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位多久(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几十年,雍正为何在位13年就死了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几十年,雍正为何在位13年就死了

第一,从年龄条件上,康熙8岁登基,乾隆25岁登基,而雍正皇帝登基时已经44岁了,就按相同年龄算留给雍正的在位时间跟这爷孙俩比也少了很多。

第二,从生活习惯看,康熙皇帝承袭满族马背习俗和尚武传统,经常进行骑射和武艺活动对身体自然是种锻炼,同时在康熙皇帝的起居饮食记录里,康熙喜食蔬菜水果,饮食结构多样化更接近今天的健康饮食标准。乾隆对爷爷的文治武功推崇备至,从小跟在康熙身边处处模仿,从史料看最起码在骑射和武艺,围猎等户外活动上很像,客观上起到了身体锻炼的目的。而雍正本人体态较胖,因为公务繁忙活动时间较少。同时从雍正起居记录看雍正醉心于炼制丹药,清宫有雍正大量引进铅,汞等物质炼丹的记录。在历史上专家也比较认可一种说法就是雍正暴毙很可能是丹药中毒,这也间接导致了他短命缩短在位时间。

第三,从生活状态看,康熙和乾隆都是比较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但雍正前有继位不正传说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整顿各方力量,还专门出了个《大义觉迷录》而后又进入改革深水区,推动养廉银与摊丁入亩改革,加之本人权力欲望强烈,又勤于政务过度劳累也是他比爷孙俩寿命短的一个原因。

雍正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为何仅仅在位十三年

康熙、乾隆早早的就登基为帝了,而雍正45岁才登基,虽然仅在位13年,但是年纪并不小了,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时已经58岁了。在那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58岁已经算是高龄了,历史上英年早逝的皇帝数不胜数,这是个基础原因。

还有就是雍正是个非常勤政的皇帝,勤政到什么程度呢?历史上记载他除了处理政务,每天只有4到6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以现在的眼光来衡量雍正绝对是个工作狂。长时间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很少有人的身体能不出现问题。虽然雍正仅仅在位13年,但就是这13年让清朝有了质的改变,康熙的难得糊涂其实留给雍正的是一个烂摊子,如果没有雍正这一任像牛一样的苦干,也许清朝早早的就衰落了。

一些野史中也有零星记载,说晚年的雍正勤于政事身体透支严重,就让人四处寻觅名医、道士炼丹续命。因为古代的丹药大多都含有毒的重金属,怀疑雍正是因为服用丹药毒发而死。我感觉这个可能性不高,以雍正的个人水平难道看不到前明朝因嗑药而死的皇帝?我们普通人还懂前车之鉴的道理,所以雍正更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雍正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主要原因也是他对兄弟们的心狠手辣,但在那种乱象下不那么做又怎么巩固自己的根基呢!根基都不稳还谈什么发展?还谈什么治国呢?就好像一个家庭每天充斥着家暴,哪还有心情去工作,就更别提事业发展了。所以雍正那时候为了安内只能那么做,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他。

雍正在位只有13年,为何会这么快离世

关于雍正皇帝的突然驾崩,有很多种说法,毕竟雍正皇帝还很年轻,不到58岁。

要知道,康熙皇帝在位60年,寿命将近70岁。所以很多人觉得雍正皇帝的死亡是一个意外事件。

关于雍正皇帝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刺杀说

民间传说雍正皇帝是死于吕四娘之手,吕四娘是吕留良遗落民间的女儿。后来成为刺客,他与雍正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刺杀雍正皇帝纯粹是为了报仇。

当然,历史上的雍正皇帝被刺杀的可能性很很小。冷兵器时代,刺杀皇帝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大内高手如云,民间的刺客是很难行刺成功的。

就算能够行刺,也不可能安全脱身。所以刺杀说很难令人信服,一般只有民间的野史和小说认为雍正皇帝是死于刺杀。

其二、死于过度疲劳

很多历史学者认为雍正皇帝是死于疲劳过度,也就是过劳死。

雍正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勤政爱民的一个皇帝,他每天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可以说是日理万机的皇帝。

他在短短的10来年的时间,朱批奏折是清朝皇帝当中最多的,他甚至还发明了密奏制度。全国有几百个大臣拥有密奏的权利。

所以,雍正皇帝每天都要批阅很多奏本,而且对大臣的奏本还要认真的阅读和亲自批示。

想一想,咱现代人朋友圈有多大呢?如果你有几千个朋友,而且每个朋友都要回复,做得到吗?雍正皇帝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大臣的奏本,而且必须要及时阅读,还要亲笔批示。

这是多么艰苦的事情,还仅仅是他日理万机当中的一件事情而已,他还有很多军机要务和朝廷的日常事务。

所以说他10多年的时间,做了几十年的事情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他可能是活活累死的。

其三、中毒说

雍正皇帝喜欢追寻长生不老药,经常服用各种莫名其妙的仙丹蜜丸。

所以,他的死可能与过度食用这些有毒的物质引起的,当然这些都是推测。

雍正皇帝到底是死于什么原因?为何会这么快离世?可能还是一个历史之谜。

仔细推敲后,我个人认为,雍正皇帝可能是操劳过度。还有压力比较大,当时社会舆论对他非常不利。再就是不善于养生,以及喜怒无常的性格。这些性格因素,可能也对他的寿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我觉得这应该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毕竟雍正皇帝只活了57岁,他于1723年继位,在位只有13年。

而他的父王康熙皇帝活了70来岁,他的儿子乾隆皇帝也活了90来岁。所以,他的驾崩,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

雍正皇帝在位13年,他做了哪儿些改变清朝的事儿

康熙帝时期,四爷胤禛是一个用心办差的亲王,深得康熙帝喜欢,康熙临终前,面对着九子夺嫡,还是坚定地把大清的江山交给了胤禛,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康熙帝的选择是正确的,至于晚清皇帝的软弱无能,那就另当别论了。

雍正在位时间13年,面对着康熙皇帝的重大部局,雍正还是一丝不苟地继续,在最初的三年里,自己的根基很不稳,特别是八爷党的势力依然在朝庭存在,就连九门提督的隆科多也都站队八王爷,雍正依靠十三弟胤祥对八爷党进行了清除,该杀的杀,该关的关,朝庭变得相对安稳,但此时朝庭已经疾病缠身,必须用猛药进行医治。

雍正首要的事就是整顿旗务,清朝施行的是八旗制度,各位旗主都拥有自己旗籍的军权、政务权,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小朝庭,旗主们对皇帝并不热心,反正皇帝也没权免悼他们,由于享有特权,各位旗主经常做一些违反朝庭制度的事情,整顿旗务就是要收回旗主的权利,这样也是便于朝庭对大清各旗军权的掌握,可旗主们不干了,他们与八王爷联合起来,竞然到朝庭逼雍正退伍,幸亏十三爷处置得当,这些旗主王爷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稳位了军权之后,雍正便开始施展他的治国之能。首先是火耗归公,这里解释一下火耗,它是清政府每年在清算各省府县的税收时,当中产生的省耗,比如说一个县需上缴税收5千两白银,但在上交到县衙的银子往往产生一定的消耗,很多县令便虚报消耗,当然其中也有真实清耗,朝庭会根据实际消耗,并在上缴的税收中扣除,假如这个县火耗50两白银,那么这个县只需上缴4950两白银,这样在年底的考核中就算过关了,而这50两银子,就留在了县里,到底怎么用,就看县令了,清康熙时期的于成龙在广西任县令,对于火耗,他分文不取,堪称典范,但大部分县令还是私自占有,毕竟清朝县令每月的奉银才3两,要养活一家人,包括县衙门里的编外人员,还真是有点困难,其实康熙在位时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没忍心下手,但雍正不一样,他明确下旨火耗归公,这样堵住了一些官员的财路,朝庭却增加了收入。

清朝入关后,很多有功人员可享受不纳粮,不当差,为了取悦读书当官的士伸,也对他们实行不纳粮,不当差政策,雍正时期,全国的人口己经达到了1.35亿,而享有不纳粮,不当差的士绅竞然达到了500万,如果把各级官吏加起来,那简直就是吓人的数字,雍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