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为何认怂?大量情报被泄密,克格勃揪出间
发布时间: 2023-07-06

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全球危机之一,短短的13天,两大国都在核按钮附近徘徊,些许误判,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

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开了一个博览会,把各种先进的自动化设施都搬到苏联,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前来参加开幕式,赫鲁晓夫陪同参观。在一行人参观自动化香肠生产车间时,只见把猪从一头放进去,另一头就变成一根根香肠。尼克松得意洋洋地问赫鲁晓夫:“你们苏联有这种设备吗?”赫鲁晓张口就来:“这玩意先进,我们确实没有。但是,我们正在以造香肠的速度造导弹。”

赫鲁晓夫一忽悠,把尼克松吓了一跳。赫鲁晓夫不仅在美国人面前吹牛,同样还拿导弹吓唬欧洲国家。实际上,赫鲁晓夫把苏联的导弹扩大化了,有些导弹还在研制,没来得及装备部队。反倒是美国在被忽悠后,加快了导弹生产速度,真的采用流水线作业了。1959年,美国还将中程导弹部署到了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苏联的重要城市、工业基地都被导弹瞄准。这样一折腾,苏联吃不消了。怎么办呢?赫鲁晓夫想到一个绝妙的招数:把导弹放到美国的后院——古巴去。

于是,一场秘密的部署行动开始了。苏联陆续将4400人以及几十架飞机、几十枚导弹运到古巴,导弹基地距离美国仅有145公里。整个行动过程极为保密,仅54人直到内情。1962年8月,美国U-2侦察机突然发现了这些部署在家门口的导弹,并且还有大量苏联货船涌向古巴。

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向全球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事,同时下令武力封锁古巴,集结作战部队,进入戒备状态,1000多架轰炸机开始在古巴上空巡航,其中有百余架携带核弹头,90多架携带氢弹,美国的战争机器悄然开动。两天后,8艘航母和90艘军舰出动,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弧。赫鲁晓夫也毫不示弱,并扬言“最激烈的回击”,一场前所未有的核大战迫在眉睫。

在经过几天高度紧张的对峙之后,赫鲁晓夫最先认怂,把导弹撤了回去。在危险边缘徘徊的全人类,终于转危为安。在危机爆发后的几天内,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之间交换了9封信件,赫鲁晓夫写了4封,肯尼迪写了5封,后来这些信件已经被公开。从内容来看,肯尼迪的每封信都措辞强硬,始终带着强烈的威胁,而赫鲁晓夫前后却是天壤之别,明显能感受到克林姆林宫内发生过的分歧。赫鲁晓夫为什么认怂了呢?

一方面,赫鲁晓夫心里清楚,美国家底雄厚,继续耗下去凶多吉少;另一方面,之所以肯尼迪自始至终都能保持强硬的态度,和一名奥利格·潘科夫斯基的间谍有关。

此人原本是苏联的技术型军官,也是爱国人士,参与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由于他的父亲曾是白俄军官,这样的家庭成分影响到了他的仕途。1958年,他被派到捷尔任斯基炮兵工程学院,负责研究导弹新技术。升官无望的潘科夫斯基,选择了背叛苏联,开始向美国提供大量军事机密。利用职务之便,他为美国偷拍了上千份机密文件,并且完全出于报复心理,不收取任何报酬。在潘科夫斯基的工作下,美国对于苏联武器的性能、训练方式等了如指掌。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潘科夫斯基向美国提供了导弹的详细情报。肯尼迪知道了苏联导弹的真实情况,也明白赫鲁晓夫现在是“打肿脸充胖子”,所以才一贯保持强硬的态度,占据了外交主动权,直到赫鲁晓夫服软为止。

另一方面,无孔不入的克格勃早就盯上了潘科夫斯基。1962年12月,导弹危机已经化解,潘科夫斯基被捕后受到公审,次年被判处死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