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赏析怎么写?《虞美人》赏
发布时间: 2023-07-06

虞美人赏析怎么写

《虞美人》的赏析可以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加上自己的想法来写,例如:

《虞美人》的显著特点是对比的运用,不是只对比一次,而是反复对比,强调又强调,突出又突出。对比一共有四组,一起构成共同的趋势,前后却都用一个中心血脉贯通,那就是个人目前的悲惨处境和昔日无比尊贵的生活。

开篇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来带给人无限美感,春秋季节,花前月下虽然只有四个字,却包含了人世间最美妙的良辰美景。

但一个“了“字将人生生拉回到惨痛的现实,了就是了结,这种无止无休的春花秋月何时才能了结?首句似乎是奇语劈空而下,令人不得要领。

读到第二句“往事知多少“就终于明白词人的情感在今与夕之间对比、冲突。逝去的“往事“也是在春花秋月的这样的良辰美景之下发生的,多么令人陶醉、令人眷念,但如今,人在难中,身为囚徒,同样还是面对春花秋月,但享受者已经不属于自己了,这种虚幻缥渺的美带来的是无常之痛。

这是本词出现的第一组对比,虽然简短但含义丰富,春花秋月既象征美好事物,同时也象征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而与之相对的人事却始终处在变化之中,宇宙永恒而世事无常。

《虞美人》赏析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

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

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

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

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扩展资料:

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虞美人赏析

赏析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因国势衰危而向宋称臣纳贡了。李煜登基后,也继续向宋纳贡以保全基业。

李煜即位之初,重用旧臣,稳定高层重心,以重振人心。重视选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诏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为防御策略。因此,南唐表面臣服宋朝,实则暗中备战。

宋与南唐开战后,李煜立即与宋断绝邦交,派兵应战,亲自巡城。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将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战死。李煜投降,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入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生日之时,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整,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多才多艺,善书画,通诗词,晓音律,以词的成就最大。李煜的词,存世三十余首。另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