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飞
发布时间: 2023-07-06

【核心目标】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重点段落,并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图片发自飞外App

二、逐段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讲的是关于更羸的故事,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齐读(出示课件: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什么意思?(指熟练掌握某种技能或特别擅长某项工作的人。)那“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在射箭方面本领很强的人)在“射箭能手”前面再加上了一个“有名的”,说明了什么?(更羸不但射箭技术高超而且家喻户晓)

图片发自飞外App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更羸为什么可以家喻户晓?一起来看第二自然段,谁来读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更羸说的话(出示课件: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听了更羸这句话是魏王是什么态度?(不相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信不过)请你带着不相信、怀疑的语气来读魏王的话。(单个读)这样的本事是什么?(更羸只拉弓不用箭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图片发自飞外App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面对魏王的怀疑更羸谦虚的说道,请让我试一下。他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更羸并不取箭……)更羸具体是怎么做的?

这一段中出现了两个直,他两的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来看字典中有关“直”的几种解释(课件出示:1、不弯曲;2、使弯曲的伸开;3、笔直;4、爽快;5、一个劲地、不断地;6、汉字笔画名称,即“竖”;7、公正的)现在来看看,这两个直是什么意思?第一个直是?第二个直是?(知道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地”的意思,第二个直是笔直的意思。)我们看看这两个直字,同样的词语在同一句话当中的意思也会不一样,需要我们在阅读当中认认真真的去体会它们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图片发自飞外App

5、学习第六自然段

看到这结果,魏王这时候又是什么态度,课文中用的哪个词?(大吃一惊),他吃惊的是什么?(更羸有这样的本事)什么本事?(更羸只拉弓不用箭那只大雁就能射下来)谁能读出魏王的吃惊。

6、学习七、八自然段。

面对魏王的吃惊,更羸笑着说,读(出示课件:更羸笑笑说……)此时更羸的回答让魏王更奇怪了,于是一个劲地追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7、学习第九自然段

那么更羸是如何知道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请同学们默读第九自然段,数一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并标上序号,再想想哪些(曹县很富吗?曹县是山东省管辖的一个县。从该县2020年完成的宏观经济指标来看,GDP已经超过460亿元,属于全市为数不多GDP突破460亿的县,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强。)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更羸的分析。

(1)更羸说了几句话?(四句话)

(2)谁来读第一句。第一句写的是更羸用看到——,听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他观察的怎么样?(板书:仔细观察)

图片发自飞外App

(3)谁再来读读第二句(单个生读)。这句话中有一个分号,分号说明了什么?(分号说明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我们先来看第一层意思,谁来说一说第一层讲了什么?(大雁飞得慢的原因)它飞得慢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有愈合……)那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刚才的意思?(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它飞得慢)飞得慢是因为箭伤作痛。好,再请一个孩子来分析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这是在讲什么?(叫声悲惨的原因)同样,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来表达这个意思(因为它……)叫声悲惨的原因孤单失群。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他分析的合理不合理?(板书:合理分析)

图片发自飞外App

(4)我们来看第三句,我找一个同学读。其实这个时候更羸早已料到这只大雁如果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会(拼命的往高处飞),它一使劲就会(伤口裂开)就会(掉下来)。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就是推理,因为这个事实当时还未发生,我们叫(板书:预测推理)

图片发自飞外App

(5)更羸的推测是否正确,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个事实?(出示:第⑤自然段,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板书:正确判断)

三、主题探讨

现在故事我们已经学完了,更羸的本事是什么?仅仅是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会掉下来吗?他真正的本事是什么?他真正的本事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再进行预测推理最后正确判断,他的本事是这种正确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更羸的本事,所以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到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现在你来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这里鸟指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受过箭伤的鸟)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听到弦响拉弓的声音就吓得从空中掉下来了。这个成语不仅仅指这只鸟,他还可以比喻人,它在生活当中常常比喻什么样的人?像“惊弓之鸟”的人好不好?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避免做这样的人?

图片发自飞外App


图片发自飞外App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大教研活动我们三年级根据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将突破点定位在——抓住关联词语体会句子的表情达意。

第一次被《惊弓之鸟》打动是在于永正老师的课例上,如此浅显的文章竟教出深刻的含义,于是满眼兴奋的定课了。然而确实“研课”时却一次次犯难了——先确定“教什么”(教学目标),这是一篇成语故事属于实用文章,但具体归类又不明确,翻看《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等书籍寻找答案,无果。又上网查找加之自己理解,最后将核心目标聚焦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重点段落,并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接下来解决“怎么教”(教学方法)难题,先对文章进行了文本细读,再挖掘其中的语文知识点(词语意思、标点符号、因果句式、朗读指导等),随后根据目标自行初步备课,接着在网上阅读大量优秀课例融会贯通。而当教学设计出来后我又不禁反问自己“为什么教”(学生能力的提高),仅仅缘于那一眼的喜爱吗,这一课我又能让孩子哪一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就这样,建构推翻,推翻再建构……虽说课前已做了详尽准备但课后还是问题尽现,现将课后反思整理如下:

一、课堂节奏太快。这一课课容量大,而在之前两个班试讲时又未讲完,再加之我本身说话语速过快,所以这一课注定是快上加快,于是造成“前紧后松”的局面,前八段次重点部分讲解用时15分钟,重点部分第九段用时25分钟,时间把握极度不到位。什么样的课堂速度合适?张校长在评课时说到教师语速适合班级中下游学生的思维速度即可。慢一点,从容一些,让课堂留有思考的时间。

二、教师语言缺乏起伏。这一点可能与我的个性有关,所以我的课堂是激情过盛,润泽过少。如此课堂听众会焦躁不安不利思考。对于此处问题我早已发现了,本次教研活动我也有意识将此作为个人突破目标:语言的精炼性、起伏度,只是一上课便不由自主了。对此也不是“下次注意、继续努力”就能解决问题,最好的解决途径是在每节语文课上有目的的练习。

三、文本细节再细化。a.更羸的本事应是两点,高超的射箭技术与正确的思维方式;b.对话朗读可以让孩子体会不同的语言色彩;c.标点符号“分号”未讲透彻;d.最后总结部分应回归成语意义以及板书。

这学期我将个人专业发展项目确定在“语文”上,现如今在课堂上我也慢慢找到了那份成就感、思辨处、享受心,接下来我会在每一节的日常语文课上继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