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流星雨?什么是流星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为什么会有流星雨

流星雨指的是天上的流星因为某种原因破碎而形成的。
在外太空的作用力下,这些散落的碎片划过地球上空,这便产生了我们所看到的流行,当破碎的星体数量庞大时,便产生了流星雨。
太阳系中遍布着许多彗星,当彗星靠近太阳时,松散的彗星被太阳把它的表面物质“引起来”,形成无数个“肿瘤”,这些“肿瘤”最终被甩出去,即分裂,从彗星上分裂出去的这些小团块,被称为“流星体。
就是流星滑落的位置,可能正巧与所观测的地点出现了偏差,这样是无法看到流星雨的。观测点是否有建筑物阻碍视线,在城市中,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林立,这种状态下是很难观测到流星雨的,观测流星雨要到空旷而且视线好的地方才行。

什么是流星雨

流星雨是指彗星在靠近太阳的过程当中,会散失很多的物质,产生大量流星体。地球和这些流星体相遇时,人们就会看到某个天区的流星明显增多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星雨发生流星雨时,流星的出现率通常是每小时十几条到几十条,但在发生流星暴时,流星的出现率可高达每小时几千条乃至几万条。

这个和流星是有区别的,流星是指太空中的流星体或小行星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流星雨是什么现象

流星雨是天文现象。

流星雨是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它不是天体。当流星体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引力影响,在坠入地球时,与大气摩擦发光发热,则成为颇为壮丽的流星雨。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它们统称为“流星体”。

简介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小于百吨,大多数流星体只是很小的固体颗粒。有些流星体是成群地沿着相似轨道绕太阳公转,只是过近日点先后不同,它们组成“流星体(群)”;有些流星体则好似散兵游勇、单个绕太阳公转。

当流星体在轨道运行中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就会高速闯入地球大气,跟大气摩擦而把动能转化为热能。使流星体烧蚀发光,有的就成为明亮的火流星。

啥叫流星雨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称为流星体的碎片,在平行的轨道上运行时以极高速度投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体都比沙砾还要小,因此几乎所有的流星体都会在大气层内被销毁,不会击中地球的表面;能够撞击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称为陨石。数量特别庞大或表现不寻常的流星雨会被称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每小时出现的流星会超过1,000颗以上。
国际天文联会在2007年定下命名规则  
流星雨和流星群的名称不可以互换,完全相同的星座名称只能属于其中一类,不会两者兼备。国际天文联合会有一个专责的任务工作小组负责追踪流星和建立流星资料中心,   并为已经确认的流星雨命名。目前(2020年12月31日)国际天文联会将流星区分成为24个流星群,112 个确定流星雨,1 个等候确定流星雨,722 个普通流星雨,合共有835个命名了的流星雨。此外还有157个曾经出现,但因为各种原因,现在已经除名的流星雨。

历史上著名的流星雨有哪些流星雨是怎样形成的

流星雨一直以来都是美好的代表,不少人都会在流星雨到来之际许下愿望,也会有人因为没有看到流星雨而感到遗憾。

那么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流星雨有哪些呢?

离我们比较近并且最著名的可能是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爆发的壮丽景象。最出名、规模最大的流星雨当数狮子座流星雨,曾有数次流星暴以上的强烈爆发。近期的1999年狮子座流星雨高峰时也达每小时3000~4000颗,无数人亲眼目睹了这一壮观景象。 很遗憾,当时的我,只有2岁,没有办法目睹这一盛况,希望下次我有机会看到这个美丽的景象。

还有一个是世界三大周期性星座流星雨之一 —— 天龙流星雨。天龙座流星雨,于1933年和1946年迎来超级大爆发,一“爆”成名。1933年10月09日,天龙座流星雨欧洲观测到约10000颗/小时的流星暴。而在1946年10月10日,北美地区观测到天龙座流星雨约12000颗/小时的超大流星暴。

那么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呢?流星雨的形成,一般是由彗星分裂出的碎片形成的流星群体。这些流星群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中。与大气相互摩擦燃烧后,便形成了如同下雨般流星雨的景观。 流星雨是宇宙中一些小石块在路过地球时,被地球引力捕获,落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形成的。落到地球上并与大气摩擦燃烧的才能看到,我们称之为流星,没落到地球的不会被我们看到,因此也不会有人称之为流星了。流星雨发生后,肉眼能看到的星星不会少,少的只是些宇宙小石头,这些石头不在我们平常所说的星星之列。
 

流星雨是怎么产生的

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 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人们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以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例如每年11月1 7 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这样命名的.
单个出现的流星,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偶发流星每天都会产生,发生的天区和时间都具有随机性;流星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学地预测,因此流星雨也被称作周期流星;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时间内,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流星雨的每小时天顶流量(ZHR)超过1000时,称为“流星暴”.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在公元前687年,中国关于天琴座流星雨的记载:“夜中星陨如雨”.《左传》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更早的古书《竹书纪年》中写道:“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