蕃王朝控制的边缘地带大多是游牧部落,但其核心统治区,却是农耕文明。

也就是说,吐蕃的崛起是农耕文明征服了游牧文明,然后驱使游牧民族征战的结果。一旦农业经济衰落了,整个吐蕃就会由内而外的土崩瓦解。

地利:青藏高原较为闭塞的地理环境,客观上让吐蕃可以在不受外力影响下,从容不迫地吞并周围政权,积蓄实力。

人和:从松赞干布爷爷达布聂西开始,连续几代吐蕃赞普都保持了虚心求救,积极向上的姿态。

与之同时,一些吐蕃贵族,如噶尔家族父子三人(禄东赞、赞悉若、论钦陵),也都是当时的人杰。为吐蕃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正是在这些人杰的努力下,吐蕃才能从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并夯实国家的执政基础,成为令人胆寒的强势帝国。

运气好:每每当吐蕃的扩张陷入困境时,周边政权和中原王朝总会“助攻”。

比如隋末唐初时,控制雅鲁藏布江北岸,实力要强于吐蕃的苏毗政权,就因为发生内讧被吐蕃趁虚而入。

据史料记载,吐蕃鲸吞苏毗之后:“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不仅版图扩大了数倍。还第一次拥有了辽阔的牧场。

拥有牧场后,吐蕃得以从农耕为主,转为农牧兼营的国家,拥有了组建强大骑兵军团的客观能力。

虽然唐太宗时期,吐蕃陷入内斗,苏毗与达波等纷纷叛起,各自独立。但不久后,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又再次用武力征服苏毗。

再次征服苏毗、达波诸部后,松赞干布将苏毗一部分奴隶主,如巴、蔡邦等君臣,吸纳为吐蕃上层新贵族。靠着这一手收买人心的操作,吐蕃将苏毗、达波诸部同化,终于正式统一了青藏高原地区。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毗都是吐蕃向四方扩张的后方大基地。苏毗军队是吐蕃武力扩张的得力工具。

青藏高原既以统一,那接下来,自然就是该向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扩张了。

当时,在吐蕃往东北方向扩张的路上,原本有一个实力不弱的吐谷浑。

但还没等吐蕃对吐谷浑用兵,唐太宗就已经把吐谷浑打得元气大伤了。

这等于是想睡觉了,有人递枕头。面对如此良机,松赞干布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公元637年,趁着吐谷浑势弱,唐军又要对付西突厥,无暇搭理吐蕃之际,松赞干布随便找个了借口,就联合象雄等国,大举讨伐吐谷浑。

此战,吐谷浑军队不能抗御,吐谷浑国王只得逃至唐朝境内避难。

见吐谷浑王跑路,吐蕃继续追击,攻打唐朝的松州。于是,唐朝和吐蕃便爆发了史上的第一次军事冲突——松州之战。

这一战,唐军先败后胜,唐朝的松州都督韩威率军迎战,被吐蕃击败。随后,唐太宗派侯君集、执失思力等人出击,大败吐蕃。

战后,松赞干布知晓唐朝的强盛,自知惹不起唐朝,便罢兵休战,转而与向唐朝请婚。

公元640年,为了安抚吐蕃,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之后十几年,由于双方的和亲关系,加之唐朝要全力对西突厥、高句丽用兵,没工夫搭理吐蕃。松赞干布便趁机扩张,吞并了阿里地区的象雄政权,征服了今天的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部分地区,并还在恒河北岸设立了军事据点。

值得一提的是,武力征服尼泊尔、北印度地区后,吐蕃虽然没有直接管辖这些区域,但每当吐蕃对外扩张,需要人力、物力时,这些地区总是会提供支援。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把吐蕃简单地看作是一个青藏高原政权。

实际上,吐蕃在极盛时期,本部人口超三百万,军事占领区的人口超过六百万。是一个总人口近千万的大帝国。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其孙芒松芒赞随即继位。

当时,由于芒松芒赞年幼,因而国家大事便交由大相禄东赞负责。

前面说了,禄东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所以在禄东赞摄政期间,吐蕃的国势进一步提升,积蓄了不小的力量。

积蓄了足够的实力,接下来的事,自然就是对外扩张了。

公元663年,趁着吐谷浑内乱之际,禄东赞借机大举入侵吐谷浑。

这一次,吐谷浑王又不能抵御外敌,被迫再次带着一家老小投奔唐朝。

后来,禄东赞亲自到吐谷浑主政。

禄东赞死后,其长子赞悉若担任大相,对吐谷浑继续实行同化政策。最终吐蕃用了七年时间消化吐谷浑,并以吐谷浑为跳板,对唐朝的安西四镇发动战争。

公元670年,禄东赞的次子论钦陵率军入侵唐军控制的西域,攻陷了西域白州等十八个唐朝的羁縻州。

而后,论钦陵又联合于阗的西突厥部落,攻陷了龟兹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

后来,吐蕃又联合于阗攻陷龟兹,导致西域唐军被迫收缩战线,放弃安西四镇。

唐军在此情况下,只好收缩兵力,黯然裁撤了于阗、焉耆、龟兹、疏勒四镇。吐蕃第一次在西域取得了重大成功。

听闻吐蕃竟敢触犯大唐的底线利益,唐高宗顿时大怒,随即动了出兵的念头。

其实早在七年前,吐蕃吞并吐谷浑时,唐高宗就想出兵干涉。只是由于当时唐朝要对消化新吞并的高句丽、百济、西突厥,不想三线作战,这才隐忍不发。

但现如今,吐蕃在西域已经立足,还煽动西突厥的弓月部、疏勒、龟兹反叛唐朝,唐高宗不能再退让了。如果再退让,怕是唐朝将会出现雪崩式溃败。

为了按住吐蕃不断上升的国势,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出动大军,以护送吐谷浑王回国为借口,对吐蕃正式开战。

从薛仁贵的官名上就不难看出,唐高宗有一举剿灭吐蕃的企图。因为当时的“逻娑”就是今天的拉萨。

吐蕃方面,论钦陵得到情报后,立即调集数十万军队迎战。并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设下埋伏,打败了孤军冒进的唐军郭待封部。

此战后,凭借打破唐军野战不败的神话,吐蕃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